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漫记(第三季进入新疆)一一西部大环线游旅行笔记

刘桐

<h3>离开萨嘎县城</h3> <h3>萨嘎县城</h3> <h3>天还没亮,我们就打点行装离开萨嘎县城,向阿里,向新疆方向行进。车子行驶没多远就盘上了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这段路一直到阿里的平均海拔高度都在4500米以上。路旁时常有藏野驴出现,有单个的,也有三、五成群或十多只一群的。</h3> <h3>我们来到雅鲁藏布江的源头。</h3> <h3>千河之源万湖之乡的雅江源</h3> <h3>在从萨嘎县去往阿里的路上。</h3><h3>昨天下了大雨,有一段路被从山上冲下来的淤泥堵住了,武警正在抢修。我们沿途看到,西藏这个地方,国道都是由武警部队巡查养护,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执勤的战士在路上,前面就在抢修公路。在这等了大约有一个小时,通过的时候看到,淤积的泥石厚的地方有2米左右,长度有几十米,刚用钩机挖通。辛苦了,官兵们。</h3> <h3>又经过一个圣湖</h3> <h3>远处的白云连着雪山。</h3> <h3>冈仁波齐是所有藏民一路磕头跪拜的朝圣终点,传说绕山徒步一圈便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以在五百轮回中免除地狱之苦,而转山 108 圈便能在当世顿悟立地成佛。</h3><h3>据说,山的阳面,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山的背面,长年没雪,即使被大雪覆盖,太阳一出,随即融化。如此颠覆自然规律,谁能说这里没有神灵的力量。</h3><h3>我的队友北极熊遥望着神山冈仁波齐。北极熊,我们时常叫他熊主,也是我们的领队、驾驶员、向导,多次来新疆西藏。这次来西藏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冈仁波齐的峰项。这里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雨。等了一段时间,看着不给力的天气,遥望着冈仁波齐在云中时隐时现的一点山腰,熊主吼了一嗓子:“冈仁波齐,我们来了"。</h3><h3>然后,我们悻悻地离开了。山脚下有个小镇,住宿太贵了,街上印度来朝山转山的信徒三五成群,藏民也很多,炒热了这里的旅游经济,住个宿三、五百小意思,条件却极一般。我们还要赶路,时间和金钱都消耗不起,别了冈仁波齐,这辈子无缘了吧!</h3><h3>车子启动,车外,哗哗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雨点打在车前面的窗玻璃上,也扫在我们的脸上,摇上车玻璃,冈仁波齐,我们驰行千里,只为看到你的尊容,你却一点面子也不给!也许是我们还不够虔诚吧?</h3> <h3>走出没多远,雨也匆匆忙忙地赶往了别处。山脚下飞起了一架彩虹。</h3> <h3>见不到冈仁波齐,姑且拍一下对面的雪山吧,也没有查找叫什么名字。</h3> <p class="ql-block">行驶到晚上九点多,天还没黑。与东北大约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车边不远处,彩虹刚刚起了个头,天色已晚,怕是来不及驾起一座虹桥了吧?</p> <h3>夜幕中驶过又一个高度。</h3> <h3>为了进见不给面的冈仁波齐,我们错过了宿头。后半夜二点钟赶到札达县住下。札达土林,古格王朝遗址,明天见!我们已经疲惫到了极点。</h3> <h3>8月28日</h3><h3>阿里 札达县壮丽的土林 神奇的古格王朝 这里距西藏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近400公里,被称为象雄文化诞生和古格王朝遗址所在地―-阿里地区札达县。 早上,为了赶上那一片金色的朝霞,我还是在十分困乏的睡意中挣扎着起床了。土林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形状各异的土林简直是大自然馈赠世人的艺术珍品,有的像佛塔、有的似雕像、有的似碉堡,甚是雄伟壮丽。 阿里神奇壮丽的土林任何地方都难以寻觅这么壮丽、这么神奇的景观。 雄伟壮观的土林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但当我们目光转向一个光秃山坡上那些奇异建筑时,这就是距离札达县城十几公里的古格王国遗址了。 据史料记载,古格王国遗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1961年被列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介绍,古格文明是西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在西藏阿里地区曾经生活着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古称象雄。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的后代在这里建立古格王朝,发展了融汇着中原、西藏以及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等东西方文化的古格文明。 近年来,国家投入巨资开展对古格遗址文物的保护工作,1997年以来,先后注入近两千万元的资金用于古格遗址等文物的抢救维修。