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当今,名人、学者都纷纷著书立说,树碑立传。其实,平民百姓的心中也都曾留有他(她)自己辉煌的过去和人生的低谷,逝去的岁月有时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上演。</h3><h3> 《一位央企摄影人的回忆》全文共一万六千多字,分十七个章节,是我业余爱好摄影和从事摄影工作的部分回忆,是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给自己摄影生涯一个阶段性地了断,更是在自己的身后、在微信中留给家人的一点追忆。同时,也是给关心、关注我的同事们、朋友们、影友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一个机会,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央企摄影工作者和报社、杂志摄影记者的不同。趁现在头脑清醒,思维正常,存储在心中的部分往事还能恢复到我的“文本”中。就这样,这篇回忆录在诚惶诚恐中和大家见面了。由于文笔笨拙,请大家多多理解。</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位央企摄影人的回忆</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祁广杰 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六,正式退休</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2011年3月9日,这一天是我六十周岁的生日,也是这一天,公司的人事劳资部门开始招聘我的继任者,应聘的三位青年人,都是在大学中学习摄影、摄像的毕业生。经笔试,实际拍摄的考试和面试,哈师大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的小罗脱颖而出,一个月后他正式上岗,我被返聘留用,我俩在一起愉快的工作了一年多。</h3><h3> 2010年前后,哈锅的基本建设,科研开发,工艺装备,生产能力,生产面积等都在发生变化。2011年重型容器制造分厂的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国内首座锅炉燃烧试验研究中心(热态)也已破土动工兴建中。哈锅的每一天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在向国际一流的电站锅炉制造企业迈进。</h3><h3> 2012年4月30日,将是我在哈锅录像室工作的最后一天,我使用的摄影器材将在这一天移交到小罗手里。爱好摄影的我,不能一天没有相机在手,无论如何要拥有自己的一套摄影器材,在爱人的全力支持下,我和小罗上午去汇丰摄影器材店购置了刚刚进口国内的尼康D800相机和24至70的镜头及所需配件。下班时,我把录像室的钥匙、保险柜的钥匙都交到小罗手中,正式离开了我所创办的哈锅录像室。 在欢送晚宴上,总经理办公室的领导再次肯定了我的工作,同事们纷纷举杯祝我在新的人生里程中健康快乐。不胜酒力的我有些晕晕糊糊,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我亲爱的同事们,离开了我深深眷恋的哈锅。</h3><h3> 2012年7月,我被聘用到哈锅的子公司预热器公司工作,从事着摄影和摄像的指导工作,并帮助建立、整理该公司的摄影、摄像的档案。这期间的2014年6月4日是哈锅创建六十周年的日子,受哈锅领导的厚爱,为哈锅创建的纪念活动再次做出我的贡献。</h3><h3> 2015年的10月,我终于结束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工作历史,彻底退休,退出了我人生的重要舞台。从青葱的年纪走过了四十八年的工作里程,从不懂世事的小青年,成长为能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 ,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央企摄影、摄像的工作者。我衷心感谢哈锅,是哈锅培养了我。</h3><h3> 在我的摄影、摄像生涯中,没有骄人的工作业绩,在哈尔滨市的摄影界当年虽然偶有照片见报,但我自知还是一个无名之辈。在省、市的电视新闻界,曾一度小有名气,但我知道这是借了哈锅的光。应该说,在我四十八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平平淡淡,我对得起党的教育,对得起哈锅的培养,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h3><h3><br></h3><h3>↓ 2011年4月28日,我在车间的纪念照。(冰城馨子 摄)</h3> <h3>↓ 2007年5月2日,我和夫人、女儿在家中合影。(自拍)</h3> <h3>↓ 2007年6月23日,我的大哥、大姐和我在小岭给父母扫墓后合影。(侯宝芝 摄)</h3> <h3>↓ 2007年2月15日,在哈市森林公园的纪念照。(宋红元 摄)</h3> <h3>↓ 2009年1月12日,我和夫人在太阳岛雪雕园的纪念照。(自拍)</h3> <h3>↓ 2008年5月10日,总经理办公室部分同事在哈市阿城区金龙山郊游的合影。前排左起:商杰、王东、于伟兴、刘昊阳、于显宇、张顺生。后排左起:霍艳梅、祁广杰、姜颖、赵方录。</h3> <h3>↓ 2011年9月13日,我在哈尔滨伏尔加庄园的纪念照。(罗森 摄)</h3> <h3>↓ 2011年9月23日我在平山鹿场采风。 (影友 摄)</h3> <h3>↓ 2010年前后,哈锅为满足生产、科研的需要,扩大了重型容器的生产面积,破土动工兴建了国内首个电站锅炉燃烧试验中心。(祁广杰摄于2011年10月19日)</h3> <h3>↓ 建筑工人抓紧在冰冻前暖封闭。(祁广杰摄于2011年11月21日)</h3> <h3>↓ 2012年2月10日,新扩建的重容厂房里四兆伏加速器安装就位,厂房内正在安装调试设备。(祁广杰 摄)</h3> <h3>↓ 这是我的编辑工作间。装备有非线性编辑系统,索尼的BETACAM录相机和松下VHS录像机,还有可上网的电脑和打印机。(冰城馨子 摄)</h3> <h3>↓ 每次配解说词都在编辑间内录音,著名的省电台播音员王波、闻佳和市台的秀滨都曾在这里录制过解说。外屋是我的办公间,(冰城馨子 摄)</h3> <h3>↓ 1984年,我在广州市购置了索尼VO5850编辑系统,后期又添置了字幕机和特技机,用75欧姆同轴电缆连接编辑机,在编辑录像片时操作繁琐。但在当时、在业内也是较为先进的。</h3><h3> 1998年,在我多次口头申请后,时任董事长、总经理李荣时终于批准我花了三十多万元购买了非线性编辑机。(冰城馨子 摄)</h3> <h3>↓ 非线性编辑机实际上是一台体积比普通电脑大、内存容量超大,配有广播级的专业软件以及硬件上的强大支持。经过考察,我选中了北京新奥特集团公司的非线性编辑机NC98。当年,CCTV经常使用新奥特集团的编辑系统。黑龙江电视台曾一次性的购置了五套。(冰城馨子 摄)</h3> <h3>↓ 非线性编辑机集特技、字幕、三维动画、二维动画、编辑视频录像、配音乐、解说于一体的编辑系统。NC98编辑机从1998年一直陪我到退休。其间制作了大量的电视专题片、新闻片,为哈锅的生产经营、对外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我对NC98怀有深厚的情感。大家知道,电脑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陪我十四年的NC98在我退休后不久也光荣退役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现代、更先进、存储量按T计算的大洋非线性编辑机。(冰城馨子 摄)</h3> <h3>↓ 2011年3月5日,周六。女儿、女婿为纪念我的六十周岁生日,特意准备了我的生日宴,我的二嫂、大姐、四位侄女、一位侄子、一位侄女婿、外甥、两位外甥媳妇和两位妻妹都参加了我的生日宴。</h3> <h3>↓ 我和夫人、女儿、女婿的合影。时光就是这样的无情,六十年的岁月转瞬间就过去了。四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也一晃过去了。每个人都要面对时间的无情,岁月的流失。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心态是第一位的。一场考验在等待着我……</h3> <h3> 感谢您的观看,请留意明天继续观看最后的章节“让相机给我快乐,让镜头给我健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