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在黄河小学</h3> <h3>8月25日学习记
夜晚渐深的时候,秋雨连连的时候,我回家了。奔赴延安一天的学习之旅结束。
一身疲惫,全心欢喜,满载而归。
与红太阳团队,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从未听说,更未涉足的黄河小学,为的就是为期一天的“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心理特点”的专题学习。陌生的环境,熟悉的笑容:这样的一场讲座,让这样的我们相聚,必定是一种美丽的相逢。
上午九点整的时候,我们的爱眯着眼睛笑的张老师,准时开讲:
张老师首先从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之大说起,说到现实里许多家长只是关注成绩,而从不关注孩子的心理,行为,习惯等各个层面的现实。
一个有好的心理品质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惟其热爱生活,他才能够在各个方面有自己的游刃有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阳光生活主动进取。</h3><h3>
每个人难免有恐惧,甚至折射到梦里。人会有各种难,足以致死,且死法各异,(累死,热死,饿死,烧死,愁死,恨死,麻烦死,难听死......)无非就是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两面甚至多面。
而一个好的品质,应该来源于这么三个方面:家庭;夫妻,朋友。仔细想想,无论是家庭,或者夫妻关系,或者朋友相处,真的能在许多方面给予我们足够维系一生的精神营养。他们能让我们自己的幸福感提升,能让家庭和睦,能让孩子进取。
在成长的阶段中,小学生在10---12岁,或者9岁左右就出现排斥异性特点,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不该强迫孩子与异性坐同桌。而小学阶段,也未必适宜给孩子推荐名著阅读。玩却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个阶段也不是孩子们长大的时候。长大了的大人们都爱玩,何况孩子们。
尊重规律很重要,一个好的性格更重要。坏脾气的人在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把爱变成强制或者命令。
而好的性格少不了好的家庭。好的家庭教育有四大要素,即目的;情绪;规律;方法。这里的目的就是你的培养方向。</h3><h3><br></h3><h3>拥有一个好的性格,不仅可以和别人从容相处,你更能和自己平和相处。好性格的人,微笑是一张最好的名片。魅力等于笑容;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差到哪-----张老师曾经这样给学生说。学生也因此受益终身。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文化,就放纵自己的脾气。你可以没有文化,但你可以有一个好的情绪。那些“给孩子好心不给孩子好脸”其实应该是一种谬论。没有好的情绪何来好好学习?遇上那种暴戾家长,孩子活下来都是一种奇迹!张老师在调侃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的性格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退一步说,脾气大又不具备反思,这样的人,更可怕。遇到脾气大的人,你可以包容他,实在不得已,可以简单斗上三个回合,就抽身。这该是老师教我们学会生活吧?为了好理解,张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宿舍高中生的臭鞋子例子------坏脾气的人,就是那臭鞋子,他的臭是长久的,你敌不过他的长久,转身离开是一个好的选择。
教育孩子,要尊重规律。张老师建议我们尽力要少布置作业,更多看孩子学习效率。
在有了明确的目的、良好的情绪、尊重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再谈方法才更有效。情绪一旦失控,所有的方法都将失效。
互动环节,我们五个人被作为小组说得最多的人推选出来。老师在问了问题之后,让我们每个人表达。其中三个朋友,包括我被老师从手里夺走了麦。然后老师又问大家怎么看待夺麦之事。大家各抒己见,有理解,有不解,有支持,有反对。老师又逐步问了我们几个被夺麦的感受。
这个活动,让我体验深刻:有反思自己,有思考问题被我回答偏颇?老师的最后解答,让我有所获:我们的所有的表达,也许就是自己想表达的,未必是别人想听的。由此,可以想来,作为家长,我们更多的就是说了自己想说的,未必是孩子想听的。一个案例,从此深深留在记忆深处,提醒我每一次发言,都迅速清楚问题,做有效发言。作为家长,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表达,是否高效,有效。
侯老师带动我们活动,带动我们进行小游戏:儿歌“一个鸡蛋壳呀,打呀打不开呀,害了什么病呀,害了毛毛病呀,一不许说,二不许动,三不许露出大门牙”(不是我的游戏,不知道内容是否正确),一起玩的特别嗨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其中要退出一个人,站在旁边,看我们玩得很嗨,而自己不能入围玩。之后,我们各自有了自己的体验:我们就是那个被孤立的孩子,或者我们就是那个孤立别人的制造者。
其中黄河中学的老师们被作为各组代表进行发言。小小的美女老师讲述了自己读初中时候的事情。她说在一件事情中,也许自己不是主谋,但自己却是那个参与者。那件事情是一个身有狐臭的女孩,被同班同学孤立,为了达到孤立她的更好效果,班里和女孩关系好的女同学也同样要被孤立,班里的男孩子也被说,你要娶她什么的话,甚至,更有恶作剧的男生在黑板上写上几个大字:XX女生有狐臭!没有及时制止这些伤害女生的行为的老师,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了其中的参与者了!
初三开学的时候,女生,再也没有出现。
女生,一生,大概再也不敢回到学校了。而这,不该是她的错。被孤立,被如此攻讦,她能逃脱自己命运的安排?
