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游记

天台

<h3>前言</h3><h3> 如果说去东南亚旅游,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泰国、越南。事实上,去这两个国家旅游的人确实多。老挝之行,源于宝哥。宝哥去了老挝工作,便盛情相邀,几经商量、几番计划, 一行七人终于八月上旬成行。<br> 老挝是个神秘的国度,加之我们一行人都没有国外自由行的经验,出发之前,个个心里都有些忐忑。好在宝哥做了前期辅导,我们又做了一些网上攻略,算是有了一些老挝之行的理论知识。<br></h3> <h3> 飞机徐徐降落在万象瓦岱国际机场,便要办理老挝入境手续了。这是第一次没有导游帮助,自己办理入境签证,对着表册上满篇的老挝语和英语,大家一脸茫然。这时,宝哥前期的辅导起了作用,我们按图索骥,直接交钱请工作人员代办,很快个个都顺利入境。</h3> <h3>中国城</h3><h3> 一出机场,正午的阳光闪得人睁不开眼睛,热浪扑面而来,让人立即体会到了异国的气息。宝哥早已等在机场外,接机的车内,空调温度已经调到了最舒适。十几分钟后,车到了宾馆。本以为在异国他乡的老挝,住宿条件不一样,可能会不习惯,到宾馆一看,住的是温州宾馆,那种担心一扫而光。</h3> <h3> 办完住宿,去隔壁几十米远的地方吃午饭。正想着老挝的饭菜口味如何,抬头一看,却发现饭店门上挂着“湖南饭店”几个字。这才注意到,满街的酒店、饭店、商店,全是中文标识。再一听老板说话,用的是标准的中国话,服务员看样子像是老挝人,但招呼我们,用的也是汉语。感觉似乎是在国内,只是从德阳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宝哥介绍说,这个地区叫三江,几乎都是中国人在做生意,称为中国城,怕兄弟们刚从国内过来不习惯,头两天吃住就安排在这边。宝哥的细心、贴心,让我们感觉很温馨。</h3> <h3> 湖南饭店做的是正宗中国菜,但我们喝的是老挝本地产的酒,一种叫作“beer lao”的啤酒。“beer lao”的瓶子,比国内的啤酒瓶要大一些,容量标明是640ml,包装谈不上高大上,甚至可以说简单。啤酒一入口,细腻、醇厚立即包围着舌头,黏度和国内的啤酒大不相同,在喉间如挂杯一样软润。</h3> <h3> 老挝只生产“beer lao”啤酒,老挝人也几乎只喝“beer lao”。“beer lao”酒精度比国内的啤酒高,按照啤酒分类,属于黄啤。老挝人喜欢喝冰啤酒,老挝冰镇啤酒,不像国内把啤酒放在冰箱里冻,而是上一桶冰,边喝边往啤酒里加冰,冰用完了可以再上。冰镇后的“beer lao”,喝起来特别爽口。这一顿午饭后,我们便爱上了“beer lao”,晚上在湖南饭店吃羊肉汤锅,喝“beer lao”,第二天中午吃乐山人做的柴火鸡,还是喝“beer lao”,之后几天,几乎餐餐都喝“beer lao”。<br></h3> <h3> 温州宾馆后面有一排板房,是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都是中国人开的。第二天早上,我到市场转了一圈,就像走进了德阳城西批发市场。市场旁边有几家的卤菜店,早餐店卖的是豆浆油条、稀饭包子。<br></h3> <h3> 在中国城,自己仿佛置身于国内。饭菜是中国味,满街是中国字,甚至在众多的老挝牌照的汽车中,你会发现几辆中国牌照的汽车。</h3> <h3><br></h3> <h3>凯旋门</h3><h3> 来老挝旅行,当然不是为了住中国酒店、吃中国饭菜,更不是为了感受中国城的魅力。来老挝,到万象,凯旋门和塔銮是必须要去的地方。