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80后华星

<h3>一、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   一位带着孩子刚从中国来到美国的妈妈,在当地为三岁半的女儿寻找合适的幼儿园。她首先来到一家众多朋友推荐的、口碑最好的幼儿园,在了解该园的基本情况后,她问园长:&nbsp;&nbsp;“你们幼儿园会教孩子什么程度的文化知识?”园长回答:“我们主要教孩子正确的行为和规则,老师会读书给孩子们听,但是不会教授具体的知识。”   妈妈心想幼儿园不教知识送孩子来这里干什么!于是又找到了另外一个幼儿园,问了同样的问题,这家幼儿园的园长回答:“这个年纪的孩子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老师会培养孩子与别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三岁的孩子不是通过书本学习,而是在玩中学习。”   虽然两个幼儿园园长的说法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她又找到了第三家幼儿园,这次先跟园长挑明了自家的孩子已经认字、会数数和做简单加法了,幼儿园会不会提供后续的文化教育。园长说:“你考察什么是好幼儿园的标准只有一个:他们会让几岁的孩子就干几岁孩子的事儿。三岁的孩子就该像个三岁的样子,整天玩,在玩中学,而不是像个五六岁的孩子一样去学字母和数数。”   中国妈妈暗中叹气:真是一蟹不如一蟹。   在美国找不到那种小孩排排坐着上课的幼儿园。这里的幼儿园在三四岁之前根本就不教什么文化知识,他们的培养重点是放在孩子的整体发展上,对孩子抓得最紧的是孩子的行为规范、礼貌及好习惯的培养以及怎么样正确地与别的小朋友相处,比如,孩子之间要互相帮助、分享玩具、不能欺负弱小、使用礼貌用语等等。   三猪四岁左右时,去的是只有半天的学前班,我每周一次到班上做义工,亲眼所见孩子在里面的活动情况。那真是变了花样的就是玩儿,刚进门挂好书包和衣服,大家团团坐,一起唱歌跳舞,老师给孩子们读书讲故事;然后,小朋友们一起做“数学”,就是完成一张作业,比如,左面是不同数目的动物,右边是数字,让小朋友将动物和数字画线连接起来,或者一幅图中有各种形状的东西,让孩子们把东西和它所属的形状连上线……之后大家穿上外衣到室外活动,幼儿园有个小操场,里面有滑梯、秋千、攀登架等。回来以后吃点心喝饮料,大家一起做手工,手工之后是自由玩耍时间,孩子们在屋子里分成各种玩具区的地方随便玩。最后,大家聚集在一起,唱歌做游戏准备回家。<br></h3><h3><br></h3><h3>二、幼儿园里的社会交往学习   我曾经见到一件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印象非常深刻,从老师在这件事的处理中可以看出他们教育的重点在哪里。   一天,我和孩子们围在桌子边上做手工,做完后,一个叫艾米丽的小女孩对旁边的小男孩梅森说:“我不喜欢你做的东西,一点都不好看,你看我做的多漂亮。”梅森正兴高采烈地举着自己的作品左瞧右看,一听艾米丽这么说,立即塌下了脸,嘴角瘪了起来,跑到老师跟前告状:“老师,艾米丽说话伤害了我,我感到很难过。”   老师走过来,向我了解情况,得知梅森告状属实,老师马上就对艾米丽说:“你不能对别人说这么不好听的话,太不尊重人了,你要向梅森道歉。”艾米丽争辩说:“他做的就是不好看,这是我的看法,我可不想撒谎。”   老师听了这话口气变得严肃起来:&nbsp;&nbsp;“艾米丽,这不叫撒谎,这是是否尊重别人的问题,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你用不着当着梅森的面说出来!”停了停又说:“我们向来提倡诚实,但是绝对不能够去伤害别人的感觉。不管梅森的作品在你眼里是否好看,都是他努力做出来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我现在说你的作品很难看,妮可做的比你的好看多了,你会是什么感觉?”   艾米丽听了低头不语。   老师接着说:“你说的话已经伤害到了梅森,你一定要道歉。”艾米丽小声向梅森道了歉,梅森一副释怀了的样子,扭头跑开玩去了。 在我看来,梅森的“作品”确实是比较差的,艾米丽的还有其他孩子都做得更好看些。可是,显然老师更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而不是具体的成绩。 后来老师做总结时,在手工活动这一项给了梅森一个贴纸,相当于我们国内幼儿园的小红花,贴纸积攒到一定数目可以换小玩具。我想老师这么做是有意在弥补梅森受到伤害的自尊心。   这件事到此还没有结束。等到放学家长们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特意叫住了艾米丽的妈妈,告诉她艾米丽今天对别的小朋友不友善,说话伤人,让小朋友很难过,希望家长在“尊重别人”这个问题上对孩子多下些功夫,要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比别人做得好的欲望,但是不能以伤害别人感觉的方式进行。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因为这是孩子未来进入社会最需要的。而尊重别人是人际关系中的基本要素,所以老师极其重视这一点。<br></h3><h3><br></h3><h3>三、在幼儿园里了解大自然   美国的幼儿园还教孩子认识大自然、认识周围世界。有一天,我和孩子们到商场买东西,结账时,收款员问我装东西想用塑料袋还是用纸袋装,还没等我说话,上小学的女儿抢着说:&nbsp;&nbsp;“妈妈,要用纸袋,环保。”她在学校里学过很多环保方面的知识,知道纸袋环保。令我吃惊的是四岁的三猪在一旁也跟着附和:“不能用塑料袋,不消化。”   买完东西,我问三猪:“你刚才说塑料袋不消化是什么意思?”   原来,他在幼儿园里做过一个实验。