今年,阿里地区文化局还在古格王国遗址划定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要求在古格王国遗址周围约500米至5000米内的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内不准建任何现代建筑物和民居,保护区内的古建筑、古遗迹受到法律的保护。 西藏阿里地区文化局局长米玛次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海内外学者和游人不辞艰辛,千里迢迢,来到遥远的阿里,是因为这里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据统计,2002年,西藏阿里地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0万元,比上年增长42.6%。 今天,大自然鬼斧神工铸造的千奇百姿的土林景观,以及曾辉煌一时而后又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所留下的残垣断壁的城墙宫殿,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悲壮的历史,如今,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游客将目光的焦点对准这片神秘的处女地,正努力探索和挖掘这里曾发生的一切。<br></h3> <h3>途中用手机拍到了藏羚羊。</h3> <h3>札达县土林</h3> <h3>团队4兄弟在扎达土林。</h3> <h3>古格王朝遗址,</h3> <h3>这个地方据说当年有十多万人,一个几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怎么生活呀?后来没人了,是因为战争?还是环境改变无法生存而迁徙?无非这两个途经。TMD,有人故弄玄虚说一夜消失,什么千古之迷,扯淡!这其实应该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只不过年代久远,缺乏历史记载而无从考证罢了。你家搬家才一夜消失呢!</h3><h3>往上走有著名的千尸洞,都是被杀死后投进去的尸胲,古格王朝消亡于战争应该是不争的事实。</h3> <h3>古格王朝遗迹</h3> <h3>札达土林</h3><h3>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 扎达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宛若神话世界。 </h3><h3><br></h3> <h3>看介绍吧,来此的人不多,因为偏远、道路挺他妈难走的,夜间开车进来的,迷迷糊糊只看路不知险,第二天白天原路返回,不住咂舌,哟妈呀,昨天晚上一点不知道害怕!</h3> <h3>西藏与新疆的界门。</h3> <h3>8月30月</h3><h3>昨天晚上,不,应该说是今日凌晨,进入新疆住在一个连村落也不算的路边旅馆。发的电,这地方本没有电。房间里冷冰冰的地,旅馆老板骗人说都有电褥子。刚入寝,电褥子在身下,电却没了。这个地方叫红柳滩。</h3><h3>早上九点天刚亮。</h3><h3>加油站开门,新疆加油要登记的,查一切手续、司机证件。之后,奔向新疆叶城,时间很紧。奔行700公里左右,沿途全是没有生气的各种地貌,千奇百怪,无以言表。路,越走越险。</h3> <h3>我们经过的一个又一个达坂。达坂,在藏区叫垭口、山口,高峰上相对低缓一些,有路通过的地方。</h3> <p class="ql-block">进入南疆,景象明显与西藏不一样了,干燥、荒凉,连冰山上也不见云雾,向歌词唱的:没有水也没有花,鸟儿也不飞。南疆,很多地方都是生命禁区。穿越喀喇昆仑山脉,走出连绵的大山,就见到漫漫的沙漠和轻飏的沙尘。在茫茫戈壁上行驶了1000多公里,才见到一个村落,见到了美丽的维族姑娘。</p> <h3>半夜经过奇台达坂。“达坂”维吾尔语是“垭口”,狭窄的山口,指的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 垭口是高原上常见的一个词。不一定是山的顶峰,也许是山峰与山峰相接的地点。当地人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他们只是要翻过垭口,用最短和最省力的路途进山和出山。</h3><h3>在藏区叫山口或垭口。见到“达坂"这个词,说明你已经进入新疆境地了。</h3> <h3>进入新疆的第一个早晨。红柳滩的朝霞与月亮。今天是个日月同辉的天象。</h3> <h3>有些高原上有些紧贴地面的高原植物,与远处的雪山相呼应,翻下垭口低处多是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漠了。</h3> <h3>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高反"基本克服了。只是活动量要小一些,不然,你就“英雄气短"了,😄。</h3> <h3>趁别人做饭的机会,我去找点"野菜"。海拔5000米,粹石头堆上长的,这花很小,或许藏羚羊吃吧。我们吃饭的时候,一只藏羚羊就遛达到我们身边几十米的地方,弄得我饭也没吃好,放下碗抓起单反就照顾这家伙去了,我走得太近了,这家伙才跑掉。现在藏区藏羚羊很多,沿途时常见到。</h3> <h3>这其实只是莽莽火焰一样的寸草不生的、新疆境内的群山脚下的一点点绿。正因为从西藏进入新疆,到达叶城的1082公里路上,很少见到一钉点绿色,这一点点绿色就显得格外翠艳。</h3> <h3>美丽的班公湖,我们来了。</h3><h3>驴友们这样形容新藏线:“自驾新藏线,堪比蜀道难;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br></h3><h3>而当地人也说, “(新藏线上)班公湖里洗过澡,界山达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才是真的勇士。