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忆

一叶知秋香

<h3>题记:世间没有哪一种饮品,既可以粗枝大叶的扔进瓦罐陶钵,随意搁在田间或地头,供下里巴人牛饮用解渴;亦可以银针芽尖入银壶瓷瓯,静心摆设于幽室朝堂,阳春白雪,一杯一品,一期一会!<br></h3> <h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富甲一方的好友, 茶室就好几处,室内高悬名师佳作,焚香茗琴。泡茶台最次的是鸡翅木明清中式几案,贵重的是黄花梨的原木……</h3><h3> 器皿不乏景德镇的手绘青花、宜兴的紫砂、南平的油滴建盏,还有玛瑙瓯、碧玉斗!连茶托都是日本带回来的紫斑黄铜,贵气逼人。<br></h3> <h3>  茶室的茶不是三坑两涧的大品牌小产区的精致茶;就是名家小众的定制茶!满室高档茶自带的蜜香、果香、花香,馨香四溢!好友常常与各色神仙贤达观汤色、闻茶香。一杯一品,一期一会。<br></h3> <h3>  可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孩提时代,农忙秋收时节,随意搁置在树荫底下的粗陶大罐中浸泡着的带着粗枝大梗的野茶:撒上一把盐,一碗下肚,浑身的酸疼疲累都被治愈了!</h3><h3> 要知道,就是这样的粗茶也不是天天都能喝上的。只有这三伏天,双抢农忙时分,才管饱里喝。平日里只有家里来了珍贵的客人才会冲上一壶、娃娃们也只能抿上一口。</h3><h3> 粗茶其实是很涩口的,但儿时的珍稀,反而成为好友茶饮中最珍贵的回忆!</h3><h3>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粗茶淡饭的回忆,应该是好友一路走来成长的最好的注脚了。</h3> <h3>  而我,最钟情于桂花乌龙茶,大概亦是童年的温馨回忆:</h3><h3> 我有很深的桂花情节:幼时的我在一所宗祠改成的小学度过了学前的童年。宗祠叫卢氏宗祠,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大姓,明清到民国都是出文官武将的大族,文革后宗祠被改成了学校。<br></h3> <h3>  宗祠内的古柏和桂花都是有年头的。尤其是宗祠前厅门口两侧的桂花,具体年代已经无从考究,但枝干壮硕,三俩个个大汉张开双臂才能合拢,想必年代久远。</h3><h3> 我们姐妹仨就住在其中一株桂花树下的小屋。桂花盛开的金秋时节,我每天都在桂花的芬芳中醒转,那种安逸、平和、祥谧的幸福感,无以描述……<br></h3> <h3>  到了桂花开得最盛的时节,各家各户都会在地上铺上宴席圆桌大小的竹簸箕,用竹竿把桂花打落下来、阴干。</h3><h3> 记得生活考究的奶奶会在冲泡绿茶时丢上一小撮:金色的桂花与碧绿的茶叶在杯中起舞,香气追逐茶雾弥漫开来,给贫寒的生活抹上了一抹亮色!这是我生活美学的初步启蒙吧!</h3><h3> 茶已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那年刚入春的厦门,我们还蜗居在那破旧不堪的小居室,那阵子连日的阴雨滴滴答答。倒春寒的厦门,室内比室外还要冰冷!和稚儿两厢对望,孤儿寡母甚是清寒!毅然起身起风炉,玲珑的橄榄炭慢慢的煨着那一陶壶的水。珍珠大小的气泡沸起时,提梁灌水入紫砂,冲上一泡桂花乌龙茶,花香馥郁,岩骨花香!</h3><h3> 握一杯在掌心,轻轻地嘬上一口、热气由喉入胃,一点点的温暖整个身心,和儿子一起窝在炉边,翻上半卷书,<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清冷的斗室都被暖化开来……</span></h3><h3> 已经记不清茶熨贴过多少次,助我抵过了多少个脆弱的一瞬之间!</h3><h3> “天地再大,我只需那茶巾方寸之间!”</h3><h3> “生活委实很苦,但你依然可以选择优雅的度过一生!”。周末是夜,记下这段文字,不负茶意、不负茶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