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一个如此绝美却又低调的藏地圣境!

简人(李云良)

<h3>  黄河在奔下巴颜喀喇山的约古宗列盆地后,一头撞在海拔六千米的阿尼玛卿山口,迫使它转身流向东南,在釆日玛附近完成一个荡气回肠的大转弯,这就是玛曲草原上的"九曲黄河第一曲"。</h3><h3> 玛曲古称玛柯,以白鹿为图腾的党项羌世代都生活在这里。玛曲是藏语"黄河"的音译,在它流经的九个省份中,玛曲县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个以黄河命名的地方。 </h3> <h3>  卓尼县城被洮河分为两半,黄昏时,小城中车流、人影晃动,一切都像是飘浮在空气中。<br></h3> <h3>  郎木寺虽然是个小镇子,但已是个"国际化"的小镇,游客来自地球的每个角落,经营者也从四面八方涌来,街上除了餐馆,还有一些风情浓郁的藏族小店令人留连。店名大多用汉、藏、英三种文字书写,但一进门,老板们的口音就大相径庭,有宁夏、云南和陕西的…… </h3><h3> 在郎木寺尘土飞扬的大街上,甘、川、渝、宁各种牌照的车辆仍源源不断地涌进来,那些表情忧郁或亢奋的游客,他们像一阵风似地出现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h3> <h3>  郎木寺坐落在甘肃、四川两省交界,据说其街道也分为两省,两边各有一郎木寺,白龙江从镇边静静地流过。当我从合作坐车而来,其实是先到四川,跨过镇子里的水泥桥往北走,才又回到甘肃。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分不清两省的界线。甘肃这边的寺院称为碌曲·郎木寺,也叫达仓郎木赛赤寺;四川一侧的寺庙则称为"格尔底寺"也叫"安多达仓郎木寺"。围绕它的周围有著名的有桑吉拉木色山、曲布玛山、扎布山、念青山和斜玛山。就在这群山环抱之中,白龙江从纳摩大峡谷中奔涌而出,清澈的身影穿过这块狭长的谷地。当年一世格尔登活佛曾在纳摩大峡谷谷口建了一座山庙,经过几世活佛的努力,现在的格尔底寺规模上看起来似乎比达仓郎木寺更大一些。寺院的殿堂、僧人的住宅和当地人的民居混合在一起,依着山势而建,显得错落有致。格尔底寺闻思院旁是最负盛名的肉身舍利塔,这里供奉着五世格尔登活佛的肉身舍利,据说是整个藏区历史最长、保存得最完好的肉身舍利,尽管时光已过去了二百多年,但面容仍然如昔,在每天的诵经声中佑护着信徒们的平安与吉祥。格尔底寺静穆的大殿在深蓝的天色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庄严。我知道无论向前走多远,我只是个游客,即使把身子挤进殿堂,而心仍然游弋在俗世之中。对于这座寺院,我不可能知道得太多,我清楚地懂得:自己永远都无法靠近这个神秘的世界。<br></h3> <h3>  扎尕那位于迭部县城西北三十多公里的益哇乡境内,是迭山主脊光盖山脉南麓一处地形奇特的大自然杰作。它曾入选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是一座非常完整的天然"石城"。在藏语中,"扎尕那"意为"石匣子"。可事实上,它比匣子要壮观得多。就像玄幻影片中高高矗立于星际的城堡,只能供雄鹰巨大的翅膀飞翔其中。早晨租车至扎尕那东哇村,这里奇峰突起,四周是茂密的森林和灌木丛,山坡上间杂着种植青稞的地块,向阳处是一个由木板房搭而成的藏寨,一座寺院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里虚构了一个隐藏在雪域的世外桃源香巴拉王国。而扎尕那,似乎就是那虚幻王国的原型。</h3><h3><br></h3> <h3>  冶力关在临潭县东北部,是古时进入藏区的重要门户和茶马交易的通道,曾是吐谷浑之孙冶利部落的领地。治力关镇海拔仅2000多米左右,集镇附近有令人莞尔的"中国第一阴阳石" 的亲昵沟。而冶海位于小镇七公里的山上,一个峡长的高山湖泊,湛蓝而宁静。从冶海沿公路上山徒步约八公里左右,错落层叠的梯田尽头就是赤壁幽谷了,视野中出现许多造型奇特的红崖绝壁,褐红色的砂岩仿佛在雨中燃烧,有时,一堵巨大的岩壁挤压在你的面前,但再走几步,它又变成了别的形状。沿着狭窄的栈道行走,那些顶天立地的屏障似乎触手可及,让人心悸却留连忘返……<br></h3> <h3> 合作的米拉日巴佛阁全称为"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俗称合作大佛阁,而当地出租车司机总把米拉日巴佛阁简称为"九层楼"。