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中国人的姓,大多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的后裔。</h1> <h3></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姓氏起源</span></h1><h3></h3><h1>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先祖伏羲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姓氏含义</span></h1><h1>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h1><h1>“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h1> <h3><h1>姓氏分类</h1><h1>中华姓氏分为单姓和复姓两大类:</h1><h1>①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如:“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h1><h1>②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7个(如: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h1></h3> <h3><h1>姓氏命名</h1><h1>以姓为氏</h1><h1>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h1>
<h1>以国为氏</h1><h1>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常见姓。</h1>
<h1>以邑为氏</h1><h1>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春秋晋国荀林父之弟采邑于智(今山西永济市),其后则为智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如尹、魏、韩等。</h1>
<h1>乡亭之氏</h1><h1>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h1>
<h1>居地为氏</h1><h1>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是以东门为氏。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h1>
<h1>先人字氏</h1><h1>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其他如高、刁、公、施等。</h1>
<h1>次第为氏</h1><h1>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h1>
<h1>官职为氏</h1><h1>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h1>
<h1>职业为氏</h1><h1>如巫、卜、陶、匠、屠等。</h1>
<h1>少民汉化</h1><h1>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等。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h1>
<h1>谥号为氏</h1><h1>如戴、召等。</h1>
<h1>赐姓改姓</h1><h1>如唐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明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常氏;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h1></h3>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154, 80, 0); font-family: PingFangSC-Regular;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6, 224);">作者简介:清明是《家谱实用大全》一书的作者。家谱实用大全包括卷一《总谱》、卷二《本宗祭祀神主谱》、卷三《本宗现存人口谱》、卷四《女儿出嫁流向谱》、卷五《本宗姻亲谱》和卷六《家谱指南》,全六卷,定价358元/套;还有单行本《家谱》,定价60元/本。家谱实用大全为古典明清时期精装版本,版面设计考究,记载内容翔实,融传统性、实用性、纪实性、珍藏性于一体。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第1版,2006年8月第1次印刷,ISBN7-226-03491-3。(详情请点击关注,浏览“发行《家谱实用大全》”专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