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科研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金华新世纪学校小课题研究培训之一

鱼得水

<h3> 教科研工作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也是教学实践工作的需要。“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教与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双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前“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提法。这就与孔夫子所说的“教学相长”理论相呼应了。那么课堂上师生教学相长的前提是什么呢?师生之间如何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呢?构架教学相长的桥梁就是“研”,通俗地说就是老师要学会反思,会教学回头看。</h3> <h3> 上学年新世纪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三项结题课题分别获得区级一二三等奖,实现课题获奖率100%。本学期在继续做好四项课题结题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即将参加高一级职评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申报市、区级课题。朱校长在第一次校务会议上要求每位教师申报校级小课题,做到有申报,有方案,有监督,有评比。</h3><h3><br></h3> <h3> 8月25日下午两点,学校邀请金华市教科所叶鑫军所长,来校作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专题报告。叶所长从如何发现研究问题,小课题的特征、如何确定选题方向、怎样确定题目,谈到课题名称如何修改,方案如何设计,到如何撰写课题报告和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小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既有理论的提升,也有个案剖析,让老师对小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h3> <h3> 通过聆听叶所长的报告,对教科研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收获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明白了一整套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新思路。</h3> <h3> 一、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h3><h3> 教科研寓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叶所长从女儿在家的一句牢骚话中发现研究的问题,继而追问问题的根源,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身边的问题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天天有、时时有、处处有,说明科研意识、发现问题的眼光很重要。</h3><h3><br></h3> <h3> 二、要有善于捕捉的能力。</h3><h3> 从小课题的自我性、情境性、随机性三个特征中,我们懂得课题研究依赖于我们的有效反思,要善于观察、随时记录;要学会讲故事,描述教育故事中的关键细节问题;要有捕捉教育时机的能力;同时要有整改问题的实际行动。</h3><h3><br></h3> <h3> 三、要有精准选题的技巧。</h3><h3> 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选题方向和确定题目。我们老师由于受教育理论水平的局限,往往难以将细小的点的问题上升到类的问题,不能从个案问题联想到倾向性问题,继而忽略了很好的研究课题。或者将一个小问题上升到很宽泛的主题,而无法聚焦问题的核心点,把研究主题模糊化。所以课题研究要选取合适角度,把问题具体化,概念边界要界定清楚,力求精准、规范、简洁。</h3><h3><br></h3> <h3> 四、先做自己专业的研究。</h3> 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一线熟悉学生、教材,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优势,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找准切入口,开展深入研究。 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在课题研究的“精”、“实”上下功夫,同时注意研究资料的积累。成果的表述要生动活泼,明晰流畅。<h3><br></h3> <h3>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进一步理清小课题研究的方向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学到了一些教改、课改新动向,获取了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带着问题进课堂,边教边研,教研结合,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提高教研水平不懈努力。</h3><h3> 照片提供 沈益郎</h3>

课题

研究

问题

教学

教科研

教学相长

如何

教师

教育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