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最东方,来同江,观看三江汇合流,游览街津口,赫哲族人小镇游。

增聚豪杰(尤增杰)

<h3>三江口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为中俄边境处,位于同江城东北4公里处,汇合后俗称“混同江”,故名为“三江口”,黑龙江自西而东流来,水呈墨绿色,平缓而坦荡;松花江泥沙较多呈黄色,黄色的松花江与黑色的黑龙江汇合后的江水汹涌澎湃,水色分明,东流数十里不混,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h3> <h3>三江口以"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而闻名遐迩。松、黑两江在这里并肩前行,两江之水,北黑南黄、泾渭分明,东流数十里而不交融,蔚为三江奇观。我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起始点就座落在三江口。三江口又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战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有多次战争发生。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现代文明构成了三江口景区独特的风景画卷。</h3><div><br></div> <h3>三江口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的赫哲、满汉军民曾多次在此痛击沙俄对我国的侵略,故有“古战场”之称。三江口又是“同三高速”的起点,经过同江市政府的独具匠心建设,已成为风景独特的旅游观光宝地。</h3> <h3>三江口处在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风大易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平均气温2.9℃,最佳出游时间在秋季。</h3> <h3>三江口中俄界碑。</h3> <h3>中俄界碑。</h3> <h3>街津口</h3> <h3>街津口位于黑龙江下游的同江县境内,距离同江市区东北45公里处,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聚居地。这里是赫哲族的聚居地,游客可深入当地人家,领略赫哲族以捕鱼为生的特有风俗。被誉为黑龙江的“边陲名胜”。</h3> <h3>关予“街津口”名称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江边住着一个叫街津口的老人。一年夏天。黑龙将所有的鱼关押起来。不让渔民捕捞。老人手持鱼叉和黑龙撂斗。扎断了它的尾巴。黑龙求饶。放回了鱼群。从此。老人总是守在江边。天长日久。变成了石头。后人将江边老人站过的山叫街津口山。又叫老头山。老人住过的地方。起名叫街津口。因为这个村落坐落在莲花河入黑龙江的河口。美丽的传说,寄托了赫哲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注和憧憬。</h3><div><br></div> <h3>街津口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工作者曾经在这里发现了石斧、骨箭头等原始渔猎之物。这里是东北古老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聚居地。《赫哲简史》记载:“街津口村附近有一小吃名盖金朝,它在金朝前称‘赫赫’后改‘赫金’。金朝曾向此地求援兵。得到相助。”</h3> <h3>街津口中俄界碑</h3> <h3>一是街津山。位于黑龙江边。传说是街津老人看守黑龙的所在地。这里登高望远,大江渔村,青山绿水,尽收眼底。人们赞颂这位街津老人的崇高气节。有诗云:临江独立巳千年,满身风霜满脸皱。敢与黑龙斗高下,不叫黎民吃苦头。</h3> <h3>渔村</h3><div>街津口是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旅游渔村。来到街津口渔村。</div> <h3>赫哲人过去穿的是鱼皮,吃的是鱼肉,住的是鱼皮围的撮罗(窝棚),直到现在人们仍旧爱吃“生鱼”,并用它来招待客人。</h3> <h3>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有观点认为应归入那乃次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h3> <h3>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h3> <h3>制作人:尤增杰</h3><h3>时间:2018.8.3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