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颐和园

快乐无限

<h3>如果说长城是雄浑壮观,那么颐和园的美可谓是秀色可餐了。它如一个婉约的少女,着一身淡绿的薄纱,染一身典雅的芳菲。</h3> <h3>在北京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是赶早的,我们一大早就排队等候进颐和园。脑海中闪现出各种版本的颐和园大门,时而高大上,时而清新淡雅。不知不觉中,眼前出现了许多的画舫。这才明白过来,我们今儿是要乘画舫走水路前往颐和园的。等待是最漫长的,在排队候船时,岸边迎面走来许多商贩,仔细一看,原来是卖帽子的,他们变着戏法,随便一翻,就是不同的样式,四五个商贩排排站,头上的帽子也跟着变化着,起先还以为是杂技演员,原来只是在推销五元一顶的纸帽。就这么看着他们耍,不知不觉地等待的时间就这么轻松地过去了。</h3> <h3>踏上画舫,准备起驾颐和园了。里里外外都是风景如画,碧波荡漾,缓缓地始向目的地。</h3> <h3>我们正目不暇接的时候,上来一个讲解员,原来我们现在经过的这条水路就是赫赫有名的“慈禧水道”。</h3> <h3>原来,慈禧水道是慈禧太后每年夏天去颐和园避暑的必经之水路。光绪十四年起,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新修好颐和园,她为了来颐和园方便,又疏浚了这条水道。颐和园是三分山、七分水、一亩田。慈禧坐马车去时,只能看到颐和园的四分之一美景。而乘舟游幸,远山似画、如入仙境,游船穿行于亭台楼阁之间,船在云中走,人在画中游。经讲解员介绍,慈禧一生曾32次去颐和园,多由此乘船。除慈禧外,还有光绪皇帝、皇后、阿哥、格格等才可随驾乘船。慈禧水道上"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秀美景色,除清朝皇亲国戚外,没人看见过。看来,我们享受的是皇家的优待。</h3><h3>据说,清朝时是严禁百姓在此河道上打渔、行船,慈禧画舫经过时,站在岸边观看也是滔天大罪,两岸有数千名护军沿河护卫。<br></h3> <h3>慈禧水道"是北京最古老的旅游线,个性鲜明、内容丰富,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br></h3> <h3>一路欣赏着昆明湖两岸的美景。难怪有人说,来北京一定要恶补历史知识,不然就无法感受北京城古老的历史文化了。</h3> <h3>瞧,那座有特色的桥梁就是十七孔桥吧?</h3> <h3>船停泊靠自己岸了,我们踏上了颐和园。它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皇家园林的结晶。它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风光绮丽、气象万千,湖山之美堪称寰宇绝景。导游将乾隆年间兴建清漪园至光绪朝修建颐和园的过程娓娓道来,我们驻足于颐和园殿宇之前,徜徉于假山和亭台之间品味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br></h3> <h3>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语文书本《颐和园》中提到的佛香阁吧?</h3> <h3>沿着河岸一路向前走,来到了文昌阁,这是一座两层楼的宫殿式建筑,内供文昌帝与仙童铜像它与万寿山西供的铜像共称“文武辅弼”。</h3> <h3>绕过文昌阁,佛香阁近在咫尺了。昆明湖岸边的荷花似乎也更加风姿绰约?一阵清风拂过,荷叶娇羞地遮住了半边脸。</h3> <h3>仁寿殿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br></h3> <h3>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br></h3> <h3>长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颐和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br></h3> <h3>看看,这幅画是哪个典故?</h3> <h3>由于时间久远,廊内的画有些已经破损,不要觉得模糊,模糊不清的才是真迹,那些看上去清晰的都是后来重新绘的。</h3> <h3>唉,逛了半天本宫也乏了。坐下来歇歇脚。能这么翘起二郎腿还不被定罪的可以算是皇上的宠妃了吧?</h3> <h3>这位嫔妃,行不露足,笑没露齿,却戴着墨镜,那西方的玩艺儿皇上能准么?</h3> <h3>有人告诉我们如果要拍照,站在排云门前来一张,背后是万寿山,转个身再来一张,是昆明湖,颐和园的美景都尽收囊中了。不愿拍照的小子们听到这话倒是很配合,虽然姿态不一,也算是合影留念吧!</h3> <h3>颐和园真不愧是皇家园林,美不胜收!不枉费我们起个大早。</h3> <h3>下午我们去首都博物馆。还是老江提名的!</h3> <h3>二楼主要为景德镇陶瓷,2015年去江西时已欣赏过当地的陶瓷,京城有的乡下也有。</h3> <h3>陶瓷工艺流程还是比较值得收藏的。</h3> <h3>三楼的主题是京城旧事,有北京风味!</h3> <h3>当年北京百姓家的洞房。</h3> <h3>看到这儿是否想起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节,如图,把当时的节日气氛渲染的唯妙唯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