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落

<h3>重访山乡江口之三 一个人的村落 龙广洞村通山里自然村,是全村最高的村落,海拔达1100米。组长谢成甲,是中共党员。当年我们上门收农业税时,他一家人在地里挖红薯。他可能是喝了点烧酒,跟我吵了起来,还骂人。 廖九平主任介绍说,通山里只剩下成甲一个人了,都搬下去了,他夫娘在跟崽带孙。长期住在通山里的,只有成甲一个。下午一起做事时,我约他一起下来吃晚饭,说你来了。他却说,当年驾过你,不好意思来。听廖主任这么一说,我倒变得不好意思了。 山里的天气是不一样的。8月份的太阳也时常要9点10点才露脸。江口人自嘲说,我们这里离日头最近,但却最迟见到日头。 在廖主任家吃早饭后,沿着前几年修的陡峭毛公路攀升几百米,到达通山里,已经汗流浃背,白雾之下,山风徐来,担心感冒。 沿着挖机声响的方向,我找到了正在指挥推土的成甲,65岁的人,头发胡子已花白,脸色通红,老式手机挂在腰上,正宗山里老汉。 一丘两三亩的大水田,已经收割了七八分田,其中有二三分已推平做停车坪,剩下的拟改作鱼塘。我不解,一是水稻尚未熟透,怎么就割掉了?二是龙广洞村的稻田养鱼挺好,何必挖鱼塘? 成甲说,要做事,就肯定有损失。要趁挖机在,把路修好,就不得不割禾了,有点损失是正常的。另外,龙广洞养禾花鱼,越来越难了,要吃鱼,只能挖鱼塘了。 我还是不明白,成甲继续说,以前禾花鱼亩产有30多斤,现在有10斤就不错了。原因有三,一是屋里的猫吃了一些; 二是退耕还林后,种田少了,兽类蛇类多了,野猪光顾过的地方,禾和鱼都会搞光; 三是鸟吃掉一些,尤其是老鹰和白鹭,防不胜防。 成甲邀请我上屋里坐,马上吩咐夫娘烧开水,切西瓜。我记得他当年帮村民看管过一百多头牛,便问他养牛的情况。他说,前年有12头,去年还有8头,目前只有4头了。我问他为什么逐年减少。他说,牛要吃草,但退耕还林后,草越来越少了。牛吃不饱,也不长肉。原来牛自己往山上跑,现在变往山下走,因为山上的树越来越好了,林下却寸草不生。以前山上树下密不透风,现在是无处藏人了。我现在一个人一座山,自己种的禾苗也让牛随便吃。 还有,通山里原来有大片茶油林,我每年可榨上百斤茶油,每到收茶籽的时候,我们还请人守往。但现在茶油树被楠竹和树木后来居上了,树少了,茶油籽含油量也少了,也不用担心有人偷了。成甲说。 我们通山里虽然海拔高,但从古到今却是交通要塞。东通良田,南去永春,西连保和,北往郴州。7年前,人平集资两千,拉通了这条毛路。5年前,我起新屋,材料费3万多,运费却花掉5万多,但务工费基本没有花一分钱,都是附近村民来帮工,而且完工后,他们还支持我一万多元。去年放钢笼套住4头野猪,我自己只吃了半个猪头,其他都送人了,成甲说。 我当组长40多年了,还当过几年村里的计生专干。村民服我的行,就是服我虽然性格急躁点,但是做事雷厉风行。成甲说道。 我问成甲,为何一个人独守通山里。他说,年过花甲,就得为后人着想了。我不住这里,这次政府就不会把水泥路修上来。我不种田,政府就不会来投资农田建设了。人在,江山就在。人不在,江山就归动植物了。成甲叹道。 有人在喊成甲,我起身告辞。回望通山,大山苍茫。大山之上,人与自然合谐共生。<br></h3> <h3>见到老朋友,谢成甲聊得欢。</h3> <h3>聊到开心处,老谢甚慰。</h3> <h3>老谢门口的水田,周围竹木丰茂。</h3> <h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h3> <h3>通山雾境。</h3> <h3>人少了,牛见人也陌生了。</h3> <h3>森林、竹林中的稻田。</h3> <h3>通山,不是竹,就是林。</h3> <h3>龙广洞别致的东瓜。</h3> <h3>龙广洞圆东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