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次政治和军事上的大徒迁,中国共产党的红军在江西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数次围剿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根据地的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于1936年10月到达陕甘宁被称之为“长征”,而国民党称之其为“流窜”。
无论是撤退转移也好,北上抗日也行,失败流窜也罢,一支衣衫褴褛装备不全的军队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下经过11个省,翻雪山草地,交战数百次,由出发时的30多万人马,到达陕甘宁仅剩3万余众,而就是这3万多人,因为他们为主义的信仰,大浪淘沙,不离不弃,浴火重生,被共产党视为金子,是最大的一笔财富。也就是以这些“长征干部”为基石,忠于党和领袖,最后夺取了政权。即使在以后领袖发动浩劫之际都家破人亡了,长征干部依旧在反省对党和领袖的忠诚度,有这样长征精神的支柱和感召力,拿定江山还用着怀疑吗?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所说:“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同样,长征无论是怎么评价,它所表现的无畏艰苦拼搏奋斗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80周年,4月13日,上海文史馆重走长征路采风团组织上海著名画家俞晓夫、魏景山、夏葆元、陈逸鸣等一行数人重走长征路,到四川雅安、安顺等川藏高原地区采风写生。这些实力画家老而弥坚,观雪山草地铁索桥,访民俗画藏民忆长征,在海拔4千多米的川藏高原,寻找当年的长征精神,在绘画艺术探寻上履行着新的长征。
红军当年翻越的夹金雪山 红军当年走过的草地 四川雅安安顺场 红军强攻的泸定桥 四川雅安安顺场的彝族民居 夏葆元先生的写生彝族 夏葆元先生的写生彝族老妪 夏葆元先生的写生彝族汉子 夏葆元先生的写生彝族女子 夏葆元先生的写生彝族姑娘 俞晓夫先生和夏葆元先生和写生姑娘 夏葆元先生的素描写生 长征创作路上的艺术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