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我们夫妻二人坐地铁到光谷步行街去玩,逛了一圈感觉步行街很杂乱,除了欧式风格的建筑吸引我们的眼球之外,再也没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到兴趣的东西了,只好又坐地铁打道回府。坐在地铁上,我们又把光谷和江汉路步街进行比较,总感觉江汉路步行街比光谷步行街要干净整洁,有品味,上档次一些。说着说着,我们又决定在江汉路站下车,再去逛一下江汉路步行街。</h3> <h3> </h3><h3> 我们逛过好多次江汉路步行街,但这次是从中山大道向沿河大道方向前行。一边走,夫人一路逛商店,我则在店外拿出手机拍起步行街上的老建筑来……</h3> <h3> </h3><h3> 江汉路步行街,名楼林立,有许多优秀历史建筑。其中,江汉关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日清公司、国货商场、聚兴诚银行、四明银行、上海银行、上海村、台湾银行、日信洋行这些历史建筑都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建筑的门前均有武汉市政府的雕刻石牌标志,引人注目,让我们了解这些建筑的设计风格和过去的故事。<br></h3> <h3> </h3><h3> 从清朝晚期开始至国民政府时期,汉口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一度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从1861年4月,英国设立驻汉领事馆开始,随后美、俄、法、葡、荷、日、德、比、意、丹、瑞典、挪、墨、芬等14国先后在汉口设领事馆或总领事馆,奥、西、瑞士、刚果、菲律宾等国也在汉开办领事业务。自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江汉路这一带就是“五国租界”,相继有英国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等20多家境外银行、合资银行在此设立分行。到20世纪40年代初,在这块不足2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已聚集1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被称为“汉口华尔街”。这一带的历史建筑,大都建于20世纪20年代。<br></h3> <h3> </h3><h3> 座落在中山大道傍边的现为中国银行武汉分行大楼,原为汉口大清银行,于1915年由英国通合有限公司设计建设。<br></h3> <h3> </h3><h3> 汉口中南银行大楼建成于1925年,是一幢“连体结构”的巴洛克式漂亮建筑。抗战时期中南银行汉口分行停业,该大楼被汪伪《大楚报》占用。抗战胜利后,中南银行汉口分行回址复业。1952年,中南银行汉口分行参加公私合营银行。<br></h3> <h3> </h3><h3>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大楼<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上海银行汉口分行大楼,1923年建,由三义洋行设计,上海三合兴营造厂施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于1919年在汉口设立分理处,次年改组为分行。该旧址占地面积59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外部麻石雕花门墙。正面五开间。一层为拱券门窗,麻石砌墙,二至三层中部窗间有圆柱装饰。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是汉口民国时期重要的金融机构,该旧址也是汉口近代建筑的典范之一。</span></h3> <h3> </h3><h3> 江汉路步行街上的上海村,90多年前,这里是汉口最壕的富人区…<br></h3> <h3> </h3><h3> 位于胜利街的上海村进村门。</h3> <h3> </h3><h3> 位于江汉路与胜利街交路口的交通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908年,总部设于北京,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1908年4月,交通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1919年,交通银行自筹资金8.2万两纹银,选址英租界湖南街(现址)建设新办公楼,历时两年办公楼于1921年建成。<br></h3><h3> 1997—1998年,该大楼进行了基础及一、二层钢结构加固,外墙加固及装修。现为建设银行长江支行使用,2008年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 </h3><h3> 杨子街上的广东银行大楼</h3> <h3> </h3><h3> 广东银行汉口分行大楼,是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923年,由景明洋行设计,李而记营造厂施工。系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构图采用仿帕拉第奥母题式手法,建筑中部凹进,形成丰圆形入口平面,上方覆盖敞开式半弯窿顶,极具特色。广东银行总行设在香港,成立于1923年,汉口分行同年设立,并兴建此大楼。
</h3> <h3> </h3><h3> 四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h3> <h3> </h3><h3> 四明银行汉口分行大楼,建于1936年,卢镛标建筑事物所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四明银行1908年成立于上海,1919年成立汉口分行。该旧址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平面呈梯形,地上五层(局部七层),地下一层。立面构图强调竖向,简化的壁柱直通顶部。一层采用麻石贴面,以上几层采用水刷石材质。楼顶部两侧为渐次收进的阶梯状塔楼。该旧址是中国建筑师在汉设计的第一座钢混结构建筑,是当时武汉较高的建筑之一,也是武汉在租界以外修建的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是当时华人修建的“争气楼”,运用了当时欧美建筑界的最新思想,对武汉近现代建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r></h3> <h3>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中国实业银行大楼旧址,建于1935年,卢镛标设计,李丽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面积4645平方米。该旧址为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属现代派建筑,立面简洁,外墙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外墙用红色涂料粉饰。中国实业银行大楼创汉口建筑之新风,是武汉现代派建筑的里程碑,对研究武汉市近现代金融业及近现代早期建筑有较高价值。</span></h3> <h3> </h3><h3> 汉口日清洋行座落在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是近代时期英租界最为繁华的地区,是汉口黄金地段中的黄金聚焦点。该建筑由汉口著名的建筑公司英商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1928年建成,钢混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采用三段式构图。大楼在两街交口出另设以分入口,入口本身十分平淡,但上方缩进开一扇矩形窗,两侧立有爱奥尼克倚柱,顶部罩弧形山花,甚为精致,此处设计打破陈规,却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三四层之间排列爱奥尼克双柱,柱底和柱顶部都刻有精致的浮雕装饰。顶层正中建有一座古罗马风格的穹楼,塔司干双柱围拢一圈,盔型顶上开有巴洛克式小圆洞,穹楼顶端以一座小亭结束了这座装饰复杂的建筑。<br></h3> <h3> </h3><h3> 江汉关大楼,现为江汉关博物馆,占地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大楼使用英国建筑形式,主楼四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四层,总高度46.3米,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也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汉口开埠以后,清政府于1862年在汉口设立海关,故名江汉关。现存江汉关大楼落成于1924年。
江汉关大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2016年9月,江汉关大楼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