<br> 到老挝的第一天,吃过午饭差不多老挝时间下午4点了, 太阳火辣辣的,温度依然是30度以上,加上“beer lao”的催眠作用,老尹、勇哥都说休息休息,养精蓄锐第二天再去。但我和老罗早已按耐不住对凯旋门和塔銮的向往,一口气赶到了凯旋门。<br></h3> <h3> 听凯旋门的名字,一直以为和法国有关系。实际上凯旋门是一座纪念碑,1960年开始修建,1969年基本完工,原来是纪念战争中的牺牲人员的。1975年老挝解放,万象市群众庆祝胜利,游行从纪念碑的门通过,为纪念这次胜利游行,便将纪念碑称为凯旋门。从此,凯旋门成为老挝人民解放的象征。<br></h3><div> 凯旋门是四方的底座,四面各有一道拱形大门,远远看去,与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很像。凯旋门顶上有塔,和老挝寺庙里的塔一样,塔顶尖尖的。凯旋门的四周、顶部、檐壁都装饰着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图案、雕刻。<br></div> <h3> 走进凯旋门,只见几个人站在穹顶正下方,围成一个圈, 一会儿抬头看看穹顶,一会儿低头看看地面;地面上放了个手机,有人不时摆弄一下。开始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拍照。按照他们摆好的位置,拍下的照片就像一群人正从穹顶的图案里探头张望一般。见这几个人拍得那样有情趣,便有不少人开始效仿。</h3> <h3> 登上凯旋门,可以欣赏万象城市全景。万象虽然是老挝的首都,但是并不发达,没有高楼大厦。房顶以红色调为主,间杂有金色的塔尖。凯旋门所在地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大水池,里面有喷泉。最让人感动的是,水池边的碑上刻的是中国国旗和老挝国旗,用中文记载着“中国政府和人民赠给老挝政府和人民的礼物”。</h3> <h3> 凯旋门是万象城市的中心,广场四周汽车来来往往,算得上是万象最繁华的地方。老挝的汽车多是皮卡,路上最多的是丰田皮卡,宝哥为我们这次旅行准备的也是两辆丰田皮卡。除了皮卡,还有一种三轮摩托出租车,停在路边随时拉客。三轮摩托车后面的车斗用彩色条纹装饰作为护栏,看起来花花绿绿的,穿梭在街上的样子,让人联想起香港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东南亚场景。</h3> <h3> 凯旋门旁边是总理府,没有想象中的戒备森严。我到总理府门口问路,因为不懂老挝语,便连写带画地表达。执勤的安保人员也随和地比比划划,尽量让我能够理解他的意思,那情形,就像在问德阳街道上的警察叔叔。<br></h3> <h3><br></h3> <h3>塔銮</h3><h3> 虽然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但是温度一点没有下降,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挤得出盐,但塔銮的魅力没有让我们停步。老挝是个佛教国度,塔銮是佛教信徒膜拜的中心,塔銮是老挝的国家象征,到了万象不去塔銮,等于没去老挝。</h3> <h3> 离开凯旋门,十几分钟便到了塔銮。老远,便见一座金色的建筑,塔尖高耸,在阳光下熠熠发光,金灿灿的光芒将碧蓝的天空衬托得更加湛蓝,那便是塔銮。塔銮的两侧都是寺庙, 寺庙的人字形屋顶或是金色,或是赭红色,和塔銮一道形成一片金色的建筑群,在阳光下分外耀眼,让人感觉漫天都弥漫着一层佛光。</h3> <h3> 塔銮左侧的寺庙叫塔銮寺,进入寺庙时,正赶上诵经时间。佛堂里,跪满了集体做功课的僧人和虔诚的信徒。出于尊重,我只在门口拍照,一个带着孩子的信徒回过头来,见我拍照便对我微微一笑,显然并不反感,这让人感到老挝人很友好。