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后,高考不分文理。(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发布)

福慧园

<h3>高考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每一次的变化都意味着我们在高考备考路上的调整。 8月23日《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炉,作为首都的北京已经开始执行了。 此次公布的新方案还提及,在部分市属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综合评价录取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其中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 高考不分文理,采用3+3模式 据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0年起,统招录取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新高考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三科总分450分。<br></h3> <h3>新方案下高考总分值及构成 等级性考试科目(六选三)每门科目满分100分,三科总分300分。本科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 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br></h3> <h3>(新方案下高考总分值及构成) 自2017年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成绩计入高考。 这也就是俗称的“6选3”选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英语听力一年两考,2021年起增加口语考试 此外,根据国家有关精神,本市进行外语听力一年两考改革试点,从2018年高考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前一年12月和当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br></h3> <h3>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取最高分计入总分 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 新高考等级考试分5等21级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等21级。<br></h3> <h3>等级性考试成绩五个等级,细化21级 只有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才能选择参加对应科目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为A、B、C、D、E共5等,其中A等占15%,B等占40%,C等占30%,D等占14%,E等不超过1%,各等各级比例按最接近比例确定。<br></h3> <h3>考生成绩按照所处位次占比赋分 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时,每科成绩由5等细化为21级。 其中,A1级比例占前1%,赋分100分,E级赋分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考试时间上,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此后每学年组织两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成绩当年有效。这也意味着北京市的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并未如浙江方案中的可以参加两次选考,取最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中录取参考 同时市教委强调,要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br></h3> <h3>综合素质的五个方面 评价结果以《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试行)》的形式呈现,设A、B、C、D四个等级。评价报告册及等级经公示后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 引导学校教师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淡化分分计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市教委表示,突出实践导向,增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权重,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养。 填报志愿 以前高考分文理科,在填报志愿时受限很大。现在新高考政策下,6选3模式,考生可选组合多达20个。 填报原则:所选科目与专业要求一致即可报选该专业。<br></h3> <h3>高考录取批次合并 2019年起,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