佛阁是乾隆四十二年,为纪念佛学大师米拉日巴而修建,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的创教者之一。据说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师门下。为了磨炼他的心性,玛尔巴曾让他在六年之内连续修建众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毁。后来,米拉日巴又在岗仁波钦雪山上苦修了九年,饮冰雪、食青苔,以至毛发肤色都变成了绿色,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其中"拙火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身体温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袭布衣,人们称之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 米拉日巴终生在藏地云游传教。他传教的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他修练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因此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br></h3> <h3>  在甘南,拉卜愣寺是夏河的灵魂,准确地说,它是整个甘南的灵魂。我一直在猜测,拉卜楞寺之所以成为安多藏族地区最大的宗教圣地的原因。难道仅仅因为寺内住有六千多个喇嘛,占地达八十五万平方米,拥有六大学院、十六处佛殿、大小金瓦寺、讲经坛及喇嘛住宅、房屋超过万间的规模?或者因为它是拥有众多的属寺和八大教区的综合性大型寺院,拥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的缘由?还是因为它陈列着近三万尊大小不等的佛像,以及无以计数的壁画、堆绣,玉器、象牙,以及大量历史文物与古籍的原因?</h3><h3> 作为甘南地区的佛教中心,也许我看到的仅仅只是它繁盛的表象,而真正能够威慑内心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精神感召。在拉卜愣寺,除了宫殿般辉煌的建筑,最触动人的是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的虔诚信仰。每天早晨,转经和长拜的身影就开始绵延不绝,我常常为那些悲壮的虔诚和信仰动容。他们戴着木制手套板,前襟是一张羊皮护围,双手合十高举过顶,再下降触额部、口部和胸部各一次,然后双膝下跪,两手前伸滑去,全身俯伏,额头碰触地面,双手合十,成五体投地状。之后才将双手回收撑起,站起来向前走三步,如此循环往复他们中间有的是从遥远的青海、四川,一路用身体丈量着大地而来。</h3> <h3>  夏河是个狭长的县城,如果向晚时分站在山坡上俯瞰,拉卜愣寺的范围甚至比整个县城还大。山谷间炊烟缭绕,梵音依稀,拉卜楞寺四周青山合抱,大夏河环绕东去。用五十公斤黄金修成的拉卜楞寺的大经堂屋顶,在晚霞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可是几乎在眨眼之间,光线失去了力量,一切化为平淡,只留下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神情恍惚,若有所思。</h3> <h3>  在夏河的这几天里,气象预报都显示小到中雨。去桑科草原时,细雨飘忽,草原在雨水的过滤下明净得像一块绿玻璃。</h3> <h3> 记得有人说过,甘南是唯一可以与西藏媲美的地方,但我觉得甘南不像西藏那么荒凉、遥远,它海拔适中,拥有广袤的草原美丽的雪山、碧湖和喇嘛寺。从某种意义上说,夏天的甘南就像一种草茎,嚼在嘴里有一股甜润的汁液流淌。</h3><h3> 二十多天来,我一直在甘南的大地上行走。高原的风掠过时,仿佛裹挟着一支天籁般悠远雄浑的藏歌:</h3><h3> 那里没有痛苦</h3><h3> 那里没有哀伤</h3><h3> 它的名字就叫香巴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