</h3> <h3> 塔銮正面有一座雕像,骑着大马,手握佩剑。先前不知道是什么人物,猜测是老挝或者万象的创建者。后来知道塑像是老挝的赛塔提腊国王,正是这位国王将国都从琅勃拉邦迁至万象,和我们的猜测基本一致。望着国王的塑像,我们油然而生敬意,想要走近瞻仰又怕有什么禁忌。这时,有老挝人很热情地示意可以走近,老挝人的友好再次感染了我们。<br></h3> <h3> 塔銮后面,有一条街道,一群孩子在街上骑车、踢球,玩得兴致勃勃。我们招呼孩子们过来拍照,他们立即聚了过来,各自摆起动作让我们拍,神情很骄傲,一点没有扭扭捏捏。来到老挝的第一天,孩子们就拉近了我们与老挝的距离,之后几天里,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们。<br></h3> <h3> 我们到塔銮的时候,已经关门了,进到塔銮里面游览是第二天,一行七人一起进去的。进塔銮的门票是10000老挝币(约人民币7.9元),很便宜。后来才知道,老挝的景区大多都有寺庙,门票都比较便宜,老挝之行,最贵的门票是30000 老挝币(约人民币23.7元),而一般寺庙都是没有门票的。<br></h3> <h3> 听说塔銮最热闹的时候是塔銮会,可惜这次时间不合适, 没有赶上,只好留作一个念想。</h3> <h3><br></h3> <h3><br></h3> <h3>佛像公园</h3><h3> 去佛像公园很偶然。第二天上午游完凯旋门和塔銮,本来计划去一个叫作西萨格寺的寺庙,可能是语言交流的问题,司机把西萨格理解成了塔西萨,经过40分钟左右的路程,司机把我们带到了塔西萨。</h3> <h3> 到了塔西萨,看见满园的雕塑都是佛像,才猛然反应过来,这应该就是出发前攻略中的佛像公园。听名字以为佛像公园是新建的一个景点,进去一看,才发现里面的佛像大大小小有上千座,融合了佛教和印度教风格,佛像应该是多年逐渐雕刻的,充满历史感。佛像公园面积不大,最显眼的是进门右边一个圆球一样的塔,显得很古朴。公园的佛像栩栩如生,分为地狱、人间、天堂三个主题,虽然我们看不懂文字,也没有请讲解员,但在公园走一圈,也能理解一个个与佛教有关的故事,体验一遍从地狱到天堂的场景。<br></h3> <h3> 游览的时候,有三位穿着民族服装的老挝美女走进公园, 在佛像间双手合十,微笑穆立,让公园里那些石头佛像,一下子多了一份温情。又有三位穿着橘色服装的年轻僧人走进了佛像公园,满脸微笑在佛像间穿梭,让公园充满了生气。微笑让人性、佛性在这里融合,或许,这就是老挝佛教的最高境界: 让佛变成人。</h3> <h3> 老挝被称为微笑国度,果然名不虚传。之后,所接触的老挝人,总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微笑。老挝的微笑陪伴着我们, 带给我们一路的愉快。</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老挝餐</h3><h3> 从佛像公园回到城里,享受了来老挝后的第一顿老挝餐。餐厅在湄公河边,湄公河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中国人心中一直很神秘,没有想到晚餐就在离湄公河这样近距离的地方。</h3> <h3> 不认识餐厅招牌上的老挝文字,只注意到招牌上一排英文字母“3ysek pakpasak restaurant”,或许这就是餐厅的名字。</h3> <h3> 餐厅是开放式的,四周没有墙,只用几根柱子撑起,抬头便可以看见外面的湄公河。也没有包间,就是一个两层的大棚子,大厅里摆满了一排排的桌子。来就餐的人很多,虽然分不清是哪个国家的,但一个个都帅气漂亮、显得举止优雅,其中也有不少金发碧眼的欧美人。看样子,这是当地出名的餐厅。