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浚县古城,我想到了……
古运河北中原大地上蜿蜒流过,沿岸孕育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浚县古城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处暑时节,秋高气爽,惠风和畅,携妻和魏医生一家走进了浚县古城。浚县,它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依山傍水,既有大伾、浮丘两山守卫于此,又有卫河、大运河在此穿行交汇,宁静而美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br></h3> <h3>行走在古城墙上
行走在浚县古城墙上,时光倒流,恍如隔世,城门楼高大巍峨,建筑风格修旧如旧古香古色。风吹过,大运河泛起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分外美丽。云溪桥美丽的倒影折射出运河、城墙丰厚的历史和沧桑,桥下的护河神兽静默守候着护城河,一弯河水蜿蜒东去。市场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了当下人民生活的富足。行走在看着斑驳的墙体,抚摸那片片青砖,恍惚间时光交错,车夫扬起长鞭驾着马车,马蹄踏着青石板从这里穿过,往昔的热闹与与现实的繁荣交织呈现在眼前。不禁为浚县的古城建设与古城墙感叹。浚县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方向定位准。以大伾山和浮丘山为依托,以大运河申遗和古城建设为新亮点,打造浚县旅游文化名城。开发建设措施稳。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不搞强拆,不惊民扰民,有计划按步骤稳步推进。在建设规模上。浚县的古城墙保护和古城的恢复和建设上规模,可以说气势恢宏。整个古城建设上档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再者浚县居民文物保护意识强。<br></h3> <h3> 置身世袭翰林府
世袭翰林府位于县城西大街路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世袭翰林府”为浚县历史名人端木赐(字子贡)后裔皇封世袭翰林府之府邸。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以言语闻名,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置身翰林府,深深的庭院曲径通幽。一座座修旧如旧的四合院展示了端木家族历经千百年来栉风沐雨依然辉煌的历程。遗憾的是距古城不远的子贡墓作为浚县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未得以妥善保护。如果在未来的古城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重现昔日子贡墓的辉煌,那将为浚县历史文化的厚重增加一个硕大的砝码。<br></h3> <h3> 徜徉浚县古县衙
走在古街的青石板上,穿过一个耕读世家的庭院。庄严简朴的浚县县衙呈现眼前,向我们诉说曾经过往的历史。让我们走进它,去追寻千年古城留下的足迹,来一次县衙文化的探寻之旅。古县衙坐北向南,建筑典雅、中和、含蓄,是研究清代官衙体制及格局的重要实物例证。它的房基、石狮、经制名缺碑记碑、重修浚县公府记碑、王县知事事评先生德政碑及大量石柱等遗迹展示了浚县曾静的辉煌。古县衙是浚县县委、县政府为充分发掘、培育、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古城、文化名城,二零一三年七月决定在县衙遗址动工复建的。它的建成必将成为浚县古城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r></h3> <h3>回程的意外收获
回程经过浚县前毛村生态田园小镇,这一搂草打兔子的意外收获并未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说是“田园小镇”,其实规模并不大。准确的讲就是建在田园里的一个大院子。以田园风光为依托,增加了一下特色餐饮和一些儿童娱乐及休闲设施。把它放到任何一个地方,冠上任意一个名字都没有什么不合适。千篇一律的建设风格缺少地方特色和人文底蕴,也就很难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说他的存在上有意义的话,那就是给周边居民和孩子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
古城之行,让我感受颇多的是:文物的保护与建设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循序渐进,体现特色。<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