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Day3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洋人街

菲儿

<h3>云南贵州之行结束有些日子了!一直懒得去整理,有亲戚朋友打听行程和路线还有花销,最终还是决定把这次旅行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给大家!同时也把旅行的美好永远留在记忆里!</h3><h3>彩云之南Day3大理崇圣寺三塔 大理古城 洋人街 <br></h3> <p class="ql-block">8/5/2018</p><p class="ql-block">动车昆明到大理</p><p class="ql-block">旅游专线到崇圣寺三塔</p><p class="ql-block">漫步大理古城洋人街</p><p class="ql-block">伸手可触及蓝天</p><p class="ql-block">侧身与苍山对话</p><p class="ql-block">游走于大理的各个小巷</p><p class="ql-block">体验大理悠闲慢生活😄</p><p class="ql-block">大理人民很友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看电视剧知道有个大理国</p><p class="ql-block">今天身临其境感受一下</p><p class="ql-block">天龙八部影城在装修</p><p class="ql-block">也没有见到段公子😁</p> <h3>六点多</h3><h3>低纬度的昆明天还没亮</h3><h3>在东北早市上已经很热闹了</h3> <h3>昆明到大理</h3><h3>携程预订</h3><h3>两个人¥246</h3> <h3>下火车,乘坐崇圣寺三塔专线去大理古城附近预订的宾馆,公交车程很长!票价¥2每人。下公交一路高德地图导航到宾馆!</h3> <h3>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三塔门票每个人121¥(含景区电瓶车费用)</h3> <h3>大理,是上下千年的南诏古都,是《还珠格格》里的人间天堂,是《天龙八部》里的武侠之地,是《心花路放》里的理想国,是你、我、他眼中的“风<br></h3> <h3>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br></h3> <h3>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动工。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r></h3> <h3> 崇圣寺三塔又称“大理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br></h3> <h3>在所有的情怀与意境里,大理,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当属千年沉淀的历史感。在这样一个充满味道和故事的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有它们的标签与寓意。 </h3><h3><br></h3> <h3> 文献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额悬挂云南提督偏图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题的“文献名邦”匾额,故名文献楼。文献楼为两层歇山式土木石结构的镝楼,具有典型的白族建筑特色。<br></h3> <h3>大理古城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南北纵向有三条大街,东西向有五六条小巷。城内房屋皆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大多数街道有引自苍山的清泉水流淌。 古城方圆十二里,建有四座城门楼以及四座角楼。城墙四面设有四道城门,即东门洱海门(又称通海门),南门双鹤门(又称承恩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又称安远门)。城外有护城河。清代多次重修,城内保持着典型的棋盘式结构,南北城门对称,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九街十八巷”之称。 城池的布局为棋盘式,南北城门相互对称,而东西城门相错,南北有三条街,东西有六条街构成了大理城主要道路格局。城市的中心偏西,南北轴线不居中,形成了西重东轻的城市布局。而东西城门相错,是采用了白族建筑中的“东西南北不取中正”的原则。 城内建筑风格统一、尺度合宜、市容古朴。街道四周街街流水,户户养花。街巷中的一些老宅,花木扶疏,“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城内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如蒋公祠,杜文秀帅府遗迹,天主教堂等古迹。 </h3><h3><br></h3> <h3>从金庸武侠小说,到现实生活,对大理喜爱与好奇越发激烈。如果时间流转,我好想回去看看那个充满豪情侠义的南诏国,喝酒,弹琴,吟诗,切磋武艺……<br></h3> <h3>大理的天空,住着一个迷幻的梦,令人着迷。晴空万里的天,像加了滤镜一般,湛蓝得不太真实。如果再飘着一点云彩,那定是不同时刻都有不同得美。<br></h3> <h3>景区电瓶车,闺蜜旁边有个老外!这著名的景点连外国人也想看看😄</h3> <h3>崇圣三塔,永镇山川 崇圣寺三塔巍然屹立,以终年积雪的苍山为背景,以碧波荡漾的洱海为映衬,与“玉洱银苍"浑然一体,极富自然、典雅的东方美。 </h3><h3><br></h3> <h3>同桌不喜欢寺庙这些</h3><h3>我一个人爬了好多台阶</h3><h3>门票上的景点我一一去过</h3> <h3>也就是这一天</h3><h3>我的胳膊晒坏了</h3><h3>通红的手臂到了丽江</h3><h3>都没有好</h3><h3>后来想想</h3><h3>应该是举着自拍杆晒的</h3><h3>在丽江的照片上依然可见</h3><h3>幸好脸和脖子涂了防晒霜</h3><h3>长袖的连衣裙</h3><h3>胳膊忘涂了</h3><h3>低纬度高海拔的大理</h3><h3>☀️可不是闹着玩的</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大理人对人的热情,</span><br></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用一句</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来我家闲</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表达在大理生活闲是再平常</span> 不过的生活状态</h3><h3>蕴含着无数人向往的诗与远方</h3><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保留乡村风貌</h3><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留得住青山绿水</h3><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记得住乡愁一</h3><h3>这是关于大理的一份深情嘱托。 </h3><h3><br></h3> <h3> 北城楼,又称“安远楼”。北城门又称“安远门”、“三塔门”,始建于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门之一。城楼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宫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时的建筑风格。<br></h3> <h3>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 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金刚山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3350米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3225米。 唐贞元四年(779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大理旧城。 唐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天应元年(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 元朝灭大理国,城毁于兵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br></h3> <h3>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古城始建,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入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br></h3> <h3>南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南城门是古城四门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古城墙四面各长约1500米、高6米、厚达12米。城门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所提,“大理”是国号,意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br></h3> <h3>洋人街,原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其中最繁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br></h3> <h3>“洋人街”当年外国游客的集散地,如今大理古城內最繁华的商业外国友人向往的地方和他们旅居大理的温馨家园,大理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西段是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这里各色咖啡店众多,中西风味餐厅、珠宝店、古 董店、扎染店、画廊等也随之兴起,铺面林立两侧,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成为中外有名的“洋人街”。 </h3><h3><br></h3> <h3>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br></h3> <h3>五华楼最早是南诏王的国宾馆,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经驻兵楼前。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被烧毁。明洪武年间,重修大理古城时,在五华楼旧址上修了钟鼓楼,其规模格局已远不如南诏的五华楼。<br></h3> <h3>晚饭吃了米线正宗的云南米线</h3> <h3>回到我们的客栈</h3> <h3>背靠苍山,面朝洱海,于大理古城文献路中段的繁华腹地,毗邻古城南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纳风花雪月于一室,承古镇记忆于一卧,让生活回归本心。这里不止是美宿,更是心宿;这里不仅有您身体安居的温馨卧室,更有您心灵可以栖居的家。 </h3><h3><br></h3> <h3>白族民居的小院子</h3> <h3>惬意,宁静</h3><h3>纳凉避暑</h3> <h3>我和闺蜜买的蓝莓</h3><h3>后来发现是葡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