</h3> <h3> 老挝餐有些辣,和我们四川的辣不太一样,就是干辣。每一道菜里都喜欢放一些香料,特别喜欢加薄荷,或许是天气热的缘故,薄荷可以让菜有一些清凉感。老挝菜很符合我们的口味,印象最深的是冬阴功汤和烤罗非鱼,烤罗非鱼干香,冬阴功汤酸辣,尤其是冬阴功汤,在炎热的天气里很爽口。<br></h3> <h3> 餐厅的服务员很漂亮。就餐的时候,一名服务员一直站在旁边,微笑着随时为你倒满“beer lao”,随时往你的“beer lao”中加上冰块。大堂经理也是个美女,一直微笑着在大厅里来来回回地忙碌。老罗和老尹鼓怼着要和大堂经理合影,大堂经理很大方的微笑着配合。</h3> <h3> 那晚,坐在湄公河边,望着河对岸泰国隐隐的灯火,吃着老挝餐,我们延续着老挝微笑带来的愉快。<br> 后来,在万荣和琅勃拉邦,还吃过老挝烧烤。老挝烧烤和我们的烧烤有些不一样,一口锅上面放一个半球形的金属罩子,罩子上面打满了孔,就是烧烤架。烧烤架周边是汤,不想吃烧烤,就在汤里涮菜吃,像吃火锅,所以老挝烧烤也叫老挝火锅。老挝烧烤是不刷油的,在烧烤架最顶上烤一块肥肉,烧烤就用肥肉炙烤出的油。火锅是白汤,需要什么味道,就自己拿来各种香料做个调料碗。<br> 说起老挝餐,不得不说阿堆。阿堆是老挝人,一个很帅气的小伙子,是宝哥在老挝的朋友。阿堆本是个司机,后来自学了汉语,也靠给中国游客翻译挣些外快。餐厅就是阿堆推荐的,之后的几天里,只要找不到餐厅,宝哥就给阿堆打电话, 于是总能找到当地的美食。无论是万象、万荣,还是朗勃拉邦,阿堆对道路熟悉得很。到朗勃拉邦那天晚上,在黑黢黢的夜里,阿堆居然可以在万象遥控指挥。阿堆通过电话视频看车外道路两边的标志,很快指挥司机找到了酒店,这件事让我们对阿堆赞叹不已。<br></h3> <h3>阿莱家</h3><h3> 阿莱是老挝之行的司机,四十来岁,个头不高,黑黑的, 典型的东南亚脸型。阿莱的家在万象乡下,宝哥怕我们不习惯乡下生活,本没有计划去。在湄公河边吃老挝餐时,我们知道了阿莱的情况,便坚持要在第三天去阿莱家。</h3> <h3> 去阿莱家,沿途都是乡村道路,田里种满了绿油油的水稻。途中通过几座桥,不是一般的石桥、木桥,是钢架桥。桥面上铺上木板,便可通车,汽车通过时,桥面哐当作响,开始我们还很担心,后来发现这些桥结实得很。中途,阿莱带我们去了一个湖,听说是当地节日聚会的地方。湖水很清澈,湖畔建了一排排草屋,阿莱说,节日的时候,一排排草屋里堆满了“beer lao”,热闹得很。说这话的时候,平时不善言语的阿莱显得很兴奋,表现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h3> <h3> 阿莱的家在一个小山坡下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坝里没有铺水泥,很自然地长满绿草,房子是典型的乡村平房。家里布置得很简洁,除了一个电视,没有看见更多的电器。阿莱家很讲究,客人要进屋,需要脱鞋,就连进厨房、厕所都是脱了鞋的。后来知道,进老挝人的家,都是脱了鞋赤脚进去的。老挝人喜欢抹地,走进老挝人家里,感觉他们随时都在抹地,家里特别干净。</h3> <h3> 到阿莱家的时候,阿莱的妻子已经在厨房里忙起来了, 还请了三四个亲戚、邻居家的女人一起帮忙。宝哥告诉我们, 乡下来了客人,在老挝人眼里是喜事,会把亲友、邻居一起叫来,像过节一样。我们几个中国人来阿莱家,在村子里更是大事,自然要把亲朋好友叫过来。本来,阿莱的女儿和儿子也要回来的,因为女儿在外上学,大儿子在外打工,就只有几岁的小儿子在家了。<br></h3> <h3> 厨房里,阿莱的妻子和几个女人有条不紊地择菜、洗菜、做菜。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她们都带着口罩。