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夜,闲来无事,漫步于公园之内。湖面上并不是那么平静,但望着水中的月亮,却感觉有一种别样的风韵。是张九龄笔下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吗?细细一想,不是。是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吗?思来想去,又有那么一点差别。不过,要说这月亮与当年让诗仙李白流连忘返以至于伸手去捞不慎落水的月亮有些相似,还真是很恰当不过。</h3> <h3> 要说这月亮就是几百年前让青莲居士和这个世界说再见的那一个,那它还真是罪孽深重哩!人人都知道,月亮从古至今就没变过。可为什么不同的人眼中、笔下的月都是不一样的呢?甚至一个人两次赏月记录下来的文章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心态。</h3> <h3> 豪放的刘禹锡可以让月亮和他一起豪放。爱喝酒的李老头更是可以赋予月亮与他同样爱喝酒醉酒的特点。同样,空灵的诗佛王维,现实的诗圣杜甫以及刻苦的诗奴贾岛等等……他们笔下的月亮又有不同的风韵。这应该也是心态在作怪吧。</h3> <h3> 想着想着,不觉已是二更有余。倏地一抬头:冼冼繁星的衬托下,花好,月正圆。</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张博睿</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8.25</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