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离开了爱沙尼亚,大巴载着我们往南驶入拉脱维亚,本想留意两国边境,结果车辆如入无人之地,只见到一欧盟标志牌在车窗外一闪而过。</h3><h3>拉脱维亚国名来自于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17世纪初形成拉脱维亚族。1710~1918年先后被沙俄和德国统治,1918年11月独立,二战后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恢复独立。</h3><h3>拉脱维亚国土总面积6.4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2007年成为申根公约国,2014年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h3><h3><br></h3><h3>在波罗的海三国游,只携带欧元和信用卡就可以了,这还是很方便的。</h3> <h3>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形成于1201年,曾是汉萨联盟成员,城市位于波罗的海里加湾岸边,市区跨道加瓦河两岸,道加瓦河注入里加湾交汇。里加处于欧洲西部和东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里加也是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大的城市,被欧洲誉为"东方巴黎"。建城800多年,有700多年都是被外族侵略。</h3><h3>老城历史中心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h3>阿尔伯特新艺术街辉煌的建筑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h3> <h3>"新艺术建筑"就是一种建筑装饰风格,更多体现了设计者对自然美感的追求,这种风格盛行于19世纪后二十年至20世纪前十年这个阶段。看到这些建筑,不禁想起巴塞罗那高迪的设计,里加的这些建筑雕刻更注重自然和接地气。</h3> <h3>里加有新艺术建筑800座,分布在几个街区,我们仅去了位于老城北部的阿尔伯特大街。这条大街得名于里加城的建立者阿尔伯特主教,许多建筑是由俄罗斯建筑师米哈伊尔·爱森斯坦设计的。</h3> <h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认为里加丰富的新艺术运动建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h3><h3>这里吸引了来自各国的游客,各种解说语言交织在一起,所有人都一个姿势,仰头向上看。</h3> <h3>阿尔伯特街马路不宽,一侧有绿树,沿街两侧均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联排建筑,立刻觉得眼晴不够用了。</h3><h3>这栋建筑外观与其它的都不一样,也显得陈旧,但造型独特,驻足细看,那两个半圆柱结构恐怕就是早先的阳台。</h3> <h3>这些建筑外墙的装饰简直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各种神态的人物雕像,神呀鬼呀的都上墙,动物、植物都有。</h3> <h3>像全是变形张大嘴的,样子很诡异,凡是这样夸张的雕塑均出自于俄罗斯建筑大师米哈伊·爱森斯坦之手,他为里加设计了十几座的新艺术建筑,大胆运用色彩配置,繁杂的浮雕图案,夸张的人像表情,成为其作品的特征。</h3> <h3>这座建筑是他的代表作,建于1905年,现在是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里加校区所在地。</h3> <h3>两个手举月桂花环的女性雕塑背靠立柱,悬挂在外墙上,天蓝色砖镶嵌在米白色墙砖之间,配以精美的雕刻图案,形成巨幅建筑画卷。</h3> <h3>新艺术建筑融合了埃及及古典主义元素,设计更加大胆和夸张。</h3><h3>门前由狮身人面像守卫,难道此楼为埃及人所有?或是埃及某办事机构?</h3><h3><br></h3> <h3>在这满墙的人脸,有诡异的,有深沉的,有张大嘴的,我琢磨要是夜晚独自行走在这条街上岂不胆战心惊!但人家认为这就是艺术!</h3> <h3>阿尔伯特街简直就是一个露天的建筑博物馆,满眼是精美的浮雕,来里加确实很有必要到此参观!