开始不知道为什么,问了才知道,这是卫生习惯,就像餐厅里的厨师要戴口罩一样。乡下,又是自己家里,这样的卫生习惯,不禁让我们刮目相看。</h3> <h3> 一大桌子的菜做好后,午餐便开始了。这时候,我们发现,刚才做饭的几位女人不见了,我们以为是风俗,有客人女人不上桌子。不想,过了一会儿,几位女人焕然一新地入席了。原来几位女人是去洗漱换衣服,打扮一番才出来,说这样是对客人的尊重。几位女人入席之后,我们学到了一个老挝词——“普少”,书面翻译就是“姑娘”,和我们说的“美女”一个意思。那天,一叫“普少”,几位姑娘便露出灿烂的笑容。之后的旅途,“普少”给我们带来了一路欢笑。走在路上,只要开口说“普少”,总有美女回头微笑。</h3> <h3> 午餐丰盛得很,有拌鸭肉,骨头全部剔除,鸭肉切得很细碎,做得很精致,开始我们竟都不知道是鸭肉,几番猜测后主人才揭开谜底。也有酸酸的冬阴功汤,不过不一样的是用鱼做的。印象最深的是生吃蔬菜。老挝人喜欢生吃蔬菜,也喜欢在吃东西的时候将薄荷、葱等香料生吃,或许是老挝食品生态没有污染的原因,让人觉得又卫生又安全,生吃起来很放心。米饭很有特色,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糯米饭,主人让我们用手抓一小坨,慢慢地捏,捏Q弹了再吃,捏得越久越Q弹。后来几天吃老挝餐,捏糯米饭吃竟成了习惯。</h3> <h3> 酒是少不了的,“beer lao”加冰是标配了,几位“普少”也喝得兴起,和我们推杯换盏,很快便没有了主人和客人的区别。老罗尤其兴致高,和一位“普少”喝起了交杯酒,把气氛推向了高潮。<br></h3> <h3><br></h3> <h3>农贸市场</h3><h3> 去阿莱家的路上,有一个农贸市场。对异国农贸市场的好奇,让我们决定去看一看。原本想老挝是热带地区,盛产水果,只是想看一看水果,不料农贸市场中,农产品、野味让人目不暇接,像是看西洋镜。各种各样的蔬菜水灵灵的,新鲜得很,看似见过,却又实在不一样,在我们看来,都是野菜。有很多野味,昆虫、蚕蛹都是炸好了,黄酥酥、油亮亮,让人直吞口水,笼子里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山雀,说是才在山上逮的。最让人激动的是鱼,鲫鱼、鲤鱼,叫不出名字的鱼,活蹦乱跳,尤其是鳝鱼,一看就是野生的。</h3> <h3> 勇哥、宝哥和老罗本就是喜欢厨艺的人,常常为谁的菜做得好争论不休,一看到满市场的好材料,早就心痒痒了,要一显身手。大家一商量,便做出决定:买菜,自己做晚饭。</h3> <h3> 在阿莱家吃了午饭,宝哥就和老罗去了农贸市场买菜。晚上,勇哥和宝哥做主厨,各自拿出最好的手艺。老罗为主,大家一起打下手,洗择理切,很快,香喷喷的菜摆满了一桌子。勇哥烧的鳝鱼、宝哥做的湄公河鱼,调料用的都是宝哥从四川带过去的正宗川菜调料,手艺是正宗的川菜手艺,那晚上,我们在异国他乡,品尝到了用老挝原料做出来的地道的四川菜。</h3> <h3> 就着四川菜,喝着“beer lao”,那感觉,舒服。<br></h3> <h3>南鹅湖</h3><h3> 曾经在电影了看过这样的镜头:蓝色的湖面上,几个外国人包了一艘游轮,晒着太阳、喝着啤酒,悠哉悠哉。那感觉, 生活高档得很,让人羡慕不已,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来一盘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梦想,老挝之行第四天,在南鹅湖实现了。</h3> <h3> 南鹅湖在去万荣的途中,说是湖,其实是河。南欧河水电站的大坝,将河水拦腰截住,形成了南鹅湖。那天,我们豪气地包下一艘游轮,漫游在南鹅湖上,欣赏着碧绿的湖水、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享受着徐徐的湖风,品尝着老挝菜和“普少”随时倒满的“beer lao”。