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本再相聚,浓浓战友情

平平淡淡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战友相约八月天,重返故地忆当年。8月22日至25曰,原陆军第64军军直通信一连的部分老战友,相会在盛京沈阳和本溪小市,畅谈友谊,叙说离别之后的感怀。短短的几天,浓缩了深厚的战友情。这是继2016年4月保定聚会后的又一次战友重逢,但这次活动中,又有不少老战友是离别五十多年后的第一次相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活动有这样几个特点比较明显。一是相聚的战友兵龄长,年纪大。有1963年入伍且已77岁高龄的老指导员陈金山,还有一些是1965年兵、1968年兵、1969年兵,这些战友也都是年过70的人了,最新的也是1979年入伍的同志,年届60。二是过去的干部骨干多,功臣模范多。有不少老同志在连队担任过连排干部,也有不少老班长、老党员、老模范。曾执行过当年珍宝岛通信保障任务的4名战友也如期而至。他们是65年兵贾忠平、68年兵贺威琦、69年兵李子生、69年兵程友权。三是分布的地域广,路程远。人数虽不多,但战友们分别来自东北三省和河南、河北、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四是组织严密有序。实现了陈金山指导员给筹备的同志提出的"迎接好,接待好,欢送好"的目标。整个活动欢乐祥和,平安顺利。</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前左起:苏振亭、程友权、赵景海、陈金山、崔传明、刘功文、姜云集。</h3><h3>后左起:王维平、胡顺、赵国强、尹建权、季克林、薛力华、贺威琦、李子生。</h3> <h3>座谈会一角。从右至左;崔传明、陈金山、魏锡怀、王维平、胡顺。</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几十年前,战友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一个叫本溪小市的地方,在群山环抱的大山之中安顿下来,在这座松涛阵阵,小径通幽的山坡营房里奉献青春年华,把人生最美好的那段青春岁月,献给了这里的青山绿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从此之后,在我们这些人的人生字典里,有了"战友"这一称谓。也因此我们的生命不再孤单,心中有了一生不变的对战友的牵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几十年后的今天,这种牵挂让我们相聚在奉天沈城和小市太子河畔,共同回忆着兵之初的生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流淌的太子河水,曾经映照过我们年轻的身影。岁月让我们成长、成熟、变老,光阴吞噬了我们的青年和壮年。但对战友的思念,却始终像太子河水一样,穿越时间的厚墙,朝朝暮暮流淌,这里永远是我们眷恋的地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几十年前,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青春梦想。我们也开始了相见、相识、相知、相助的历程。战友们成了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左起:季克林、杨兴才、赵景海、岳建平、王志生、韩杏菇、姜云集、贾会田、辛跃辉</h3> <h3>左起:杨兴才、魏锡怀、刘晔、赵景海、刘功文、胡顺、贾会田</h3> <h3>座谈会一角</h3> <h3>战友们,眼熟不?还认得当年我们用过的物品吗?</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忘不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所穿过的绿军装,戴过的“三块红“,扎过的布腰带,用过的搪瓷缸。</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忘不了当年严格的新兵训练生活。正是这短短的几个月,使我们完成了从普通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初步转变。从立正、稍息、齐步、正步、跑步,到礼节礼貌养成训练,留下的烙印真是一生一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忘不了战备值勤的日日夜夜。总机接转眼花缭乱,电报收发忙中有序,载波电源自动号,相互衔接配合好。二排架线查线忙,三排运动通信强,接力通信不可少,后勤服务保障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忘不了野营千里大练兵,通信枢纽要素全,野外开设指挥所,千方百计保畅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忘不了重大任务完成好,连队随时派代表。珍宝岛前指通信保障班有我们连队的战友,1975年、1976年的海城、唐山抗震救灾有我们连队的战友。部队历次大演习,我们更是首长的千里眼,顺风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连队中的男同志,是军营中顶天立地堂堂的男子汉;我们连队的女同志,是巾帼不让须眉英姿飒爽的优秀女兵。