<br></h3> <h3>班公湖,太美了!只是这只黑色的大尾巴虎,一路伴随着我们进入新疆,沿途的每一块标志性石碑上都有这个"虎",太他妈的煞风景了。</h3> <h3>沿途的雪山。</h3> <h3>柯克阿特达版,4909米。盘旋下来,险峻自不待言,还有一辆接一辆跑运输的大车扬起一路灰土。<br></h3> <h3>从西藏阿里进入新疆叶城。1082公里的山路,沿途大约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我原以为,进入新疆地势就平缓了,其实不然,下午翻越喀喇昆仑山,是出行以来感觉最惊险害怕的路段,什么“怒江七十二拐",什么"怒江七二拐”连孙子也算不上的藏区高原海拔5000多米的盘山路,在这里都相形见绌了。路窄,辙多,没有护栏,多是扬灰路,一辆接一辆的6轴大车。有一段山中出产一种紫红色的半石半土的不知名矿物,很多大车往出拉这种东西,路旁时不时的见到散乱的紫红色矿物和几乎粉碎的车辆残骸,川藏线也好,新藏线也好,大多数事故车辆都是没人收回去的,或是散落在路旁,或是冲涮在江河里只剩下车蓬,还有一些被交警放在高台上,做为警示车,我只是不理解,这些警示车大多被弄成警车模样,好象摔碰的都是警车似的。我们坐在车上紧盯着前面的路,车刚开始爬升的时间,还有人说说话,一会就没人再吱声了。我用眼睛的余光看一下路旁的万丈深渊,象触电一样瞬即收回目光不敢多看,一路走来山路大拐也经得多了,从没有象这次这样感到害怕。只有阡陌队友倒是没在意,一会说这个山好看,一会录个像,那个镇定劲真叫人服气。一直到车盘下来,行驶在平地上,半天,骆驼刺队友才说话,"我觉得这是咱们出行以来走过的最险的路",我说"我也这样觉得”。我心里想,我这次是走过来了,我今生怕是再没有勇气走这条路了。新藏线!219国道,我见过你了,我走过了,我走过来了!知道了艰险,怕是再也没勇气重走这条路了。</h3> <h3>无处不在的沙漠紅柳。</h3> <h3>到达喀什。</h3><h3>感赋七绝一首</h3><h3>一从藏地入南疆,</h3><h3>山尽叶城见大荒。</h3><h3>喜入喀什观闹市,</h3><h3>前行千里负油馕。<br></h3><h3><br></h3><h3>油馕,是新疆馕饼的一种。走出喀什之后,连续十来天行驶在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上,千里开外才能有个集镇,中午只是嚼点馕饼不停车地继续赶路。</h3> <h3>喀什市是个电动单车之城。是我所走过的城市电动单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当你在便道上行走时,一定要分清哪里是你走的路,哪里是电动单车的路,不然真有些危险,一辆辆无声无息的电单车从你身边不间断地驶过,我是真有点紧张。</h3> <h3>喀什市的餐饮店门面。</h3> <h3>著名的手抓饭馆,过了用餐时间就闭店了。晚上再来吧。</h3> <h3>喀什市夜市,小朋友们为我们翩翩起舞。十分可爱。</h3> <h3>我们在大排档品尝美食,身后店面里的维族小朋友们自发地跳着舞,引起客人们一片赞美。</h3> <h3>喀什夜市。</h3> <h3>喀什的早晨。</h3><h3><br></h3><h3><br></h3> <h3>清真寺</h3> <h3>9月1日入住库车。</h3><h3>库车,古龟兹国。</h3><h3>龟兹古城 龟兹古城位于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古城周长近八千米,北墙2000米,南墙1806米,东墙1646米,西墙约2200米。 龟兹古城除东、南、北三面城墙尚可辨认外,西墙已荡然无存。全城成不规则正方形,城墙高约2--7米,为夯土筑成,每隔40米左右有城垛一个。1985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曾在此城进行过发掘工作,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彩陶片,铜件、汉五铢钱、龟兹小钱、开元通宝等。龟兹古城保存着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罗、龟兹、吐番、中原汉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发掘龟兹石窟的文化艺术内涵,以及对中亚、西亚乃至东亚古代文化渊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龟兹古城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集市上卖的鲜无花果,大的十元六个,挺好吃的。</h3> <h3>早上离开的时候,经过库车王府遗址。遗址是对外开放的,门票55元。由于不到时间,还没有开门,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王府遗址旁边的早餐店羊肉包子正好出笼,吃了个早餐匆匆赶路。</h3> <h3>维族民居。</h3> <h3>龟兹故城,名气挺大,好不容易找到,只剩下核桃园中的几米夯土残墙和一块水泥牌子。</h3> <h3>龟兹故城,按名寻去,我们见到这样一点土墙。</h3> <h3>天山神秘谷。</h3> <h3>库车大峡谷,也叫天山神秘谷。</h3> <h3>大峡谷景色。</h3> <h3>晚上赶到轮台县,特意去吃当地特色食品:大盘鸡和羊肉馅烤包子,哈😄美味。</h3> <h3>烤包子</h3> <h3>吃完饭到集市,准备明天穿城沙漠公路的食品水果,见这两位维族小姐妹很可爱。</h3> <h3>9月2日</h3><h3>告别库车</h3><h3>途经天山神秘谷。</h3><h3>晚上入住轮台县。