</h3> <h3>里加老城市政厅广场里有一座漂亮的建筑,曾经是波罗的海商会中单身贵族会所,也称"黑头宫",始建于1334年,但在二战期间的1941年6月28日被德军炸毁,废墟被苏联在战后1984年全部拆除。目前看到的建筑是1995年到1999年根据原有风貌重建的。</h3> <h3>这么漂亮的建筑为何称"黑头宫"?源于一段历史,最早来自于罗马帝国的底比斯军团,此军团多数为黑人,包括团长埃及人莫里斯。因为拒绝执行罗马皇帝屠杀基督教徒的命令,全团6000余人被罗马皇帝处死。后来莫里斯成为德意志商人和军人行会的主保圣人,也因为他是黑人,所以把行会称为黑头兄弟会或黑头宫,用他的黑头作为标志和袖章。简单说来,就是一群做生意的德国富人组成的往来于波罗的海各国商人的行会,这个行会就是黑头兄弟会,而入会必须是年轻的未婚男性,有钱的商人,而且还要能作战,他们定期在此聚会。</h3> <h3>正面看有哥特式建筑的样子,山墙又配以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造型,外墙装饰异常精美,红色的砖墙,蓝色的时钟,配以各处的金箔更显得非常华丽。</h3> <h3>黑头宫的旁边立着这个东西,仔细一看,底下用8种文字刻着"1510年,里加第一株新年枞树",居然有中文!原来这是世界上第一棵圣诞树的纪念标志!</h3><h3>1510年圣诞节,黑头兄弟会的年青人在黑头宫聚会庆祝,有人砍下一棵树拉到广场给烧了,之后围着火树狂欢。所以过去都是点燃圣诞树纪念圣诞和新年,后来为了安全才改成圣诞树用彩灯装饰并挂上小礼物。</h3><h3><br></h3> <h3>市政厅广场始建于十三世纪,曾是手工业者进行交易和集会的场所,也是里加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h3> <h3>黑头宫对面就是市政厅。</h3> <h3>市政厅广场中央是2000年重建的罗兰德骑士雕像(原始雕像被保存到了圣彼得教堂),他手握利剑,剑把标志了里加的中心。</h3><h3>最早的罗兰德骑士像建于1896年,二战期间市政厅广场上的其他建筑严重被毁,而这尊雕像安然无恙,被称之为"幸运之神"。</h3><h3>实际上罗兰德雕像在北欧不少地区都能看到,因为他被认为是公正的法官,代表着公正、独立和自由。</h3><h3>身着拉脱维亚民族服装的艺人,在雕像下表演民族音乐。</h3> <h3>站在里维广场往四周望去,尽是十八世纪的建筑。商会、剧院、猫屋等等建筑散落周围。</h3><h3>"小基尔德"(小商会)</h3> <h3>吸引游客目光的是这座有故事的建筑,这是里加老城最独特的建筑之一。屋顶上一边一只翘着尾巴的黑猫,黑猫在欧洲是不祥之物,象征恶魔和厄运,放在屋顶实属罕见。这幢楼的主人原是德国一名富商,而街对面的楼原是拉脱维亚"大基尔德",俗称"大商会",德国富商因个人原因被拒绝加入大商会,一怒之下在大商会对面建了一座大楼,并在楼顶上做了两只铁猫,把尾巴冲着商会,以蔑视对方,后经法庭调解,大楼予以保留但富商将黑猫转了个方向,猫头对着大商会,解决了纷争。现在这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h3> <h3>猫屋对面,原是商会现为剧院。</h3> <h3>独立广场上自由纪念碑高高耸立,为了纪念1918年至1920年拉脱维亚独立战争中阵亡的军人,于1935年修建了这座纪念碑。它象征着拉脱维亚独立和自由。</h3><h3>基座上雕刻着神话故事及拉脱维亚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h3> <h3>雕塑高达42米,女神高举的三颗金星,代表着拉脱维亚三个历史地区(库尔扎姆,维兹姆,拉特盖尔)。</h3> <h3>独立广场周边</h3> <h3>不远处既是建于1918年的国家歌剧院,是拉脱维亚最著名的文化中心。</h3> <h3>教堂广场后面一条窄窄的巷子里,有三个紧紧连在一起的房子是里加很有名的"三兄弟屋",这也是和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三姐妹屋"遥相呼应。看似很普通的石头屋,但它确是中世纪的产物,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至今保存完好!三栋房子建筑时间均相差了100年时间。最右边比较朴素的白屋是老大17号,建于15世纪末,是拉脱维亚最古老的民居;中间是比较豪华的浅黄色屋老二19号,建于1646年;最左边浅绿色屋是老三21号,建于17世纪末。</h3><h3>目前这组建筑为里加博物馆。