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海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数学特级教师顾泠沅是海派数学文化形成的亲历者,他觉得,上海的数学教育改革行动长期坚守并正确处理着两大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发展的根本、教师有重要的帮助指导作用,两者不可偏废;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中,保证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br></h3> <h3>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点评表示,海派数学的教学特点,就是遵循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现在有些教师上数学课不教概念,不重技能,只注重解题技巧。这样的教学不能把握数学本质,学生也不能真正掌握数学,最终反而不利于考试。史宁中说,希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简单且能引发思考,要抓住本质且能有效拓展。
</h3><h3><br></h3><h3> 初中数学教研员刘达介绍说,上海从2011年起形成了主题教研的模式,通过每年对一个主题的挖掘和持续的实践来形成经验。回顾这些年教研活动主题关键词的变化,总结得出数学阅读是问题驱动,数学交流表达是明确的抓手,通过聚焦课堂产生对话理解,并抓住“学科育人价值”这一课程育人核心。刘达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和教材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感受同学的见解与交流的喜悦。<br></h3> <h3> “海纳百川、广泛汲取,精耕细作、实践融合”。没错,上海所有课堂里的中小学生,都无一例外在接受着这样的数学教育。解开海派数学文化成功的密码,或许也能获得一把了解上海基础教育领先全国的“秘境之匙”。<br></h3> <h3>我的作品</h3> <h3>向罗老师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