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直以为少数民族是蛮夷之地,不敢触碰,今天鼓起勇气跟随一帮油画同仁感受了藏地风情,不一样的景观,不一样的信念,这片土地深深触动了我,与我意想中的人文差别太多。轻轻地走近,慢慢地感受…也记录了一批的景象,这里的景色宏大壮阔,美不胜收,以致于无从落笔,怎么也表达不了眼前的景致。能达十之一二足矣!</h3> <h3>40x40cm</h3> <h3>40x40cm<br></h3><h3>甘南离我们一千七百多公里的地方,海拨高出三千多米,我以为六安海拔很高,周围二大水系分流,水流湍急,流入淮河,流入长江。一测,我家楼上48米7,甘南截一段小山比你都高,喜玛拉雅又是什么样的概念啊。</h3> <h3>40x40cm<br></h3> <h3>40x40cm<br></h3><h3>内地旅游开发,原始的面貌都产生了改变,环境变了,人心也渐渐地变了。为了适应旅游民宿房间内装了卫生间,被子和房间也不再有膻味了,路也宽了。</h3> <h3>40x40cm<br></h3> <h3>高反是个奇怪的现象,这次同行12人只有一二位有点不适外,其他人都很受用,酒量不怎样却每晚都觥筹交错,甚是热闹,我也不知道高反是何感受,只是爬山过快时倒觉得有点气喘,鼻子呼吸不够用。</h3> <h3>没有盖戳的作品大多都是现场画好后手机拍的,有些还有刚上色后湿湿的感觉。</h3> <h3>甘南张老师说藏族人大男子主义严重,都是女人劳动,男人都是交朋友聊天⋯我们住扎尕那道杰家,道杰的妻子与儿媳就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勤劳。但张老师又说,有文化的藏族妇女便翻身做主人了。</h3> <h3>扎尕那多雨,一天几个暴,随后便雨过天晴了,造就了前山大片的冷杉林,林下湿润多苔藓植物,森林也是牛马的散放场,林间菌类众多,能食用的如松菇,还有象珊瑚模样的菌类⋯一直见别人提着大塑料袋装的满满的蘑菇,就很好奇,一上山才知,原来山上的蘑菇多到到处都是,但最多的并不是能食用的,能食用的釆的人多便少了些。新鲜的采下来,当晚叫那久媳妇帮烧好,吃起来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跟家里松菇差的太多。</h3> <h3>甘南特产,说特产也特也不特,世界越来越小,网络、交通越来越便利。根据不同爱好选择不同的特色产品,郎木寺火山下产南红,我一直以为会像酒泉,凉山南红那样,等我们住宿的那家主人端出一盆水,水里养着一些大大小小形状支离破碎的石子才明白,此南红非彼南红也,此南红确为战国红。另一就是青稞酒…爱酒之人怎么能走得过?民间有私酿,塑料壶装五斤一壶的那种,酒精度数低却无数,价格却不是最低,喝起平淡,多了便晕,但头不痛。酒厂生产酒精度数高有数,我不会品,就觉得辣些。量小时为酿,量大便改为勾了,但愿别像藏寺院汉化一样失去本色。再一就是牦牛肉干,牦牛的牧场决定了肉干的品质,这是我觉得不错的特产了。</h3> <h3>远山的云变幻莫测,刚才还能看到远山的轮廓,现在却又不见了踪迹。</h3> <h3>他们画了三天模特,这天有雨,而且又是我们住民宿的老板本人坐模特,便跟随着画了一幅,环境是藏式木楼内景,20多年前建立的,我画的太过简单,木柱上挂满哈达、木地板、转经桶外没有再画其它物件。老板一袭藏式服装,真皮袍子,腰后拖着紫红色腰带,铺满这边半拉椅子,裤子是我们常见的蓝色牛仔裤,不大入调外,自制的一双皮鞋很有特色,这双鞋引起老刘的兴趣,很是关注,老板却不忍割爱。</h3> <h3>126x47cm</h3><h3>这个景点是甘南民族学院张老师介绍,老刘发的定位,车是我开上去的,路被水冲坏了很多处,准备修理,便一段段水泥路面被挖去的一段段低坑,甚是难行,我都是二档三档前行,甚至有时用到一档,就觉得上山不明显,只觉缓缓的使不上劲,画了这幅作业下来才发现下坡很是陡峭,丁勇感觉也是如此,辨别不明上下坡,从扎尕那到郎木寺几十公里一直沿河流而上的路,老觉得是下坡,但看着往后方奔流而下的河流,才又断定我们一直在爬山,而且爬的很吃力,而不是保养时机油加得过多影响动力或者高原缺氧燃烧不充分的猜想。</h3> <h3>一直以为,画山水比油画风景来的快,一比较才发现我错了,一个半天坐在原地,画三张画(40x40cm)累得不行,而他们油画一张轻松搞定,尺幅一算差了去了,我的0.48平,而他们(120x60cm)0.72平。唉!</h3> <h3>当科谷地,没有发现其他游人的另一美景地,入口窄小,一段村村通,沿山崖一个九十度的左转,一公里后,豁然开朗,一条小溪,大片草地与牛羊,栅栏内的庄稼和绿树掩映中的村落,村村通沿谷底一直通到山顶,一段段美景,移歩即换,皆入画。</h3> <h3>渭水在此转了三百多度的大弯,水那个浑哟,咋利用?想起泾渭分明这句,那么泾水应该是清澈的了。定位我们的位置地名叫枣树屲,嚯嚯,不认识,啥意思?</h3> <h3>138x34cm</h3> <h3>图片规格,方形是扇面画心皆40x40cm,中间六张为126x47cm,最后六张为138x34cm,由于时间不足,大一点的画往往都没能现场完成便成了现在的模样,还有就是扎尕那阵雨频出,往往得抱着伞,降到最低处,保护着桌上的画及画具,等雨后再补救完成,实在不行就得收拾走人。在其间连续三天雨后都出了彩虹景色更加迷人!</h3> <h3>彩虹是雨后出现的,但时间也非常短暂,忙乱于收拾桌面,就错过了拍照的最佳时机。</h3> <h3>这里阴晴变化迅速,云片随风飘动,落下的阴影瞬间变幻,物未变景不同。</h3> <h3>皖西38度了这里最高气温才25度左右,早晚得穿厚实的外套。</h3> <h3>这里的青稞(我们那叫大麦)还没收割,而我们家乡的麦田收割后种植的晚稻可能己经封行了。忽地想起上学的时候学过一句诗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儿体现由此明显。</h3> <h3>不同自然环境应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新的地貌特征,带来新的课题,表达语言有限,捉襟见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