</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座谈会一角</h3> <h3>主持人尹建权(中间站立者,1965年春入伍,原连队一排长,转业至商丘县委工作,在县纪检委处级干部岗位上退休)主持座谈会</h3> <h3>座谈会一角</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应该说,这次相聚的战友收获很多,因各种原因想来但又未成行的一些战友,有少许遗憾,但战友们充分理解。陈指导员安排写个美篇,尽量介绍一下情况,使到场的战友,加深记忆,使未到场的战友也有所了解。我就选主要的场景叙述这样三点吧。</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难忘战友叙真情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军旅己然半世纪,重聚老兵又青春。一个上午的座谈会,是这次聚会的一个亮点。参会战友,一个不落,人人发言。战友们踊跃发言,把大家带回那昔日火热的军营和青春的岁月。</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座谈会由原一连老排长65年老兵尹建权主持。他满怀深情地开场讲到:"各位战友:大家好,感谢联谊活动筹委会推荐我来主持这次座谈会。几十年前的金戈铁马、患难与共的共同经历,让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战友”。使我们度过了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共同拥有了追求过的理想和使命。军人的历史是永恒的历史,军人的友谊是永恒的友谊。正是有了这一段难忘的历史,正是有了这份血浓于水的友谊,今天我们又一次相会在沈阳城,畅谈友情、尽情享受战友相聚的快乐。我们在绿色军营里结下的战友之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冲谈,更没有随风而去,它必将历久弥新,如同沉淀的香淳美酒,每每启封,总是回味无穷。虽然,这次聚会参加的战友人数有限,但已经具有了很强的代表性。首先让我代表联谊会筹备组的同志们,欢迎各位战友的到来!对那些因各种原因没能参加这次联谊活动的战友们表示理解,在此,也对那些已经去世了的战友表示深深的怀念。战友们,回忆起在军营生活的时光,让我们无限的眷恋,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首终身高唱的嘹亮军歌,是我们一生中宝贵的人生经历。我们要珍惜友谊,不忘初心,热爱生活……"。</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座谈会一角</h3> <h3>左一贾会田、左二王志生</h3> <h3>部分战友合影</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老排长开场主持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战友们的心。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68年入伍的这些老同志,今年正好是从军的五十年,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一声声亲切又惊喜的呼唤,容颜虽然沧桑,友情依然原装。笑容,还是如青春时一样的纯真,往事,还是如从前那样记忆犹新。这次的回首我们会一生铭记,加倍珍惜,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左起:窦坤、杨兴才</h3> <h3>穆文霞在座谈会上发言。(原通信一连载波技师)</h3> <h3>左起:贾会田、季克林、窦坤、崔传明、陈金山、王维平、杨兴才、姜云集。</h3> <h3>左起:杨兴才、季克林、郑一鸣、王维平、姜云集</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接下下来,陈金山老指导员作了欢迎致词,并饱含深情赋诗一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贺战友聚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陈金山)</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战友相聚奉天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再续真情慰平生。</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叙旧问今相见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推杯换盏情更浓。</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时令暮年心不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壮志依旧荡春风。</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宵聚首真情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期盼他日再相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个饱含深情的开场主持,一个激动人心的致词赋诗,点燃了战友们的心头之火。记忆中的故事又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有趣。