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甘南川北线-D10--过夜藏民家

上海-游骑兵

<h3>2018.8.25,红原县色地乡。 今天我们的骑行计划,是从若尔盖县的唐克,到红原县的麦洼乡,里程约76公里,海拔高度逐步从3420米左右上升到3580米。虽说海拔高度差有限,路面条件也比较好,但因为过了瓦切以后的30多公里,公路均是绕着草原边 了缘的山丘蛇行,一路都是高长坡的波浪路,而且这一天都在海拔3400米以上,顶着不间断地中雨或小雨骑行,因此今天的骑行还是相当艰苦和疲劳的。 瓦切,是若尔盖的一个镇,记得大约15年前曾到过,但已经没有印象了。这次经过,由于天雨及时间紧张,瓦切出名的“塔林”景点没有进去,而是顺路去看了一下“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也是对当年在这一地区长眠的一万多红军战士的怀念吧! 昨晚住地唐克的海拔为3420米,昨晚有点失眠、轻度头疼,今天上午骑行时又有点犯困,应该都是轻度高反的症候。因此今天下午原打算早点住下后好好休息一下。谁知当我们下午约2点半冒雨到达麦洼镇时,发现这是一个几乎是纯藏民居住的小镇,镇上仅有一二家规模极简陋的藏民家庭旅馆,无法接待我们这10名骑友。无奈只能再骑约10公里到下一个色地镇,可是那儿的情况和麦洼镇基本相似。此时,有骑友因为偶然因素认识了一位当地的40来岁藏民,他得知情况后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免费住。于是抱着体验生活的想法,我们6人就在这位藏民自己的小楼里过了夜(其它四人住镇上小旅馆)。这次行程以来,我们曾亲睹许多藏民的屋舍,但从未实际进入和生活过。今天的入住,确实使我们“大开眼界”。这位热心的藏民居住的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建在镇区边缘的公路旁,房屋外形还不错,楼内一层是二个杂物间,二层是一个大客厅,二个小房间(卧室),以及一间餐厅连厨房。客厅很大,里面有一排装饰柜,一套音响,以及三个藏式长沙发,二个卧室均不大,里面较乱,餐厅兼厨房门口是一个个简易吧台,边上有一口大水缸,室内里面靠窗放有10多张藤制圈椅及园茶几(主人以前曾开过一家藏吧),中间是一个带烟囱的藏式大灶兼取暖炉,燃料主要是干牛粪。整个楼内有电,但没有自来水,更没有卫生间,用水要去楼外30米处的公共水站去接,水源是山上天然积水,通过管过自压下来的,没有经过处理,很浑浊,需沉淀后使用。日常洗漱主要就靠吧台边上的水缸里打来的水,就着几个塑料盆进行。上厕所要则去隔壁一个尚未启用的院子,后面有一个砖砌的小屋,分成男女二个小间,分别有二个“厕坑”供厕,二个小间都没有装门或门帘,也没有自来水或其它冲厕设施,基本“家徒四壁”。,我们今晚就安顿在这里了,其中三男睡二楼客厅的藏式沙发,三女睡在底楼的一间屋子里(正好有3个床)。晚餐有人提议自做,于是去镇上的小店买来了肉菜,自己动手就在二楼的藏式大灶上煮了一锅“乱炖”,主食则是买的藏式烘饼,还请来主人和他14岁的女儿,一起“享用”了这么一顿特别的晚餐。交谈中得知主人名叫“索郎华丹”,今年约47岁,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今年刚刚考上了北京大学,大女儿在临近一个镇上开了家美容美发店(女主人也在那里帮忙),小女儿还在念书。家里有100多头牛几匹马,现在交给亲戚在打理,家里还有一辆小皮卡车,一辆摩托车。从这一藏民家庭的情况来看,当地的藏民经济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但生活条件还比较差,主要应该是意识上的差距,以及当地的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 今天由于当地没有网络,甚至连电信的手机也无法接通,故今晚的游记大约只能推迟一天发出了。今天实际骑行约86公里,明天准备骑行约110公里,包括翻越海拔约3800米的山岗,目的地是松潘县城。<br></h3> <h3>一路雨中的风景</h3> <h3>骑行越过海拔3595米的山岗。这是这次骑行翻过的最高点了。</h3> <h3>红军(长征)过草地纪念碑</h3> <h3>在红军长征纪念碑下留影</h3> <h3>晚上所住的藏民家外观</h3> <h3>二楼藏餐厅里的藏式吧台</h3> <h3>藏式(家庭)大灶,兼取暖炉</h3> <h3>藏民家客厅里的装饰架。</h3> <h3>藏民家客厅里的藏式沙发,也是我们今晚的卧床。</h3>

藏民

藏式

骑行

二个

吧台

瓦切

镇上

大灶

客厅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