而制造孤立的那些孩子们呢,他们至今都不曾放下------这成了一生无法还清的债,背负终身,那个不懂事的自己,成了神话中的弗弗西斯,那件事,是一块巨石,沉重地跌落到每个还曾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心上......
被孤立和制造孤立,都是一种可悲。我们应该成长自己。被孤立的人因为成长自己而不会被人孤独,或者即使遭遇孤独也会因为自己的强大而慢慢化解掉那些不该得到的遭遇。制造孤立的人,也许也是源于所遇之人确实不良,也许也是随了大流,因为学习,明了了这样的一种做法对别人伤害巨大而止步。有人说让流言止于智者,我要说,请停下制造孤独的脚步,也请强大每一个我们自己。
在解答大家的问到一个孩子无论如何不爱学习的问题的时候,侯老师说,我们要允许过程,凡事缓冲一下,不着急,尤其是孩子的事情。
一些超出我们底线的事情,我们惹不起,我们可以孤立起,这里的孤立其实是一种挽救的方法或者是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有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我们得抱着不放弃的原则,推拉有度。要知道,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鲜活度。他在努力,只是方法上,他还有待被训练。
侯老师说,很多时候,我们的付出可能都有期待,也许我们要的是做事,但不期待。生命的两种状态:影响力或者被影响。</h3><h3>
在王老师给我们进行的角色转换的训练中,我们明白了指责批评真的能把人打倒。伤害孩子,甚至杀害孩子的也许就是语言。
张老师在课堂中提到了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时候说,孩子容易孤独(孤独的孩子,缺少爱缺少归属感),孤独的孩子容易自卑,被否定太多被看轻太多或者被骂甚至被责打,孩子还容易缺少安全感。
所以一个人要正确评价自己很重要。正确评价自己一方面来源于自己所在的家庭,就是心理学上说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的认同,会内化,会影响到性格。另外一方面,则是与他人的比较过程中,产生了自我评价。这种比较,可能就是一个对比,甚至就是攀比。正确认识对比很重要。所有的攀比似乎只是为了比别人强。这个要不得,代价太大。
人一辈子都有改变自己的机会。得不到父母的认可的孩子,永远难以自信。反过来说,否定父母的孩子,自己一定也过得不好。正反的两句话,让我们看到了正确评价自己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重要他人在自己生命中到底有多重要。
在解答黄河小学老师关于一个家长曾经说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话给孩子和老师带来的诸多麻烦,最后老师不得不采取孤立这个孩子的做法的案例中,张老师说,遇到这样的主,为人师者的我们得“会说”,所谓的“会说”就是正说玄说都是你的理。当然,张老师强调,我们的说一定建立在强大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的说,让别人心服口服的说。张老师现身说法,讲到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因着自己的“会说”而化解了问题,让不讲理的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让自己的正义得到伸张。(初二学生抽烟事件)在这个事件中,对于孩子,我们得采取谅解------毕竟,是孩子。采取的手法得反复调整。你得采取正反两方面的办法,“拍两巴掌再揉两揉”张老师如此表达,让我们瞬间领会。张老师告诫我们,任何时候,不走极端,否则真的会适得其反。
对于过于自负的家长的问题,张老师采取的是“大而化之”的手法“你太会开玩笑了”这样的一种说的背后是一种智慧。把握的原则是“不会吵起来”。如果关系再近一些,你可以幽他一默“你今天没有发烧吧”。“在这样的事件处理过程中,谁压得稳,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我理解这句话,表面是针对这样的家长而说,往深处再想,就是我们行走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得压稳自己,让自己的路走得更远,让孩子的路走得更远。
对于没有自信的孩子,张老师建议,家庭中,我们应该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不管有没有采取孩子的建议,都是难得的锻炼孩子自信的机会。对于不仅要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
学校,也当创造机会,邀请他,参与。每次少说一点都是进步。赞美他的态度,赞美他的精神,赞美他的正确的答案-----我想,这也是老师说的尝到甜头吧。
对于厌学的孩子,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暗示:比如前瞻性------我们向前看,明天的我们要比今天更好;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具体训练来达到对孩子的帮助: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重于成绩,你可以通过多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做一个幽默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还可以变化方式来实现自己想要孩子学会的目的,比如,可以口头完成而不必动手去写;及时的跟进赞美。不管如何,老师务必不要通过增加作业量来想要解决问题。把握一个原则:在小学阶段,宁可不要学知识,也不要厌学。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才允许他去学习,否则,当被要求,不可以去学习。总之,小学生,学习机会会很多,很多机会也是我们人为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不中规中矩地非得按照什么规则来,让孩子获取了信息就好!
像记流水账一样记下了张老师和另外两位老师带给我的满满的收获,不知道算不算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就是想留下这一天的所有。<br></h3> <h3>张老师开讲啦!</h3> <h3>实践活动中的我们</h3> <h3>备受触动落泪了的大姐</h3> <h3>侯老师带我们一起做运动</h3> <h3>王老师带我们在实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