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新馆终于在从1936年就开始矗立于杨浦区黑山路181号,原上海市市立图书馆原址修建竣工,承蒙邀请先睹为幸。
80多年岁月在高耸的墙楼下悄然逝去,曾经远东最恢宏的老图书馆终于迎来了凤凰涅槃。<br></h3> <h3>从2015年中伊始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土木工程与装修,以修旧如旧的工艺,将原先图书馆里珍贵的彩绘、琉璃瓦、水磨石、红缸砖,孔雀门等最大限度地以原样进行修复,并历史性地完成80年前原始图纸上没有实现的部分。<br></h3> <h3>根据上海市文物局的要求,原市立图书馆建筑有七个地方是需要原样保留的,包括屋顶琉璃瓦、椽子和斗拱、外墙板、彩绘壁龛、红缸砖、水磨石和孔雀门。而其中彩绘修复是最艰巨的工程。馆内彩绘遗存的痕迹非常少,仅在一楼大厅的两个壁龛里尚存。整个图书馆内近2000平方米的彩绘,由十几位有30年工作经验的画师用了半年时间,以画唐卡般的细腻笔触来精心绘制。<br></h3> <h3>此处就是唯一留存80多年前雕梁画栋的彩绘,因为此地原先有墙封闭,在装修工程进行时打开墙体才被发现,由此也成为后继彩绘的当然模板。</h3> <h3>说起市立图书馆的历史,不得不提起上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计划”。由于市区土地大多被各国租界所占据,华界土地已不堪使用,1929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划定闸殷路以南,翔殷路以北,淞沪路以东,预定路线以西的江湾一带约7000亩土地为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在该区域里相继建成了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大厦、市立图书馆、市立博物馆、市体育场。“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城市规划,但后来抗战爆发,计划搁浅。目前,该区域内仍保留着旧上海市政府大厦、市博物馆、市体育场、市图书馆等一批历史建筑。被人们称作“绿瓦大楼”的市政府大厦成了上海体育学院的主楼;旧上海市体育场化身今天的江湾体育场;旧上海市博物馆成为长海医院的影像楼;不远处的旧中国航空协会,俗称“飞机楼”,也在今长海医院内,成为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而当年的市立图书馆,则一直空置了近20年。
<br></h3> <h3>市立图书馆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董大酋设计,1934年开工,1935年完成。当时由于经费的原因,董大酉的“井字”布局设计仅完成了一半的体量,仅呈“工”字形,于1936年9月投入使用。
然而“生不逢时”的图书馆开放未满一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建筑作为同济中学的校舍使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同济中学迁出后又空置二十多年。建筑颓圮,满园荒草,整体几近废弃。<br></h3> <h3>董大酉1929年其被正式任命为“大上海计划”主任设计师时,时年仅30岁,可谓是当时中国建筑界的天之骄子、青年才俊。之后,他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现代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董大酉当时所设计的一系列建筑均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典特色,试图将西方的近代建筑工艺与中华传统概念相融合,旧上海市图书馆亦为其重要代表作之一。</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正中的门楼为歇山二重檐式,黄色琉璃瓦覆顶,附以华丽的檐饰,四周是用石栏杆围绕而成的平台。若远看,大楼整体如同中国式传统庙堂。馆舍采取钢筋混凝土的防火构造,四周是人造石砌筑的外墙,还配有祥云花饰装点期间。
图书馆大厅、借书处、陈列厅的等,内部装修均为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红色的柱子,天花彩画藻井,但也融入了西洋风格的现代装潢。根据当时报刊的描述,这座图书馆内部大厅全部铺着大理石,原型立柱全部镂空雕花,显得“非常洋气”。现在想来,在当时经费受限,外敌当前,国家内乱不宁,尚且还能如此看重文化教育实在殊为不易。</span><div><span style="font-size: 17px;">
</span><h3><br></h3></div> <h3> 作为20世纪30年代“大上海计划”中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这座“图书馆”历史悠久,自1935年建成以来,已在五角场地区蹉跎了80年,如今,经过重新扩建并基于完全现代化改造的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巍峨耸立,终于又名符其实的成为了一座图书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br></h3> <h3>全部照片为手机拍摄,部分历史照片取自网络,红酒仁兄提供大厅全景照片数帧,特别鸣谢!</h3><h3><br></h3> <h3>THE END<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