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笔记

独步悠然

<h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读陶渊明、贾岛的诗,总让我感觉,走进山水之中,便能寻访到世外神医,或是诗中谪仙。今日一家人于晨曦之中出发,走进浙北的崇山峻岭,冒充了一回寻医问道的“贾岛”。<br></h3> <h3>  刚驶过阳澄湖,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冒雨前行到浙北,天空才逐渐放晴。家里的小宝贝书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穿梭在盘旋的山乡公路,有清清的荷塘,湍急的山涧一路相随,水声潺潺声声入耳,菡萏亭亭脉脉含情。小书铭诗兴大发,先是背“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再是背“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后又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他说:“江南的风景真是太优美了!”我甚是欣喜,许诺他晚上一定点一盘冰糖莲藕,让他饱饱口福。</h3> <h3>  小书铭给我们的惊喜很多,等车徐徐驶入竹海,他又背起了李峤的《风》,因为他看到了“入竹万竿斜”的壮观景象。我问他什么叫万竿,他指着山上绿色的海洋说“就是有许多许多,就是无数,多得数也数不清”,不知不觉中,他居然懂得了什么是虚指。</h3> <h3>  山雨初歇,山林里蒸腾起缕缕轻烟,整个山林恍若拢着轻纱的梦。书铭的爸爸说山上有云,书铭立刻纠正说:“不是云,是晓雾渐浓”,接着兴致勃勃地再次背诵起来:“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h3> <h3>  也许是受到小书铭的感染,大家都起了兴致。看到山顶上的民居,书铭妈妈背“白云生处有人家”,看到车窗外飞速后退的青山碧水,书铭爸爸背“轻舟已过万重山”。<br></h3> <h3>  看到刺破岩石的翠竹,我会背“立根原在破岩中”,登山青山之巅,我会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h3> <h3>  半天的暴雨,让藏龙百瀑更是水声喧腾,气势如虹。长龙瀑布折为三叠,落差很大,今日尤为壮观,老远就听见它的声音,走近看,更是飞花溅玉,宛如蛟龙在林海中翻滚,把我的视线紧紧吸引。素有“小黄果树”之称的“虹贯龙瀑门”,今日更是水势汹涌,奔流不息,但因为是雨天,没有出太阳,我们没有见到传说中彩虹横卧的奇观。这一路处处有飞瀑流泉,时时听水声轰鸣,雨点湿透了我的衣裙,都顾不上了,只觉得一步一景,让人移不开眼睛,就是那长满青苔的怪石,也总是令人惊艳。神龟听瀑、千斤悬石,瀑瀑相连,石石相望,再有那蒸腾缭绕的云雾,实在是人间仙境。</h3> <h3>  一天征服了两座青山,微信计步是一万五千余步,心中难掩得意。这一天几乎没停过雨,顺着脸颊流淌着的,已分不出是汗水还是雨水。一路上有陡峭的岩壁,有狭窄的晃板桥,更多的是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的数百米的铁扶梯,被雨水冲刷得冰冷、滑溜,站在上面往上攀登,脚下是悬崖绝壁,让人心惊胆寒。然而这是上山唯一的通道,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到底。7岁的小书铭最了不起,一边跟刘先生编故事一边往上攀登。每次我们想在栈道旁的平台休息的时候,他总是欢欢喜喜、一鼓作气地继续爬,最后他和刘先生互相鼓励,第一个登厅。</h3> <h3>  因为天气原因,没来得及留下更多旅途剪影,但是这雨中的清山秀水,这雨中的诗歌派对,还有迅速成长起来的小书铭,成了旅行中最美好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