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掠影(12)---俄罗斯(二)圣彼得堡之一

江左闲云

<h3>圣彼得堡,一座俄罗斯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它在俄国历史上与莫斯科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从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开始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就预示着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此后的两百年里,它曾作为沙俄帝国的首都,辉煌无比,被普希金称为“通向欧洲的窗口”。1918年新建的苏联政府迁都莫斯科后,这里并未落寞。其后卫国战争时期发生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又使圣彼得堡成为一座英雄城市。圣彼得堡风景迤俪,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又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圣彼得堡充满魅力,迷恋世人,许多古迹名胜都被联合国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告别莫斯科后,就乘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了这座伟大荣耀的“北方之都”,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以一睹它的风采。</h3> <h3>圣彼得堡被认为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当之无愧的最美丽城市之一。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优雅的气息。<br></h3> <h3>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的主街道,始建于1710年,全长约4.5公里。1776年被发展为商业大街后,街道两边建造了许多华美的建筑,因为有规定不得超过冬宫的高度,所以规划整齐划一,远远望去,楼群和谐地排列伸延,像一串优美的音符,演唱着一段华丽的乐章,涅瓦大街因此也有了“世界最美街道之一”的美誉。果戈里的《涅瓦大街》,精彩地刻画描绘了19世纪中叶圣彼得堡的市井人生。</h3> <h3>岁月悠悠并未减少涅瓦大街的风采,时光流淌却更添𣵀瓦大街的魅力。当你漫步在这世界闻名的大街上时,你会觉得似乎徜徉在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里。那街两边的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二百多年来几乎一成不变,那墙上的雕像装饰依然精美,商场店铺鳞次栉比,各类教堂与蓝天相映成辉。在这条大街上,你还可以参观到众多的博物馆、艺术馆、名人故居、纪念馆。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文学家果戈理、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等与这里都有不解之缘。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街上行人如织,地面整洁干净。</span>与莫斯科相比这里的人更显热情,这里的物更趋北欧风情。难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说“圣彼得堡属于俄罗斯,但不属于俄罗斯人”。</h3> <h3>一群年轻人正在拍电视剧</h3> <h3>这里的建筑既追求宏伟气势,又注重雕塑细节,特别是那些镶嵌在每幢建筑上的细节,成了一种特殊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浪漫典雅的过去。(此图来自网络)<br></h3> <h3>这里是圣彼得堡最大的书店。顶端有别致的玻璃地球仪,屋顶是墨绿的,古朴而典雅。</h3> <h3>位于𣵀瓦大街与大马尔斯卡亚街相交的地方有一“文学咖啡馆”,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这里喝完最后一杯咖啡后直奔“小黑河”地点决斗,两天后伤重去世。<br></h3> <h3>一楼的普希金蜡像非常逼真。许多俄罗斯伟人如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舍夫琴科等经常是这里的座上客。现在慕名前来的文学青年也不少。</h3> <h3>阿尔奇科夫桥(又称四马桥或驭马桥)1842年建成,1908年重建,桥畔四个方位有著名的马雕塑。</h3> <h3>四组塑像描绘了青年驯服野马的不同时刻,表现力丰富,动感极强,吸人眼球。设计者雕刻家彼得·克洛特因此名扬四海。</h3> <h3>喀山大教堂位于涅瓦大街,正门两侧有造型严谨的古典式柱廊向外延伸,呈半圆形。站在大街上越过廊顶可以看到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柱廊前的广场上有一喷泉,两旁还有两位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和陆军元帅巴克莱的雕像。</h3><h3>喀山大教堂建于1801—1811年,设计者是沃罗尼欣。教堂里供奉着喀山圣母像,据传这尊圣母像会经常显令,因而成了俄罗斯东正教教徒最敬奉的圣像之一。</h3><h3>这座教堂是免费开放的,可惜我没有进去看看喀山圣母尊容和内部装饰。</h3> <h3>库图佐夫元帅</h3> <h3>巴克来托夫将军</h3> <h3>因为是跟团游,时间有限,𣵀瓦大街上还有好多精华没有游览到,我们就来到十二月党人广场。这个广场名气很大,讲的是1825年12月14日圣彼得堡激进的自由党人率领3000多的年轻人在这里发动政变,反对沙皇专制统治,要求废除落后的“农奴制”,遭到登基不久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血腥镇压,许多人牺牲,许多人被流放,革命失败,这批革命党人被称为十二月党人。1925年前苏联政府为纪念这些革命先驱,在原元老院广场建立起十二月党人广场。</h3><h3>我们来到这里,只见这里高大的绿树簇拥着地毯似的绿地,广场边伊莎基辅大教堂巨大的金色穹顶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br></h3> <h3>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造型雄伟壮观,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br></h3> <h3>这个大教堂于1818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时破土动工,1858年竣工,前后共有44万民工干了整整40年。其中从芬兰湾人工拉回的一百多根几十吨重的花岗岩石柱就用了整整五年。教堂高约102米,圆顶直径为22.15米。整座建筑物重30万吨,里面可容纳1.4万人。教堂的内外部装修极为考究,光黄金就用去400公斤,仅穹形外部镀金就耗费100公斤。教堂自落成以来没有重新镀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不过,现在伊萨基辅大教堂已不再举行宗教活动,而改为艺术博物馆。