老师领着孩子们在幼儿园外面的土坡上挖了几个坑,分别埋下了塑料袋、香蕉苹果皮、碎玻璃、废纸还有菜叶,做上了记号。几个星期后,又领着他们把埋下的东西挖了出来,看看都有哪些变化。果皮和菜叶都快被土壤吸收了,废纸的变化也很大,碎成了小末末,但是玻璃和塑料袋却毫无变化。老师因此告诉孩子们,土地不能吸收消化塑料袋,也不能吸收玻璃,所以不能乱扔。而且,碎玻璃会扎到人和小动物的脚,一定要回收。而塑料袋不能被土地消化所以会污染环境,要尽可能少用。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对于土壤消化什么垃圾不消化什么垃圾印象深刻,对于如何保护环境有了直观的感受。   春天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准备了一排小花盆,买来一大包花土还有种子。先让孩子们在花盆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教他们在花盆里放上土,再把种子埋进去浇水,告诉他们十天后再来观察有什么变化。   后来,孩子们种的花都冒出了芽,他们每天进门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自己种的花有什么变化,老师教他们怎样判断是否该浇水了,让他们自己浇水照看各自的花。陆续地有花开了,小主人每次看到自己的花又开了一朵都会喊老师和小朋友来看,那神情别提多自豪了。老师让每个孩子举着自己种的花照相,把照片贴到了教室外面的墙上。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既学习了花的生长周期,又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还有责任心。</h3><h3> 四、幼儿园里的文化教育   幼儿园还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这个文化不是指认字算术这些知识的教育,而是让孩子了解国家民族的文化。比如每个法定节日前,老师都会用最简单的语言介绍相关的历史,让小朋友知道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活动,还会让他们做相应的手工。比如国庆节做小国旗,母亲节给母亲做卡片,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介绍人人平等的概念,感恩节孩子们就做火鸡模型。   美国幼儿园还注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教孩子们爱妈妈爱爸爸,爱兄弟姐妹,对穷人对残疾人要给予同情和帮助。我还保留着三猪两岁时给我做的母亲节礼物,幼儿园老师提前让妈妈把自己的手的形状描在一张纸上。装到孩子的书包里带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老师帮着孩子把自己的小手也描了下来,妈妈的两只大手罩着宝宝的两只小手,中间是一个红心,表达了爱的情感。这些都做在一张粉红纸上,老师给上了塑,可以永久保存下来。   三猪的幼儿园是在一个教会的大楼里,有一次,老师领着孩子们到楼外面的小操场去玩,在走廊里遇到一个人坐着轮椅,从另一侧走廊过来,也准备往外走。我来到门口打开门,站在一侧把住门让孩子们出来,却发现两个老师让小朋友们都靠墙站住不动,让出路来给后面的残疾人,让他先走。在美国,人们看到带小孩的都马上会给小孩让路,而且,那位残疾人还在我们大队人马的后面,但是,老师就是要教育孩子任何时候都要给残疾人提供方便。甚至在提到残疾人的时候,他们都教孩子避免说“残疾”一词,要用“腿脚不灵活”&nbsp;&nbsp;“不方便”等比较委婉的说法代替。   美国幼儿园也会教孩子文化知识,比如让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认识字母,认识各种职业的人物,他们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工具等等,让孩子认识形状,简单理解排列组合归纳统计等数学概念。   但是每个幼儿园也不尽相同,有的会教文化知识多一些。我的邻居有一次给她儿子换了幼儿园,原因是原来的幼儿园教文化知识太多了,她不喜欢。她说那个老师竟然教四岁的孩子加法,简直太疯狂了,这样下去会把孩子教傻了。那个幼儿园老师尝试教了孩子们五以内的加法,家长不仅不高兴不感激,还认为这是“疯狂”的行为,和我们现时中国社会普遍要早早教孩子算术的观念真是截然不同。   我了解过的美国幼儿园都不让孩子背诵任何东西。他们认为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学习已知的知识,而是学习探索未知知识的方法。过早地让孩子背诵和记忆会毁灭他们创意性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他们更注重把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社会产生兴趣,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充满好奇。   爱因斯坦曾经说:“百科全书能查到的东西,我都不记。”体现的就是这一教育理念。   总之,美国的幼儿园保护孩子们的童真,引领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整个世界。对他们进行的是真正的人文教育。</h3><h3>   <br></h3> <h3>(摘自《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漓江出版社2010年8月版,定价:25.00元)<br></h3>

孩子

幼儿园

老师

艾米丽

梅森

小朋友

知识

园长

塑料袋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