</h3><h3>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314国道、南疆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与县境相连。全县总面积14789平方公里,辖7乡4镇3个农牧场,总人口11.3万人,有维、汉、回等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7.61万人。全县非农业人口5万人。 古轮台国(《史记》作仑头)地处西域中部,为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汉代是西域36国中的城邦之一。轮台国于汉太初三年(前102年)被李广利所灭,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复国为乌垒国。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境内设西域都护府,历时72载,统领西域诸国。唐时属龟兹都督府乌垒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置轮台县,民国时期先后隶属阿克苏道和焉耆专区。新中国建立以后,1960年隶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汉唐古城遗址、古代墓葬以及伊斯兰文化遗物。<br></h3><h3><br></h3><h3><br></h3> <h3>想到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中多次提到轮台。 古人咏雪作品中,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无疑是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句子。这两句诗是他长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片段,表现了他清晨突然发现雪景时的惊喜心情。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脱口背诵最后两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其实,岑参的70多首边塞诗中,“轮台”出现数次。诸如“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轮台城头夜吹角……四边伐鼓雪海涌”等。岑参为什么对轮台情有独钟呢? 出生在官僚贵族的家庭,且生长于“开元盛世”的岑参,先后于749年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和754年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的身份两次出塞,他成名的边塞诗皆创造于第二次出塞。 据查证,公元104年,汉武帝两次挥师西征,西汉朝廷便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要道上的轮台这个地方,设立西域都护府,天山南北从此成为中国的领土。 唐太宗击灭西突厥可汗后,设立轮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仅取汉轮台为名”,唐朝的轮台新城却筑于白水涧道北口的乌拉泊湖边。“白水涧道”不仅是准噶尔盆地与吐鲁番盆地之间的连接线,更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如今依然是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两城市间,乃至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涧道北端连绵的群山之间有一片宽阔的谷地,纵然有碧蓝如镜的乌拉泊水库和杨树围抱的农田,苍凉的戈壁草原依然是这里的主角。荒野中,静卧着一片一里见方的城垣遗址,这里就是当年岑参驻守的轮台古城。 1200多年前,从这个遗址东行210公里,便到大唐北庭都护府的治所庭州城;向西则可通往碎叶,也就是大唐的安西四镇之一(今吉尔吉斯斯坦国北部)。岑参曾先后在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供职,戍边6年有一半时间在轮台城塞度过。而扼守天山南北通道的轮台,不仅是身系大唐西域稳定的屏障,也确保着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br></h3> <p class="ql-block">轮台县公安局外面的雕象,与轮台历史有关。</p> <h3>远处拍的,可能是轮台县政府大楼。</h3> <h3>9月3日</h3><h3>从轮台县到且末县,穿越沙漠公路,行驶近600公里。沙漠公路两旁的沙漠红柳,是用来固沙的,防止风沙将公路埋没。我们注意观察到红柳的根部都有细细的滴水管,时时在向红柳灌溉着井水,路两边每隔4公里就有一个井房,可以看出为了保住这条公路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h3> <h3>有些路段是用这种方式来固沙的</h3> <h3>途经胡杨林,胡杨树叶子还没有黄,还要大约一个月时间。</h3> <h3>胡杨林</h3> <h3>胡杨林</h3> <h3>一望无际的千里瀚海。</h3> <h3>沙漠公路旁</h3> <h3>9月4日</h3><h3>从且末县到若羌县,出新疆入靑海,入住茫涯。</h3><h3>若羌县,古楼兰,罗布泊所在地,有罗布泊镇。