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宏村。

白小黑

<h3>对宏村的向往,源于一幅水墨画。很多年前,我在北方,朋友从江南给我寄了一幅宏村的水墨画,甚是喜欢。白墙黑瓦,黑白线条,清晰地勾勒出宏村的美,蓝天白云,远山如黛,彰显着宏村的神韵。</h3> <h3>宏村,安徽黟县的一个古村落,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原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清乾隆年间改名为宏村。村落背山面水,村人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没有多余的色彩,就是黑与白。白的墙,黑的瓦,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被喻为“中国画里的乡村”。</h3> <h3>到达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落前面的一泓碧水,水面开阔,一路一桥,直通村里。人们称作“南湖”,湖畔浓荫覆盖,湖中荷叶田田;近观岸处,倒影如画;四顾诸峰,水天一色。在“南湖”的环绕下,宏村显得宁静、端庄和秀气。穿过小桥,依次进入村中的书院、祠堂和庭院。每一处院落均是高墙深宅,门楼处,厅堂里,砖雕石雕木雕精巧美妙,尽显徽派建筑之美;高堂中,案几上,楹联字画布局摆设古朴典雅,彰显徽商人家诗书传家崇文重义的追求。在每一处厅堂、祠堂和书院,不能不对这里的文化氛围心生钦佩之情。人家案上陈列的代表性物件右边是古瓶,左边是明镜,中间是钟表,取义“终生平静”,表明徽商人家的处事之道;据说右边的古瓶是帽筒,男主人在家的时候,帽子就放在帽筒上。若有客来访,看到帽筒上没有帽子,说明男主人外出经商去了,访问也就不必久留。几乎每一户人家的厅堂里,都有许多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爱世无奇但率真。”、“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嚼诗书其味无穷,敦孝弟此乐何极。”等众多联语,尽显他们的治家理念。</h3> <h3>穿行在街巷中,到处是逼仄的小路和路旁的水圳。宏村先人把整个村落建设成“牛型形”,这水圳就是“牛肠”,环绕在整个村中,其实是他们设计的用水设施,把周围山泉引入村中,环环绕绕,让每家每户用上了最早的“自来水”。村中间有一半月形的水塘,他们谓之“月沼”,也就是所谓的“牛胃”,这里的水安详清冽,透明如镜,四周的房舍倒映在水里,复合成美妙的水墨画。</h3> <h3>被喻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气派、古典。当年,发达起来的徽商汪定贵,带回金银细软无数,破土动工砌了这座宅院,前后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单单天井就开了九个。宅子里的每一方砖,每一截木,每一块石头,无不用尽匠心,上面的雕刻,精湛非常,随便取下一小块,都是非同寻常的艺术奇葩。如横梁上的百子闹元宵图,一百个小儿神态各异,活泼伶俐,令人叹为观止。民间多能人,从这里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上,更能说明这一点。从一个狭长的弄堂穿出去是后院,院墙上,藤蔓密集,光影交错。一扇窄窄的木门,门上一把铁锁已是锈迹斑斑。这古老的后院,当年不知发生了多少故事。那些藤蔓,是不是记得墙根下的一场爱恋,或者一段往事。</h3> <h3>月沼其实是人工开挖的一方池塘,呈半月形。塘边的徽式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水映着房,房衬着水,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至于月沼为何挖成半月形,有不少的传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一个女人的。那个女人叫胡重娘,她的男人和别的商人一样,重利轻别离,几年难得一回见。她便出资挖了这方池塘,以寄托相思,取花半开、月半圆之意。</h3> <h3>在一户人家,我就见到一张形似月沼的桌子。主人告诉我,这样的桌子有一对,就是两个半月形的。据说当年男主人经常出去做生意,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和家眷只使用半边桌子,等男主人回来了,就把两外半边桌子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取大团圆之意。看得出古时候,女子对男主人的敬重,以及长久的思念之情。</h3> <h3>村口两棵古树,被当作宏村的“牛角”,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都五百高龄了,却不显老,阳光下树叶绿得发亮,蓊蓊郁郁,笑迎八方来客。</h3> <h3>出了村子,回望宏村,俨然一副水墨画,安静地挂在青山绿水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