那一刻,不禁感叹,美好的人生不外乎如此。</h3> <h3> 南鹅湖有很多小岛,从高处往下看,比浙江的千岛湖还要壮观。我们的游轮在一个小岛做了停留,小岛边的湖水里,一群孩子在玩水嬉戏。游轮一靠岸,孩子们如同小猴子一般,唰唰唰,爬上了游轮顶层的平台。正当我们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的时候,那些孩子突然扑通扑通跳进了湖里,原来他们是把游轮顶层平台当作了跳水台。</h3> <h3> 岛上有人家,卖一些旅游产品,都是自己做的竹编产品。其中一家人正在午餐,看见我们便热情地招呼。男主人会一点汉语,连说带比地自我介绍叫阿炳,屋里是他们一家和朋友。阿炳专门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米阿”(在阿莱家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词是妻子的意思)和两个“普少”(阿炳的两个女儿)。阿炳邀请我们“哏比尔”(干啤酒的意思),虽然才见面,却与我们如同老朋友一样喝起了“beer lao”,让我们再次感受了老挝人的热情。<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万荣</h3><h3> 离开南鹅湖,下午便到了万荣。万荣在万象和琅勃拉邦之间。在万荣,才感受到这里是旅游地区,有一些开发的旅游项目,比如南松河漂流,比如跳水,比如卡丁车。</h3> <h3> 我们住在南松河旁边,旅馆的屋顶具有典型的老挝特色, 深绿色的琉璃瓦,屋顶是人字形的,因为屋面比较陡,看起来尖尖的。门口有一个廊道,以方便客人进屋前放鞋。门前是一个小的人字形屋顶,与旅馆的屋顶垂直型楔接。门锁是球形锁,多年没有用过球形锁锁门,有一点不习惯,钥匙上挂着很大一块木牌,透出一股古朴的气息。旅馆取名“dink”,不知道老板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或许是祝福住在这里的客人过好二人世界。</h3> <h3> 南松河旁边的山和桂林的山很相似,云雾起来,让人有一种走进桂林山水的梦幻感觉。南松河旅游的主要项目是漂流。晚上下了雨,河里涨了水,头天下午我们还走过的河堤,已经被河水漫过了,河水浑浊而急,便没有选择漂流。</h3> <h3> 于是,去了一个水上游乐的地方,听说那里有大树跳水。到了那里一看,游乐设施很简陋。大树跳水原来是有一棵大树斜伸在水面上,跳水的人爬上大树,把大树作为跳台来跳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水上秋千、冲水的项目。</h3> <h3> 回程的时候,看见路上有游客在开卡丁车,一下子来了兴趣,决定疯狂一次。卡丁车就是四轮的摩托车,有600ml和300ml两种车。本来是要选择600ml的,因为已经被人定完了,只好选择了300ml的。300ml的卡丁车整个行程35公里,全是乡村未铺装的道路。驾驶着卡丁车,在泥泞的路上奔驰,一路颠簸、一路泥水,衣服全部被泥水溅湿。道路的两边,是桂林一样的山,越往后面开,越接近山脚,一路犹如在山水画中行进。那天,我们享受着在宁静的山水中狂野奔驰的乐趣。<br><br></h3> <h3><br></h3> <h3>琅勃拉邦布施</h3><h3> “布施”,是佛教用语,指把财物施舍给别人。到琅勃拉邦来,去一次布施是必不可少的。布施的地点,有说安达市场的,有说夜市的,有说王宫附近的,我的头脑中一直很模糊。到琅勃拉邦当晚是在夜市吃的晚餐,于是顺便问了餐厅工作人员布施的地点,餐厅工作人员说就在夜市这条街上,早上5点30就要开始布施。