<br></h3> <h3> 且末县 且末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南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阿尔金山北麓。东与若羌县交界,西与民丰相邻,南与西藏接壤,北部伸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尉犁、沙雅县相望。县城且末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270千米。全县总面积138680平方千米(为全国面积第二大县),总人口56627人(2003年)。 总面积为138680平方公里,面积仅次于若羌县,为中国面积第二大县。总面积中,山地面积6.23万平方公里,占44.42%;沙漠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38.37%;山前倾斜平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17.21%。国道315线和塔中沙漠公路横贯县境。县城距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经塔且沙漠公路667公里。<br></h3> <h3>若羌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辖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东经86°45′—93°45′,北纬36°—41°23′。西接且末县,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约相当于2个浙江省的面积)。县人民政府驻若羌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94千米,距州府库尔勒444千米。若羌县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全县辖两个管委会、四镇、四乡、一团场。总人口5.2万人(2013年),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东乡族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40<br></h3> <h3>途中穿越罗布泊一角。进入新疆以来,除所经城市外,一直在荒漠中行驶,5天大约走过了超过5000华里的沙漠公路。一个感觉:荒凉,所过之处,除了极少数面积的沙漠中有些红柳、胡杨林,或者骆驼刺外,绝大多数是寸草不生的沙丘或者戈壁滩。</h3> <h3>行驶一日500余公里走出新疆,进入青海。</h3> <h3>青海茫涯</h3> <h3>我和沙漠红柳</h3> <h3>沿途在修公路和铁路。</h3> <h3>9月5日</h3><h3>从茫崖行政管理区出发,今日计划入住大柴旦。</h3> <h3>这里有个地名叫死人沟</h3> <h3>这样的地貌从一张图片上看貌似很美丽,但是当它绵延千百里的时候,给你的感觉就是恐惧。</h3> <h3>从茫崖出来,沿途有很多采油机。经过一个叫南八仙的地方,</h3><h3>“南八仙雅丹魔鬼城”因为1955年有八位南方女地质队员因迷路丧命于此而得名。 在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据查资料得知,这里因为铁含量过高,磁场不稳定, 指南针进入雅丹地貌经常会不管用,尤其在夜深人静,遇到风吹,声音似鬼哭狼嚎,极其阴森恐怖,故被称为“魔鬼城”。今天要说的这个魔鬼城就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南八仙雅丹魔鬼城。</h3><h3>南八仙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分布在青海、甘肃两省,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因当地岩石富含铁质,地磁强大,常使罗盘失灵,GPS会导致无法辨别方向而迷路。这里还未被开发,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南八仙名称由来 1955年有八位南方来的女地质队员,为寻找石油资源进入这里。一次她们在跋涉测量,返回途中,铺天盖地的黄沙笼罩了荒漠.她们在这迷失了方向,仅有的标志也被掩埋.干渴饥饿向她们袭来,第三天,当寻找她们的队员发现他们时,她们却永远长眠在这亘古的荒原.地以人名而生,为纪念八位光荣的女地质队员,在她们牺牲的地方被称作“南八仙”。 这里是一片秘境,充满了魔法般的诡异色彩。手机,GPS,指南针,卫星电话,对讲机到这里都会失灵,近年仍有旅游者被困。因此, 到这里把车停在路边,不要走到太里面或者开到太里面,因为里面特别大,而且都长得差不多,真的很容易迷路! 如果晚上在魔鬼城里露宿一夜,想必也会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有敢在这里住宿的吗?<br></h3> <h3>在盐湖。</h3> <h3>大柴旦翡翠湖的晚霞。</h3> <h3>水上雅丹景区。</h3> <h3>大柴旦翡翠湖的晚霞。</h3> <h3>水上雅丹景区。</h3> <h3>水上雅丹</h3> <h3>遇到按装塔架的电力建设者们</h3> <h3>9月6日</h3><h3>从大柴旦出发,赶往敦煌。</h3><h3>中午进入甘肃阿克塞县。</h3> <h3>下午2点到达敦煌,晚上5:30去月牙泉。</h3> <h3>月牙泉的沙山</h3> <h3>美丽的月牙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