大家讲四五十年前的连队故事,畅谈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感言,分享各自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就是一段段连史,一个个折子戏展现在战友们眼前,听着受教育,给人以启发。每个人的发言无论长短,都吸引人,说的是心里话,唠的是家常嗑,都是纳心吐肺地真情表达。其中给我印象深的是几个故事。</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左起:孙志鹏、薛力华、苏振亭、陈金山、尹建权、崔传明、魏锡怀、王维平</h3> <h3>座谈会一角</h3> <h3>连队当年赴珍宝岛执行通信任务的四位老兵。左起:程友权、贾忠平、贺威琦、李子生。</h3> <h3>左起;崔传明、苏振亭、刘功文、程友权、石玉生、李文清、赵景海、李子生、贺威琦、刘新华。</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事之一:珍宝岛上四战士。说准确一点是他们当年驻守在珍宝岛附近的"七里沁岛"上,保障首长机关的有线电通信联络。当年的通信班长,65年老兵贾忠平,讲的最多,69年兵李子生、程友权、贺威琦补充那段故事。当年的通信班十五人,这次参会只有他们四人。贾忠平1969年3月到1970年2月带领全班执行着这一重要任务。克服了冬季天气寒冷,住帐篷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之苦;克服了夏季天气炎热蚊虫叮咬之苦;克服了环境险恶生死末卜思乡念亲之苦;克服了缺东少西物资短缺文化生活单调之苦,圆满完成了任务。其中很有趣的一件事让贾忠平记忆犹新。侦察连有一个叫曾武的战士,1969年7月间在驻地打猎,打到一只熊瞎子,分给通信班四个熊掌,他们用小锅炖了两天才炖烂,美餐了一顿。说到这里贾忠平哈哈大笑,因为那时曾武也不知熊掌是个好东西,如果知道了,四个熊掌也轮不到他们了。当然那时战事也不紧了,大家也没有环保意识,更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如果放在今天是绝不可能之事了。还有一件贺威琦值班失火事件也令他记忆犹新。冬季他在小山洞里值班,值守10门电话交换机,时值深夜,又睏又乏,他睡着了,照明的蜡烛倒了,点燃了大衣等可燃物,好在战友们发现及时,扑灭了燃起的火焰,救了贺威琦一命,否则他就不会今天参加战友聚会了,说起这事,他淡然一笑,好象没什么,其实后面真是生死考验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过去他们是英雄,但这些英雄早已融入凡间,他们都很知足。来自黑龙江泰来的程友权,从黑龙江揹过来几个大西瓜,座谈会其间,让战友们品尝,他说国家没有忘记参过战的老兵,优待标准逐年提高,他每月能领到国家给的550元优待金,说着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左起:金贵珠、贾忠平、尹建权、陈金山、卞洪涛、孙志鹏、王光伟。</h3> <h3>左起:王维平、崔传明、魏锡怀、杨兴才。(这四人在不同时间里有1人任过指导员,3人任过连长,并且有交叉在连队班子里共过事)</h3> <h3>座谈会一角</h3> <h3>左起:王维平、窦坤、尹建权、陈金山、崔传明、魏锡怀。其中陈金山1969年至1979年在连队任10年指导员。</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事之二:想起当年走麦城。战友聚会,不都是讲"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荣史,也讲当年"走麦城"的糗事。1965年老兵王光伟讲了自己在总机班时两件让他记一辈子的事。一件是接到一个要接转到军政委家里找政委的电话,他错误接转到军长家,造成电话接转错情。当通信兵的都知道,这在当时也是不小的事。这件事没完,又一次军长要接转电话,振铃几分钟,但因总机出故障,蜂鸣器不响,在总机值班的王光伟没有发现。因为这件事,时任连长王群与总机班长卞洪涛,被令其跑步去首长那里接受批评。当年班长卞洪涛证实确有此事,过去的失误如今己成了笑谈。当年的小兵王光伟也已70多岁了。这些当年的小树苗,经风沐雨,已长成了老树,但树荫下这些有趣的故事还是令人回味。与他工作上失误的故事相比,还有让人更啼笑皆非的玩皮故事。刘新华闲遐时回忆给战友们的是一个调皮倒蛋的故事。他一次玩小口径枪,用枪瞄连队的毛驴,扣动板机,把驴腿打伤了。这可不得了,因为这是连队当年拉磨做豆腐的毛驴,驴一受伤,全连没豆腐吃。连长发火,把刘新华狠批了一顿,叫刘新华当驴去拉磨。我问刘新华,你当没当驴,他笑了,说没当驴,吃豆腐后来就到二连买着吃了。这就是故事,是成长中的故事。</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前排左:韩杏菇、岳建平、赵景海。后排左起:王维平、尹建权、窦坤、崔传明、陈金山、魏锡怀、杨兴才、苏振亭。</h3> <h3>左起:王维平、尹建权、王志生、贺威琦、窦坤。</h3> <h3>左起:吕红、尹建权、贾忠平、崔传明、杨素贞。其中的两位军嫂都来自河南。这次活动共来了7位军嫂。她们是军嫂群体的代表。是她们把美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军人。在无数个日子里默默地坚守,只为军人不要牵肠挂肚。军人军功章里有她们的一半,她们构筑了军人心中最美的风景。</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事之三:几度哽咽老兵情。这些聚会的老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每每说到动情处,此时无声胜有声。李子生是当年赴珍宝岛参战老兵。复员回黑龙江阿城继电器厂工作至退休。