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变革

西月如钩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讨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变革”。安徽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的试点省份。基础教育信息化不仅颠覆传统课堂,重构教育教学模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助推器,让教育落后地区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span><br></h3><h3><br></h3> <h3> “创新·融合”是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所追求的方向。<br></h3> <h3>  <br></h3> <h3>  人教社数字教育研究院发布2019年度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涉及基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数字出版各个方面。这些课题鼓励社会各个方面作为研究者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进行实证研究,进行更广泛更持久的研究。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研究课题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得以实现的重要抓手。</h3> <h3>  今天,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教育必须做出变革。 “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将信息化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br></h3> <h3>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由来已久,尤其是现在正在影响着世界。</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数字原生代”和“数字移民”思考方式的不同。“翻转课堂”和“大数据课程信号系统”“MOOC(在线学习)”“ALTSchool”“芬兰现象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夸学科学习)”“AI教学助手(双师课堂)”“基于大数据的过程评价”。</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技术单纯地运用于教学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用技术改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新型学校、新型课堂应该是教学信息化2.0的成果。信息技术的运用变成主动地去运用,变成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span></h3> <h3>  基础教育信息化2.0的变化:就交互性而言,教室环境的变化;就资源的应用而言,教学资源的问题;就教学空间的性质而言,网络学习空间的新形态,教师要掌握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方法变革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大数据支撑下的教学评价,评价结果和过程,更综合更准确,学习仪表盘;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促使教师发展,重塑教师能力体系。<br></h3> <h3>  教育信息化的根源在于教育生态与社会生态不平衡。新型的教育生态包括: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服务。关注《中国教育信息化年度报告》,让我们不再落后于时代。<br></h3> <h3>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新变化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的纲领、主要资源、具体过程和效果。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学科间的综合育人功能。课程目标经历的三个阶段“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这是综合育人、全面发展要求的必然。高中各学科的课程目标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定。<br></h3> <h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一种综合表现,是通过教育而形成和发展的,是国家未来人才的标准和规格。其植根于我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应该回到学科本质,注重综合思维的训练。其发展机制与培育路径:问题、情境、落实、生成。<br></h3> <h3>  探索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科学适宜;继承、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学科大概念构建知识之间联系会整合内容、会创设情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br></h3>

教学

教育

信息化

素养

学科

育人

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

学习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