</h3> <h3>早先的建筑窗户都很小,主要是为了避税,那时是根据窗户大小来收税,在我们看来也太奇怪了。</h3> <h3>圣玛丽多姆教堂,也叫里加大教堂,建于1211年,是一座新教的主教座堂,也是波罗的海最大的中世纪教堂。</h3> <h3>教堂顶端和其他建筑物一样,"风信鸡"站在最高点,这也是里加的标志。当地人很早就认为风信鸡是避邪之物,后来由于航海发展,就在鸡身两面分别涂以金色和黑色来辨别风向。</h3> <h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里加老城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的证书。</h3> <h3>远望火药库塔楼,这是里加老城留下的唯一古塔,现在内部是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h3> <h3>火药库塔楼历史要追溯到1330年,它曾是里加老城的重要防御工事,17世纪作为贮藏枪支弹药用,火药库塔楼名称由此而来。1919年起这里作为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h3> <h3>老城街景中著名的城市标志墙,拉脱维亚所有城市的徽章都在上面,里加标志位列首位。</h3> <h3>里加老城很适合慢慢溜达看景,踩在古老的石子地面,感受着中世纪的风情,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怀旧情绪,很喜欢这种氛围!</h3> <h3>藏在老城里一个不起眼的巷子里,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木结构房子,是一个极具盛名的拉脱维亚餐厅"1221",由世界知名厨师担任主厨,自由行的一定要去品尝。</h3> <h3>匆匆忙忙离开里加,直奔图雷达城堡和戈雅国家公园。<br></h3> <h3>游客中心,从此进入。</h3> <h3>先游览图雷达城堡。图雷达在拉脱维亚语中的意思是"上帝的花园",大塔楼非常醒目地矗立在眼前,这座城堡1214年建成时功能是多方面,主要是起防御作用,也是当地治安官员的住所。</h3> <h3>我们现在所见的城堡实际上是后来修复的!早在1776年,一场大火把这个城堡里所有木质结构房屋全部烧毁,其它部分也陆续毁坏。直到200年后的1976年,才由考古学家开始进行考古研究和结构复原工作,直到2012年才基本修缮成形,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塔楼,监狱,住所,地下室等等逐一复原。</h3> <h3>15~16世纪作为城堡工作人员住所,同时后墙是城堡防御墙的一部分,后来一成为粮仓。</h3> <h3>此处进入是民俗博物馆,可以看到中世纪居民生活状态和劳作及生活用品。</h3> <h3>从塔楼入口处沿着盘旋的楼梯上到最顶端。</h3> <h3>中间的几层已经成为了博物馆,介绍城堡的作用及发展历程。</h3><h3>原始大炮,支架为木质,前面炮筒为铸铁的,这个位置就是防御作用。</h3> <h3>这石头炮弹打出去威力也很大。</h3> <h3>13~16世纪城堡建设的过程。</h3> <h3>上到了城堡的最高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h3> <h3>在最高处看城堡的另一面,还在修复,而周围的美景尽收眼底,皋加河河谷清晰可见。</h3><h3><br></h3> <h3>看着刻满了字的墙砖,原来"到此一游"不是国人专利,各国都有!</h3> <h3>从图雷达城堡出来直接进入戈雅国家公园。</h3><h3>公园管理处办公室。</h3> <h3>小山坡上一座不起眼的教堂,但它确是拉脱维亚保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教堂,从1750年建成至今,始终保持原貌。</h3> <h3>戈雅国家公园1985年建成,現在常在这里举行音乐会。</h3><h3>公园里散落着26座人像石雕,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不同的表情和画面。</h3> <h3>据介绍这是最有名的一座雕塑,名为"生命",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h3><h3>拉脱维亚游还在继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