近五年来,他多次多方联系查找带他去珍宝岛的老班长贾忠平,今年初终于把班长找到了,就盼着见老班长,一见班长泪先流,座谈发言又动容。讲班长怎么带他帮助他,培养他入党,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也巧了,李子生带的兵1970年入伍的赵国强聚会其间也见到了,李子生又是赵国强的入党介绍人。几十年战友相会,把往事勾起,心中自然泛起涟漪,情至深处难自禁,战友流泪出于心啊!</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部分战友在老营区合影</h3> <h3>前排左起:金贵珠、王光伟、陈金山、韩杏茹、岳建平、贾忠平、卞洪涛、刘晔。后排左起:苏振亭、贺威琦、吕红、尹建权、崔天祥、胡顺、李子生、程友权。</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事之四:胡顺千里访战友。1973年从河北保定入伍的胡顺同志,在连队当班长又入党。复员回乡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富起来后他没忘记战友,2014年后,他驱车千里万里访战友。南到海南岛,北到黑龙江,把当年战友联系起来,曾两次把战友聚到他家乡保定市。这次经老指导员陈金山特许,他和尹建权老排长积极建议,由沈阳王志生战友牵头,把大家又一次在沈阳聚起来。他座谈中的廖廖数语,朴实无华,从千里访战友说起,就是想战友,就是想连队,这个情结支配他为战友们相聚穿针引线。在他的影响下,王志生,杨兴才,薛力华,韩杏茹都做了不少具体工作,战友们都给点了赞!</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左起:李书民、石景荣、刘如意、吕红、韩杏菇、杨素贞、岳建平。</h3> <h3>刘功文、苏振亭、程友权、杨兴才。</h3> <h3>刘功文、陈金山、李子生</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难忘连队寻营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聚会的第二个亮点是重回老营盘,寻找战友们半个世纪前遗落在这里的足迹。有一批老兵入伍整整五十年了,人生道路漫漫,那头连着青春的绿军衣,这头连着夕阳的绚丽;心路历程可鉴,那头连着当年亲人嘱托和年轻战士情怀,这头连着风雨人生中从年少轻狂到今天变成的花甲古稀。几十年的光阴已流逝的悄无声息,我们无法去找回走过的足迹。当年多少话语己随风而去,留下来战友们的音容笑貌,还是那么青春活力,还是那么神采奕奕,满脸的皱纹,满头白发,正是我们这些人老成持重的标记。走在这里,我们更懂了少志宜壮,老心宜平,这话语中缊含的人生哲理。</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韩杏茹(原连队电报站报务员)</h3> <h3>岳建平(原连队总机班话务员)</h3> <h3>原陆军第64军军部的军人俱乐部,里面有1450个座席,每周演两场电影,附近军直属十多个营连和军机关家属都在这里看电影,看文艺团体演出。连队营房与军机关办公大楼相隔不到20米远,与这个俱乐部相隔不到100米,看电影很方便。战友们在这个俱乐部里电影放映前拉歌赛歌,留下多少欢声笑语啊!经过了沧桑岁月冲洗,如今它已面目全非了,远观近看令人唏嘘不已。</h3> <h3>石墙上的拱门就是当年连队冬天贮存萝卜白菜的菜窖门。</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什么不叫重回老营房?因为这里的老营房早已成为一片树林和玉米地了,所以才叫重回故地寻营盘。原来的十七栋砖房、石头房、车库、猪舍没有了踪影,仔细辨认,还能找出房子的遗址,裸露出的一处地基,散落一地的破砖碎石,微风中仍矗立的砖墙,旧菜窖的石壁。这些都告诉人们,几十年前这里曾驻扎过一个过硬的连队,这里有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士,这里曾歌声嘹亮,这里曾充满生机和活力。虽然故事被历史发展的大潮淹没,却永远留在我们这些人的心里。</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战友们走在通往连队老营盘的小路上。</h3> <h3>座落在老军部里面的原军机关干部家属楼。</h3> <h3>左起:刘晔、岳建平、尹建权、韩杏茹。</h3> <h3>左起:程友权、贾忠平、贺威琦、李子生。当年4人同在珍宝岛通信班里工作。贾忠平为班长。退休后在大连安居。李子生在哈尔滨退休,程友权在黑龙江泰来农场退休,贺威琦在南京退休。</h3> <h3>左:刘功文、贺威琦、陈金山。</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什么战友们驻足观看?为什么在这里照像久久不忍离去?为什么背靠大树留张影?为什么手里捧着老玉米?因为这里是我们终生驻守的精神家园,这里是我们军旅人生之船的启航之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三两两,十人八人,亦或是全体,在这里定格了寻根之旅。在这里,一句话,一个眼神战友们都能听懂读懂,此行亦会成为永久的回忆。</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人说最美的情谊就是你懂,我懂,相互懂;最美的相伴就是你暖,我暖,都温暖;最美的风景就是你在,我在,真情在;最美的问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天在老营盘都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和诠释。