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宁远县清水桥镇,民国前叫:三江市。因北有:蛟源河、东有:麻石河、西有:洛家洞河、这三条河汇聚,流入市场清二村老街南出口未端西边后背:汇水潭,而得名“三江市”。</h1><h1> 又因街后旁边的三条河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常年四季清水从桥下流过。又因此而命名:清水桥,此是清水桥得名的由来。</h1><h1> 因此还有一趣的对联,</h1><h1> 有人用柏家坪镇黄泥坝村做上联: </h1><h1> 黄泥坝坝上无黄泥。</h1><h1> 后来有人用清水桥村对成下联:</h1><h1> 清水桥桥下有清水。</h1><h1> 从麻石河上永连公路混凝土“清水桥公路桥”,沿永连公路北上五百米到镇政府路口。从公路桥沿河西下至三河相汇的汇水潭,转而北上沿蛟源河至黄家井止,地势呈D型,镇政府驻地辖清一村和清二村。</h1> <h1> 前几天偶然看到微信上,有人发清水桥老街照片。童年的记忆突然一幕幕浮现眼前,当田野变成水泥楼房街道和公路,老街瓦房石板路变成冰冷的水泥路和平房,改变了许多的地形将一切都变成儿时回忆!只能凭记忆和老一辈的口述朦胧忆起。忽然有一种将儿时的记忆变成文字留传以资传承的冲动,无奈文化水平有限只能简略叙述之,还望诸君指正。</h1> <h1> 从新龙岗村门口跨过永连公路向西下坡,就是:蛟源河上的青石条拦河坝:龙穴坝。渠水一路南行穿过镇区,长约一公里半左右在永连公路“清水桥公路桥”下五十米处汇入麻石河,再经桥下的拦河坝:“新坝”将蛟源河、麻石河两大水系,从渠道引入灌溉南岸后面何家村、段家村、平田村的几百亩良田。少儿时经常在渠道里截水捉鱼虾。到了冬天枯水时,村民们就用稻草或杂草裹着淤泥做成饼状再晒干。再待干了后堆成一堆,在中间生火沤成火肥(音),做农家肥种庄稼用。既利用了淤泥又保证了渠道的畅通。现在龙穴坝、渠已废弃遗址犹存。新坝使用至今并改成混凝土坝。</h1><h3></h3><h1> 上图标红线处就是,清朝嘉庆四年修的《龙岗欧阳氏族谱》村落图中龙穴坝渠的走向。</h1> <h3><h1> 沿龙穴坝南行三百米左右,右下坎有一眼常年四季从不干枯,冬暖夏凉清澈甘甜的天然泉水井:黄家井。是清一村和新龙岗村的主要饮用水源地。路人赶圩(集)都会在此喝一口凉水,当年都会有人做善事,将竹节做成箪子供人舀水喝。清一村有两条路到达此井,一是从街口凉亭穿过南北门,沿河东岸约一里半路到达。一是从凉亭边西行,再沿龙穴坝渠北上约一里半路到达。路为残缺的青石板路,雨天泥泞不堪睛天一脚灰。</h1><h1> 每天早晨、黄昏勤劳的两村人民,络绎不绝的来回挑水,有的拎着热水壶(保温瓶)或拿着“梆筒牯”(音,一种用竹子做成的装水工具,因当时有的人还买不起热水壶)。装上一瓶或一筒冰冷甘甜的泉水回家慢慢喝。淳朴的人们在路上相遇,都会热情笑容满面的打招呼。此井原来条石砌成的太浅容易带上泥沙,后在九十年代末镇中学改造过,在2012年新农村建设河滨开发区时改成上图样式。</h1></h3> <h1> 从黄家井河对岸,西行一百米五十米有一土堆约一千平方左右叫:彭家洞里,据传有彭姓人居住而得名。后搬离而荒弃,现在改成一、七组的菜园,时不时挖土还有挖到碎瓦烂砖。</h1> <h1> 从水井下行东岸一百五十米至石拱桥之间,河对面是一滩涂叫:河滩坪子,被村民开垦成一年四季绿油瓜果飘香的菜园,在2012年将河道截弯取直,建成美丽宽阔漂亮的河滨开发区。此段河道也重新修砌成水泥石头河岸。河滩坪子也就此消失不复存在了。</h1> <h1> 从黄家井跨渠道西行上坡右行五十米有一平地叫:吕家坪子。相传有吕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后搬离而荒弃。今址是:从西边吕老马(吕水佑)至欧阳植荣屋,跨马路东边欧阳群蛟(小砍)至欧阳云程屋这个大概位置。解放后曾经办过公社企业:五七工厂、农技站、机械榨糖、批发部。在1996年解散卖与私人建房。</h1> <h1> 上坡跨越永连公路,直走二百米是卫生院,卫生院北墙是七六年在新龙岗村大圆山建成的人民公社。建成后将清二村老街的乡政府办公地搬迁到新办公地。现在改叫镇政府。卫生院旁边建有:农村信用社。九十年代信用社搬到离清水桥北桥头五十米处。信用社搬迁后,派出所在信用社旧房办公。派出所在二OO四年搬迁到收费站旁边。信用社旧房子在二OO五年建新镇政府时扩宽而拆毁,修建成一开放式微型建身小花园。</h1><h1> 文、图:欧阳植勇</h1><h1> 2018年 8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