【视频】中国南北过渡地带——秦巴明珠 . 美丽安康

观澜书院

<h3>谨以此片献给中国地理学大会<br></h3> <h3>背景:今天上午,中国地理南北过渡地带的安康城市旅游宣传片亮相中国地理学大会</h3> <h3>张国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秘书长,2015年1月,在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br></h3> <h3>张百平,中国科学院国家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与科学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南北过渡地带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负责人,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 多年从事山地地理与山地生态研究,参加了青藏高原“七五”、“八五”和“九五”的考察和研究项目。对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羌塘高原,可可西里,阿里地区,藏南谷地,山南地区,林芝地区等)、喜马拉雅西段(巴基斯坦北部)、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的地理与环境都进行过考察/研究,是我国既具有自然地理学背景又具有GIS应用背景的少数地理科学家之一。 1994-1995年在德国波恩大学地理系学习和进修山地地生态学; 1999年作为德国马普学会客座研究员在马尔堡大学地理系进行合作研究; 2012年8-9月美国罗德岛大学访问学者。《山地学报》和英文期刊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编委会成员,中国戈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第一届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4.1—2016.6)。<br></h3> <h3>【中国南北过渡地带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研究区(秦巴山地)涉及陕、甘、豫、川、渝、鄂六省市,面积三十万平方公里。</h3><h3>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主持,参与单位来自我国十二个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h3><h3>科学考察员一百余位,项目执行区为2017至2022年,项目将系统调查以秦岭大巴山脉为主体的中国南北过渡带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空间数据,绘制多种专题图集,出版系列科学考察报告,建立信息网络平台,为全面提升南北过渡带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认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br></h3> <h3>秦巴山地,不仅是南北分界线,还是华夏文明的历史枢纽 作者: 张百平 秦岭-大巴山,它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南北动植物交会与融合地带,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联系在一起的山系……其实,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部落和朝代的兴衰、思想文化的激荡绝大部分也发生在这里。 </h3> <h3>打开中国地形图,人们就会发赫然发现,有一条“巨龙”自西向东横卧在华夏大地的中部,它就是长达4000千米的昆仑—秦岭纬向构造系。昆仑山在西段,东段就是我们的主角——秦巴山地。</h3> <h3>可以说秦巴山地融汇了数千年甚至数十万年民族精神情感,见证了一个民族高贵丰满灵魂孕育、成长的全部历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哪座山像秦岭-大巴山那样给我们的历史打下了那么深重的印记。<br></h3> <h3>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古代文明,就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也正是因为秦岭,才会有十三朝古都长安的繁盛。</h3> <h3>俗语说,秦岭西望昆仑,北拒广漠,东瞰中原,南压重山。它的茫茫气势和连绵壮阔使得人们难以窥其全貌,却又不得不去探寻,只因它与我们那样亲密,那样利害相关。</h3><h3>——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张百平</h3> <h3>今天的秦岭横亘在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上,巍峨中天,它使得天分南北,地割江河,东西逶迤,高下相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