</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左起:韩杏茹、崔传明、杨素贞、吕红。</h3> <h3>崔传明、杨素贞夫妇</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难忘此行观美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丰富这次聚会的内容,让大家在重回第二故乡的时候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后的变化。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让大家游览。战友们欢欢乐乐,兴致勃勃。可谓是几十年后再相会,留下世纪战友情,人人都是摄影师,互为眼中好风景啊!</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东陵公园中福陵正门</h3> <h3>左起:杨兴才、赵景海、贾会田、幸跃辉。当年他们四人同在一连三排。</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游沈阳东陵公园。沈阳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具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陵之说。沈阳的故宫,加上清昭陵(北陵公园)和清福陵(东陵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时间所限,这次只安排游览这一个公园,让大家感受一下满清的的历史文化。这个公园是一个4A级旅游景区。位于沈阳东郊东陵东街81号,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占地19.48万平方米。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园内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利用地形修筑的“一百零八蹬”(108级台阶),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福陵的重要标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战友们在东陵公园里留下了一张张游览的照片。</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战友们拾阶而上,游览东陵公园</h3> <h3>清福陵</h3> <h3>战友们在东陵公园合影左起;韩杏茹、魏锡怀、杨兴才、王维平、贾会田、岳建平、赵景海、郑一鸣、窦坤。</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二)、游沈阳世博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沈阳世博园是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址,占地2.46平方公里,被誉为“森林中的世博园”。园区地处沈阳市东部风景秀丽的棋盘山旅游开发区中心地带,距市区仅十公里。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也是集绿色生态观赏、精品园林艺术、人文景观建筑、科研科普教育、娱乐休闲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景区。沈阳世博园汇集有东北、西北、华北及内蒙古等地区的多种植物资源,栽植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温室植物共2000余种,是东北地区收集植物种类较多的植物展园。 园内百合塔、凤凰广场、玫瑰园为标志性主题建筑,荟萃了世界五大洲及国内重点城市的园林和建筑精品,共有100个展园分布于南北两区,这些代表国际、国内各地区及不同风格的百余个风情展园如繁星般点缀在整个园区中间,散发出人文艺术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独特魅力。园内设有游艺桥区、攀岩、旱喷音乐广场、彩弹射击场、越野卡丁车乐园、森林游乐场等娱乐区域,南北区设有多处休闲场所,可供游客娱乐休憩之用。寓教于乐的智慧体验馆、标本馆、科普馆、农艺园和鸟语林让游客更加贴近自然,领略自然科学的奥妙与神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时间紧,项目多,我们无遐细看,只是坐上游览观光的小火车,走马观花看展园了。还是看看战友们游园的张张笑脸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左起:王维平、陈金山、尹建权、贾忠平</h3> <h3>贾忠平、李子生</h3> <h3>左起:崔传明、赵景海、刘功文、石玉生、李文清、孙志鹏</h3> <h3>王维平、赵景海、魏锡怀、窦坤</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三)游览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是此行游览的最后一处景点。关门山风景区有关门山水库和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受时间限制,仅游览了这处公园。公园位于本溪市东南70公里处,森林公园占地3517公顷,海拔310米—1234米,森林覆盖率85%。园内植物保存完好,古树名木众多,风景秀丽。是一处集旅游、观光、避署、度假、休闲于一体的森林旅游景区,也是辽宁五十佳景之一。