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颐和园,雕梁画柱世界廊,依山傍水皇家苑。<br></h3> <h3>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园区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h3><h3>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h3> <h3>王府井,时尚与历史并存,物质与精神同在!</h3> <h3>一座恭王府,半个清代史……</h3><h3>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br></h3> <h3>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5200多余亩,150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几代人的续建,使其成为中国园林中的奇迹。圆明园成为清朝皇室的最好,满清的皇帝与重臣,每到盛夏时节都会来这里办公,故圆明园也称“夏宫”。但是,圆明园现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只是一片废墟。<br></h3><h3>即使是废墟,也如此美丽,那么,它的前世该是如何惊艳啊?圆明园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几代的中国人都希望看到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br></h3><h3>如今,圆明园已经矗立在国人心中,就像废墟里那烧不烂的石头,在一遍遍地提醒世人,有形的园子可以被人烧毁,但是,无形的精神永远不能倒塌!<br></h3> <h3>天安门前的华表石柱,富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神韵。<br></h3><h3>北京天安门前的石狮子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就像忠诚卫士们守护着安全。<br></h3><h3>北京天安门前的警卫官兵在夕阳的余晖中军姿挺立,守卫着安宁。<br></h3><h3>华灯初上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少了白天人流的熙熙攘攘,更多了一份肃穆庄严。<br></h3><h3><br></h3> <h3>启功先生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这八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对北师大全校师生的期望和要求。
启功先生讲他对这八字的理解时说:
“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仅仅具有还不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校训讲得明白,是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而师表的标准,我们能理解,绝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的。
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世界上、社会中的模范。这种模范,不用等待旁人选举出来,自己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但是每位师生都生活在自己的前后、左右无数人的雪亮而公平的眼睛中。”<br></h3> <h3>学习的意犹未尽中,可以说我是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的,而这就像潺潺的“源源活水”,充实自己的心灵,也必将指引我不断的汲取、反思、实践和提高,这是一段短暂而又幸福的成长之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