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你,我的故事从此慢慢说开——写给吉大师院附小的一封信(秧婷)

Sandyctd

<h3>亲爱的附小: 请你听我慢慢说。 曾经读到过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而我遇见你,则有了未来的故事。<br></h3> <h3>  也许你暂时还不认识我,不过没关系,于你而言,我是一位普通的新老师;但于我而言,为了遇见你,我努力了整个夏天,个中滋味,甘苦自知,但幸好遇见了!我想我会努力让平凡的自己成为你故事里的人,不负我们的遇见。<br></h3> <h3>  “八月最强音,附小新起航”2018年秋季吉大师院附小新教师培训会让我对这个大家庭有了初步认识。<br></h3> <h3>  在这里,我认识了有智慧、有担当、有魄力的王中华校长,也认识了有才华、有能力的杨玉湖、龙琳两位主任,以及年轻帅气的大队辅导员符韬老师。<br></h3> <h3>  在新教师培训活动开班仪式上,王校长代表附小热烈欢迎新教师的加入,并细心提醒大家要迅速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站好岗位,调整心态。多一份坚守,少一些观望;多一份热爱,少一些倦怠;多一份责任,少一些推挡。这样才能踢好头三脚,打开新局面,才能被学生和家长认可,享受教育的快乐,为自己积蓄能量,为学校贡献力量。并对全体新教师托付以希望,希望我们坚守一个本色,即教师本色;办好五个角色:要做一名“行者”行者无疆、要做一名“乐者”乐者无忧、要做一名“学者”学者无限、要做一名“智者”智者无惑、要做一名“读者”读者无碍。虽然我不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已有了三年的教学经历,但听了王校长的一番话,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要像毕业生教师一样充满热心,要像孩子一样充满童心,要像母亲一样充满爱心,要对学生充满善意,要对家长抱以诚意,这“三心二意”将会一直伴着我在教师道路上前行。 开班仪式结束后,王校长以《成长教育在附小》为主题的讲座带领我们认识附小。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它就像看电视剧一样,精彩动人的情节最能吸引人的眼球,听故事即看人生。王校长是有故事的人,他从自己年轻时期在保靖县从教说起,每天早上翻越三四个小时的山路上班,把老旧的教学楼改建成耕地种植经济作物柑橘,用智慧改造学校,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王校长来到附小已有十多年了,在他的带领下,附小教育一直领跑自治州小学基础教育,到如今,附小有了新纪元的发展。听了王校长与你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你精彩纷呈的未来。<br></h3> <h3>  其实在附小最先认识的是杨玉湖和龙琳两位主任,今年的教师招聘工作,让他们的暑假一直处于忙碌之中。 先来说说杨主任吧,一开口便能让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当然这不仅因为他经常给大家播送重要的通知,更是因为他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诗人般的谈吐与气质。作为大会的主持人,他总能把开场白和结束语说的那么有诗意,颇似画龙点睛之笔,只要稍留意,他的微信朋友圈更是充满诗情画意,不愧是附小公认的才子。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杨主任让我看到了附小人的文化气韵。 龙主任更多的是在幕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超好的耐心。因为教师招聘工作过程中,新老师们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人答疑解惑,而龙主任就是做着这份释疑工作。有一次因为咨询档案的问题,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她细致入微地解答,并不时细心地安慰我让我不用担心,我相信她当天已经解释过无数次相同的问题了。不仅在电话里,微信上也是,只要有问题问她,她准能给你解答,是她诠释了附小人的细心与热心。<br></h3> <h3>  新教师培训会第二天的下午,是由附小的大队辅导员符韬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以《附小一日常规》为主题的班级管理讲座。说实话,刚看到《附小一日常规训练细则》的那一刻我真的有点儿被惊到,细则里详细列举了一天当中从入校到放学后学生与老师应该遵循的规则,这是我之前从没见过的。符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逐条给老师们解读细则,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给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们在班级管理上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这些细则,才能使校园安全,校园文明有所保障。其实这对新老师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些细则好比法律条文,让我们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r></h3> <h3>吉大师院附小一日常规细则</h3> <h3>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你给我们带来的来自当地的、全省的甚至全国的优质资源。 