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夷和柳荫,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 柳可白)

小彬

<h3>2018年8月,北京美术馆举办了石少华百年诞辰的回顾展,晋察冀日报研究会的朋友们发现了一些精品。其中“记者仓夷在采访中”这张照片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很珍贵。以前研究会只有他的单人照</h3> <h3>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里十分激动。这是因为,当年在晋察冀边区,我的父亲柳荫和仓夷烈士是最好的朋友。早在1981年,爸爸的老战友,著名作家孙犁叔叔就在《读柳荫诗作记》中写了:“一九三九年,我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就认识了柳荫。那时他和仓夷一道工作,两个人形影不离。”</h3><h3>父亲为抗日投奔延安,于1938年底进入敌后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边区《救国报》编辑记者、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任特派记者、晋察冀边区新华广播电台(属于《晋察冀日报》)编辑科科长、代编辑主任。新华通讯社总社口播部编辑等。1949年,随廖承志进入北京创建中国的广播事业,后一直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是开创和奠基中国广播事业的元老之一。曾先后担任过:局文艺广播编辑部主任、中央广播文工团团长、中国唱片社社长。</h3> <h3>而仓夷烈士,1937年春,他刚刚16岁,就从新加坡回国参加救亡活动,先后任民革通讯社、《救国报》、《晋察冀日报》、新华社晋察冀分社、北平《解放》报记者。他和父亲,经历上有多处重叠,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直至仓夷烈士牺牲(1946年,年仅25岁)。</h3><h3></h3><h3><br></h3> <h3>父亲离休后迷恋写诗,共计留下诗作600余首,回忆在晋察冀敌后根据地战斗生活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为他认为: “游击战士老喽,须发全白喽, 烽火岁月有多久啊,战斗故事就有多长啊。”《谣歌》 父亲写了许多晋察冀边区的战斗故事,其中“鞋子,感怀”这首诗,是纪念好朋友仓夷的。通过写仓夷烈士“铁脚板”的故事,父亲颂扬了烈士爱国、勇往直前、脚踏实地、追求自由等优秀品质,以此寄托他无尽的思念。诗中还回忆,由于父亲是一个白面书生,仓夷耻笑他的两脚缺少磨炼,没有生气,父亲却对他钦佩,敬服。 鞋子,感怀 我俩相逢,成为好友, 是在一处山区游击战场。 他刚刚从南洋归来, 怀有一颗爱国心, 也带来一双铁脚板。 他从童年就惯打赤脚闯荡生活。 不管山路上的荆棘,沙砾, 还是田垅间的谷茬,豆根, 光着脚板一往直前, 全然无所顾忌。 他耻笑我的两脚缺少磨炼, 灰黢黢没有一点生气。 单靠发给的鞋子无可挑选, 小的挤,大的涮, 茧子、血泡一概都得承受。 看,我的朋友,走起路来多洒脱, 拒绝任何鞋子的钳制,要挟, 永远昂首阔步,进退自如。 这种“脚踏实地”的硬功夫, 委实叫人钦佩,敬服。 在山乡,也曾相识一位牧羊人, 脚上穿双“踢破山”的靸鞋, 多年不肯更换,稍有绽裂、不适, 便自己动手细心修补…… ……人,本应无畏地迈上世途, 若是求助合脚的鞋子, 选择,改造,怎可不由自己做主! 仓夷爱打赤脚,在根据地是有名的,还有其他战友也回忆了仓夷打赤脚的故事: 《晋察冀日报》在反扫荡中,在日本鬼子的炮火中还坚持出版,生活非常艰苦,在深山密林的根据地滚龙沟,仓夷他们还打篮球呢!而且他在打篮球时都愿意光着脚。 “你个矮,打球吃亏。”有人对仓夷说。“不怕,我敢拼!” 仓夷打篮球总不服输,在紧张时刻,他脱下鞋,扔出场外,“赤脚上阵”,拼到底!这是他的作风。 反“扫荡”前夕,邓拓叫来仓夷和战友张帆:“我这里还有几盒铜模,你们把它坚壁在大门前厕所边。” 借夜的月光,他们俩举起镐挖坑,十分费力,因为下面是乱石子。仓夷和打篮球一样,又脱下鞋不停地挥镐。 “赤脚轮镐,会砍住脚!” “不怕,赤脚上阵,无所顾虑。”仓夷说。 这就是仓夷的精神。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