<br></h3> <h3>“青铜骑士”是圣彼得堡标志性雕塑,位于十二月党人广场上,是著名雕塑大师法尔科内的艺术杰作。但见一匹骏马立在一块巨石上,两前腿腾空,骑马者为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只见他两眼炯炯,目视前方。骏马像征俄罗斯,被踩在马蹄下的蛇代表阻碍彼得大帝改革的俄国旧势力。</h3><h3>这座雕塑深受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亲睐和高度赞扬,并为此写下了著名的叙事诗《青铜骑士》。</h3> <h3>铜像的底坐是一整块40吨重的花岗岩巨石,是在圣彼得堡芬兰湾找到的,用了整整5个月(一说一年)才运到这里。底座上刻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h3> <h3>广场边的海军部大楼</h3> <h3>在广场上眺望涅瓦河边的风景</h3> <h3>涅瓦河</h3> <h3>狮身人面雕像,制作于公元前1455—1419年,距今已有几千年,是埃及国王1832年送给圣彼得堡的礼物。</h3> <h3>狮身人面像上的胡子被士兵敲掉了,据说胡子是权力的象征,不能留给俄罗斯人,但这个不完整的狮身人面像却给了人们更多的幻想,于是这个远道而来的狮身人面像笼罩上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h3> <h3>铜兽,在涅瓦河边狮身人面像下面</h3> <h3>罗斯特拉灯柱,也叫“海神柱”。位于瓦西里岛古港口,共有两个,红砖结构,1727年启用。红色的立柱极为抢眼,上有很多船头的雕塑,塔高32米,底部雕刻了四个神话人物,是伏尔加河、第聂伯河、涅瓦河以及瓦合夫河的象征。寓意十分明显:有河神护佑,入侵俄罗斯水系的敌人都会被战胜。<br></h3> <h3>彼得保罗要塞是座风格独特的军事古建筑,从涅瓦河左岸看去,它似乎浮在涅瓦河中央,实际上是在兔子岛上。1703年彼得大帝在此奠基建造,为的是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同时也是保护圣彼得堡市。</h3><h3>彼得保罗要塞里建筑物众多,有钟楼、彼得门、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等。</h3> <h3>彼得门。它是唯一从彼得大帝时期保留至今的历史古迹,门墙上装饰着带有预言色彩的石雕像,半浮雕及1069公斤重铅铸的俄罗斯帝国徽章。(图片来自网络)</h3> <h3>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从1703年开始建造,用时21年才完工。是一座俄罗斯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教堂里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罗斯历代沙皇的陵墓。<br></h3> <h3>彼得保罗大教堂最醒目的是一座尖顶钟楼,高122米,在上世纪中叶,它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头上的十字架高6.4米。彼得保罗教堂的尖顶直刺天空,骄傲地突显在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上,金光闪闪,像一幅色彩明快的古典主义风景画卷。</h3> <h3>彼得保罗要塞里的造币厂。据说1953年的人民币也是在这里印的。</h3> <h3>彼得大帝铜像,据称跟真人一样大。彼得身高有2米左右。</h3> <h3>面对𣵀瓦河的涅瓦门</h3> <h3>在涅瓦门前的码头上</h3> <h3>彼得保罗要塞监狱。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和民主主义者,如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等,都曾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十二月党人也有很多被关押在这里。</h3> <h3>监狱大门前蒙着脸的刽子手。</h3> <h3>小男孩在试试被囚禁砍头的情景。</h3> <h3>要塞一角,停放着许多大炮。</h3> <h3>滴血教堂,也被称为基督复活教堂、基督喋血教堂,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不远处的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旁。建于1883—1907年,是圣彼得堡少有的俄罗斯风格的建筑。1881年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此地被民粹党派团体“人民的意志”刺杀,为纪念他,儿子亚历山大三世沙皇下令建造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教堂。</h3><h3>亚历山大二世是一个俄罗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沙皇,他看到了俄国落后于欧洲的原因,因此在1861年下令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之后还进行了其他一系列改革,触动了俄国贵族的利益,因而遭来杀身之祸。</h3> <h3>这座教堂极为美观,上有五光十色的洋葱头顶,下有绚丽多彩的马赛克瓷砖镶嵌,构成各种图案,反映了俄国十六和十七世纪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建筑师巴尔兰徳以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但外貌比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更美丽、更生动。</h3><h3>当我们走近它时,深感震撼,<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无不为它的美观动容。</span></h3> <h3>我们去参观时,看到滴血教堂似在保养,塔尖用不知什么的材料包着,但并不影响它的美观。</h3> <h3>我们来到了斯莫尔尼宫,对斯莫尔尼宫的名字很熟悉,那是年轻时多次看了电影《列宁在十月》的结果。历史告诉我们,斯莫尔尼宫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时的总指数挥部,列宁就是在这里下令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进攻冬宫的。<br></h3><h3>导游把我们带到这里一指那蓝白相间的建筑物,说这就是斯莫尔尼宫,哦,真的很漂亮,但我看来看去怎么像教堂呢?通过百度一查,还真的是叫“斯莫尔尼大教堂”,而斯莫尔尼宫其实是一个建筑群,原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建的贵族女子学校,而后又为女子学校修建了斯莫尔尼修道院,至于斯莫尔尼教堂是欧洲巴洛克风格与俄罗斯“洋葱头”式建筑完美的结合体。教堂两边的建筑原是寄宿学校,十月革命期间,列宁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h3> <h3>但有的网上说,下图才是斯莫尔尼宫的主体建筑,毗邻斯莫尔尼修道院。十月革命的起义总指挥部应该是在这里,现在是市政厅。但导游没有跟我们讲,也没带我们来这里参观,“百度”上也好像说不淸楚,真难为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了!(此图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