本想住在夜市附近方便,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便选择了离夜市大约2公里处的友谊宾馆。</h3> <h3><br></h3> <h3> 万荣到琅勃拉邦大约180公里,都是山路,路况也不好, 颠来簸去地赶了一天的路,大伙儿都很累,想睡个懒觉。次日早上去,就只有我和老罗、老尹要去参加布施,早上4点50时起来,临近5点时,我到了宾馆门口,老尹已经在车里了。5点钟准时出发,到了夜市路口,天还没有亮。一下车便有人提着小桶子过来叫卖,小桶子装的是米饭,布施用的,10000老挝币一个。我和老尹一人买了一个,便坐在十字路口的板凳上, 等着僧人出来,准备布施。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来的人多起来了,看样子有韩国人、有欧美人,也有中国人。</h3> <h3> 天还黑漆漆的,只有头顶上几盏路灯发出昏黄的光,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布施的地点。想起昨晚饭店工作人员说布施在他们那条街,我和老罗看离5点30还有一段时间,便到昨晚的饭店门口看了看,也不像是布施的地点。这时,一位白发大娘提着米饭桶从一个小巷子走了出来,我们估计是去布施的, 便跟着大娘。大娘进了市场,因为天色比较暗,路又不熟,一进市场就跟丢了。我们在市场转了一圈,看时间马上要到5点30,怕耽误错过了,便回到了刚才坐的地方。这时天开始蒙蒙亮了。<br></h3> <h3> 不一会儿,一队穿着橘色僧衣的僧人,从正对夜市的街道出来了。年轻的僧人居多,也有年纪较大的,每人斜挎着一个金属的桶。僧人排成队依次从布施的人面前走过,布施的人便抓起自己桶里的米饭,放进僧人的桶里。之后,僧人向左转, 去了另一条街,我们也跟着去了那条街。这时我们发现,刚才我们布施的地方,布施者几乎都是游客,我们坐的凳子,是那些卖布施品的商家放的。这条街上,布施者全是本地人,他们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自己带一块布铺在地上,虔诚地跪下。布施后,又虔诚的双手合十恭送僧人离开。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刚才我们跟丢的那位白发大娘。</h3> <h3> 那天早上,一共有四队僧人接受布施,最后一队僧人接受布施后,便排好队,站在当地那些布施者的面前,诵经答谢。四队僧人中,有三队是接受布施的,第三次出来那队,是反布施,也就是将自己的米饭布施给路边那些布施者。这种做法, 寓意僧人既是被布施者,又是布施者。这一行动也是僧人对“布施”含义的完美阐释。持续了40分钟左右,整个布施活动才结束。</h3> <h3> 第二天早上,所有的人都来参加了布施,鉴于头天的经验,我们专门选择了当地人布施的那条街,更深刻地理解了布施行为。</h3> <h3> 老挝,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自然美景,但是,布施的文化,值得你去体会,参与布施活动,净化你的灵魂。来老挝,一定要去琅勃拉邦,去琅勃拉邦,一定要去布施。</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光西瀑布</h3><h3> 早餐后,去了光西瀑布。光西瀑布在琅勃拉邦城郊,离城30公里,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琅勃拉邦曾是老挝的国都,到处都是寺庙,游览都是以人文景观为主,光西瀑布是少有的自然景观。</h3> <h3> 光西瀑布景区,里面的道路基本上是没有整修的,很少有水泥梯步。