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遇故知 北京一日游

刘持森

<h3>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的四大喜事,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只有“他乡遇故知”堪配喜事了!今天我就在北京与老乡老友相聚了!<br></h3><h3> 虽已多次去过颐和园,但与博山老友相携游园又是一番心情啊!</h3> <h3>先在牌坊前留个影!</h3> <h3>  我们于上午九点从颐和园东门入园,沿长廊边走边谈,不随团,不请导游,自由行,不明白的就请教百度,确是随心所欲啊!</h3> <h3>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据说这座巨大的建筑物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是颐和园是城最大的工程项目。<br></h3><h3> 山高天热,就不登顶了,在门口拍个照吧!</h3> <h3>  石舫前留影纪念! 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 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并取河清晏之义,取名清晏舫。<br></h3> <h3> 游到石舫,天气闷热,感觉有点累了,决定坐游船返回到十七孔桥吧!也算游了一次昆明湖!</h3> <h3>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她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br></h3> <h3>十七孔桥前留个影!</h3> <h3>  文昌阁: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主阁两层,内供铜铸文昌帝君和仙童、铜特。<br></h3> <h3>  颐和园行程结束,在仁寿门前留个影!</h3> <h3>吃过午饭,二人决定再游恭王府去!</h3> <h3>  恭王府位于北京前海西街,总占地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是清朝恭亲王奕䜣的住宅,其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宅第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遥相呼应。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恭王府共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现为(2012年)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恭王府后花园!</h3> <h3>路遇古装拍照者,抢个镜头!</h3> <h3>游完恭王府才下午四点,吃晚饭有点早啊!二人笑说:“我们是李家窑的叭叭(博山土话即鸭子)出来就是一天啊”,索性一逛到底,去南锣鼓巷吧!</h3> <h3>齐白石故居纪念馆,已下班闭馆,只有留影纪念了!</h3> <h3>  逛了雨儿胡同,感觉很累了,在帽儿胡同这个小店,晚餐休息一下吧!来一个景泰蓝小火锅,半斤牛栏山二锅头!</h3> <h3>酒足饭饱,愉快地结束行程,丰富多彩的一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