森林公园内有四大景区小黄山景区、夹砬子景区、龙门峡景区和月台子景区,共计108处景点。1998年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这里的红叶最好看,只是现在不是看红叶的季节,每年的9月中下旬以后,山上一片一片火红火红的枫叶,如一处处火焰,漫山遍野,同时,黄叶、绿叶夹杂在红叶之间,很有层次感,有一种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春华秋实之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虽然我们没见到这番美景,但绿树成荫,小溪流水,山泉淙淙,瀑布飞泄的景色,也给战友们带来美的享受,大家或漫步林间,或奋力登攀,有说有笑,赏心悦目,快乐无比。</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王维平、崔传明、岳建平、韩杏茹</h3> <h3>窦坤、乔竹心夫妇</h3> <h3>刘晔、贾会田、窦坤、郑一鸣</h3> <h3>战友们乘电瓶车前往关门山景区</h3> <h3>薛力华、李书民夫妇</h3> <h3>贾会田、刘功文</h3> <h3>王维平、崔传明</h3> <h3>战友们在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合影</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短暂的聚会,快乐的游览,带给战友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浓浓的战友情。游览结束后的8月24日晚上,家住沈阳的战友安排了一次情深义长的晚宴。王志生的一番祝酒词,点燃了战友们的激情,把晚宴推向高潮。陈金山、崔传明、赵景海、赵国强、尹建权、苏振庭都在宴会上发言,席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战友们频频举杯表达心意,惜饮琼浆玉液,追忆似水年华。民族复兴千秋计,何惧夕阳桑榆晚,过去七十古来稀,今日八十不为奇。"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美酒一杯,柔情一缕,温润着每个人脑海中的思绪,把早已尘封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重新拾起,回味沉淀已久的记忆。大家分手于上世纪,相会于新千年。相识相处时仅仅几年,记忆悠长友谊深厚却一生一世。劝君更进一杯酒,再见不知待何年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8月25日上午,战友们陆续离开沈阳,大家恋恋不舍,依依惜别。陈金山指导员带沈阳的战友为战友们送行,并又赋诗一首 ,题目为《送别》,“朝送战友城外楼,双眸湿润泪难收,孤车远影碧空尽,只留思念在心头"。充分表达了他和沈阳战友们此时的心情。</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期待下一次相聚不会太远。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在哪里,希望战友们如约而至,最好是不要缺席。在漫漫时间的长河里,在人生美好的记忆里,永远有我有他还有你!结识战友缘中注定,同甘共苦相依为命,战友一回三生有幸!</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祝战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平安快乐!诸事顺遂!</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想老战友当兵年少离家,过军旅生活,而后返乡,几十年再见的情景,感人至深,&nbsp;再写上几句,&nbsp;作 为结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又见太子河静思</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一一写在战友聚会时</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首望,路己远,望不见家园。望见家园又奈何,回不到少年。</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年轻时,离父母,战友心相连。建设连队洒汗水,苦累心里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柳丝垂,花正香,太子河水长。青春年华易消蚀,匆匆好时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山一程,水一程,分手各西东。几十年里坎坷路,今朝喜相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雨己歇,风也停,早已白发生。人生苦短今才懂,战友多珍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光阴迫,天地转,自觉行路宽。感恩知足度岁月,心地贵和善。</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曾经参加1969年珍宝岛通信保障的4位老兵相会沈城。他们来自黑龙江哈尔滨和泰来、辽宁大连、江苏南京。近半个世纪的战友情,浓缩到杯杯香甜美酒之中。战友仅几年,友谊却一生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