沿着没有整修的林间小路前行,树都是高大挺拔的热带树,树林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只偶尔落下斑驳的光影。离景区大门约50米,经过一个小桥向右,是一个熊园,里面有黑熊。有游人逗引,黑熊发出咆哮,咆哮声便在林间震荡。过熊园往右又约50米,听见有水声,便知道瀑布到了。这里的瀑布是整个瀑布群的末端,水流量比较大,但因落差不大,瀑布显得平淡无奇。一路往前走,一路都是上坡,坡不陡,所以一路上的瀑布落差也不大,瀑布下面的水凼水流也不急,有游客便下到水里嬉水。</h3> <h3> 这样的上坡路大约走了两公里,到了一个稍微陡一点的坡,还没爬上坡,便看见远处有水雾升起,又有轰隆隆的水声,估计是大瀑布到了。一上到坡顶,瀑布便露出来了,果然是一个大瀑布,大约有十来层楼高,呈三角形。瀑布从山顶上垂直落到山脚,散开有二三十米宽,很壮观。走在瀑布前面的木道上,一阵风吹来,水雾漂起,一下子把衣服打湿了。</h3> <h3> 光西瀑布,说是在原始森林里,但景区行程很短。进了景区,不用走多远的路,就能观赏瀑布,这恐怕是观赏光西瀑布最大的方便。</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浦西山•王宫•香通寺</h3><h3> 第一次去浦西山很偶然。只知道浦西山可以观琅勃拉邦全景,也是观日落的最佳位置。但是不知道在哪里。</h3> <h3> 去布施的时候,为了方便记住布施地点的方位,我们把夜市附近一个最高的金色塔尖作为标志。第一次参加完布施,老罗说去看看那个有金色塔尖的寺庙。寺庙在山顶上,山脚下的门口,是一段特别陡的阶梯。一看到那段阶梯,我突然反应过来,这就是浦西山,琅勃拉邦城的制高点。</h3> <h3> 上浦西山的阶梯很陡,老尹有点不想上,好不容易才被我们鼓动上去了。那早上收获不小,收获了琅勃拉邦全景,也收获了赏景的喜悦。清晨,站在山顶,琅勃拉邦金色和赭红色的屋顶尽收眼底,琅勃拉邦城环绕着浦西山,河流环绕着琅勃拉邦城;外围群山环绕,晨雾在远处山间缥缥缈缈,琅勃拉邦犹如仙境一般。山上游人不多,但都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一位独自旅行的新加坡“普少”,让我们帮她拍照,老尹带的相机一直没用,我们便鼓动老尹为“普少”拍照,或许是“普少”让他找到了感觉,那天早上收获了很多美片。</h3> <h3> 山顶有一个寺庙,寺庙的尖顶就是我们作为标志的那个金色塔尖。寺庙里,一位“普少”面带微笑,斜坐在门口,那样子竟有蒙娜丽莎的感觉。</h3> <h3> 浦西山门口就是王宫,王宫本是历代国王的寝宫,后来为澜沧国开国国王法昂拥有。王宫名为“勃拉邦”,琅勃拉邦市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王宫金碧辉煌,光艳夺目,殿内装饰古雅华贵。王宫现在是个博物馆,可见昔日的大殿、议事厅、书房、收藏室、起居室等,里面有许多国家级的文物,是不允许拍照的。<br></h3> <h3> 而后,我们发现琅勃拉邦最著名的几个地方竟然挨得这么近,比如夜市、安达市场、洋人街,包括最后一天我们去的香通寺。去香通寺那天,我们老远看见一个塔尖,以为是香通寺,追着塔尖过去,到了以后才发现不是。后来转了一大圈找到香通寺,才发现也是在王宫附近。</h3> <h3><br></h3> <h3><br></h3> <h3><br></h3> <h3>结束语<br> 老挝之行,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是一次享受佛国的灵魂的旅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