新教师培训的第一天,我认识了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徐卫良教授。认识她让我明白了一个老师如果有好的教学方法,便可以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徐教授便是用她的好方法管理好近两百人的教师活动课堂的。她以《打造幸福团队 建设爱的教育》为主题,与新老师们一起开展了教师团建活动。我们所有老师以手中的船票(一张完整照片剪下的一部分)寻找各自航船的队员建舱,准备踏上一条美丽的航线。我拿到的船票是一棵树的一角,有了这个线索,我拼命的寻找我的小伙伴,一棵高大美丽的雾凇图让我们遇见了小组成员,并以最快的速度顺利完成了建舱活动。<br></h3> <h3>  我们以“暗渡陈舱”号开启了航行之旅,舱长罗玉媛,舱员有包括我在内的11名小伙伴。大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设计舱报,大家有的画图,有的想口号,有的负责排版,集思广益,最终我们以主图案哆啦a梦、“出奇制胜,破浪前行”为口号、“不抛弃,不放弃”为原则的舱报诞生了。由于没有经验,又是第一艘上台展示小组文化的航船,所以有很多不足之处,徐教授以她的智慧帮助我们进行补充,化解了临场的尴尬😅不过转念一想,这不正像教育一样吗,都是充满遗憾的艺术,我们小组也算是抛砖引玉了。<br></h3> <h3>服装制作中</h3> <h3>  有了我们的抛砖引玉,接下来的小组果然渐入佳境,一组赛过一组的巧妙创意,一组超越一组的现场展示,一场精彩过一场的即兴解说,由衷地感叹大家的创意,为大家的精彩呈现点赞👍<br></h3><h3> 接下来的“甲板T台秀”更是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br></h3> <h3>服装展示</h3> <h3>  新教师培训会的第三天上午,我认识了来自广东省南海区狮山镇教育局的刘习洪老师,他是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重要成员、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家校共育项目负责人,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提供了一场家校共育理念的大餐《立德树人大背景下 家校共育创新开展的方法和策略》。 在家校联系日渐紧密的今天,这场家校共育的师德讲座,可以说是给年轻的班主任们雪中送炭。他把家校共育分为四个重要阶段,即班级规划、活动教育、家长互育、家长共育阶段。在四个重要阶段里,巧妙地嵌入了自己的创新理念。 在他的分享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童眼看世界”。刘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为了管理好班级,他把全班学生的作文一个一个字地敲成电子文档,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作文档案,发布在班级博客里,要求家长们每天看看孩子的动态。因为他,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得到真实记录,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家长们因他的用心而感动,主动提出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要为班集体做些什么。渐渐的,他的班级家校关系相比其他班更紧密了,在家校共同的努力下,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本刊物《童眼看世界》。<br></h3> <h3>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每周一字”,刘老师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用他的智慧提炼出本周的主题字,写在黑板的一角。不得不佩服,刘老师的字写得真漂亮,孩子们每天看着黑板上的主题字,不仅可以受到字义的警醒,还能得到书法的熏陶,以至于他班上字写得好的孩子数不胜数,真是一举多得!<br></h3><h3>此外,他的家校共育理念还有“书法成长之路”、“户外生存大挑战”、“重走红军路”、“我们的成长”、“每日一星”等部分,也是让人看了肃然起敬的创新之举。 在听了刘老师的分享后,我很想问他累吗?不言而喻,答案是肯定的累,但累过之后有超越他人的收获,所以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刘老师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事培育学生,他以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思考付诸行动,知行合一,让他的学生终身受益,让家校共育的有效理念得到推广,最终能惠及更多的孩子,这是一个教育者特有的情怀!<br></h3> <h3>  本次新教师培训会,还听了优雅亲切的舒暖老师给我们解读教师职业规划《内外兼修 让生命精彩》,让初为人师的新教师找到了路。<br></h3> <h3>  活动的最后一场讲座是来自自治州语文教研员彭碧莲老师的《语文那些事》,带我们一起解读语文教材,让所有语文老师受益匪浅。<br></h3> <h3>  亲爱的附小,我们的遇见才刚刚开始,我便有了这么多美好的经历,谢谢你的馈赠,谢谢你静静地聆听。这是一个美丽的遇见,我们的故事待续…… 祝: 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故事里的人秧婷 2018年8月25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