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涿鹿现代教育奠基的王氏家族
薛春孝
千古文明开涿鹿。几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从有文字记载的明朝洪熙年(1425年)开始,我县设州学、卫学、书院、义学、私塾各种学校,历代从科举入仕而扬名后世的人很多。清朝二百多年,县内考中进士六人,文举三十九人,秀才不计其数,清代翰林院编修李敬修,参与起草中华民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编纂的法学家吕复,女革命家郭明秋都是从涿鹿走出去的学子。旧时代广大劳动人民贫困,很少有人走入学堂,大多数人目不识丁。我县从光绪27年(1910年)开始办现代学校,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开始接受现代教育。追溯我县的现代教育,不能忘记王振铎老先生及其后人的贡献。
拥护变法 兴教办学
王振铎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民国十年(1921年)。王老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府祁县东六子村人。其先人为晋商,明代来涿鹿做生意,到王老先生已是第七代。明末清初,清军入关屠城之时,避难于城东郭庄。社会安定后到城里仓门西置院落一处,分里外院,外院住人,里院做私塾。王老先生自幼聪颖,儿时读私塾,十六岁补廪生(秀才分三等,廪生是第一等)。每月官府给六斗小米,相当于现在的奖学金,后赐贡生(推荐到国子监读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奉旨赏给五品冠县顶戴,选用佐堂,相当于现代的副县长。
清光绪二十四年(1989年),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传入我县,王老先生深赞“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等新主张”,于是在平时闲暇时间开始四处奔走鼓吹改革。他和童年吕同周、县内望族薛夤九举人、名儒王继隆等先生多次座谈,讨论在我县如何办新学校。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为挽回颓局,下谕旨颁布第二次废科举,行新学。王振铎老先生又多方游说,先劝服新州书院三位山长同意,经过知州批准,毅然停办新州书院,创建高等学堂(实小的前身)。没有资金几经协商得到文昌宫的香火款作为启动资金。开始叫新州学堂,第二年改为保安州新州小学堂,后又建女子高等学堂。课程是半新半旧的过渡性教育。教师聘请小荆寺曾留学日本的吕震、王亚震。于是每年四月十一日校庆,学校都把王振铎老先生的画像挂出来,唱校歌“可大哉,我校,可久哉,我校,开创甚早,济济多士,先后毕业有多少,或作建国之柱,或作济川之舟......”。文革后王老先生的画像不挂了,校庆也停止了。
为了扩大涿鹿的学校,王老先生等人劝说观音寺的方丈和其它寺庙住持,开始征庙办学,之后又创办了女子高小,打破了旧社会女子不念书的陋习,解放了封建桎梏下的妇女。为便于管理,经王老先生等人再三上门邀请闪四宅老八奶奶出任女校总监,赢得了师生和社会的称赞,已故的杨来凤、张晓凤老师就是当时的学生。
他们在鼓楼西前药王庙创办师范讲学所,培养本县的师资力量。还先后创办了孔庙后院、城里马王庙小学、东关老爷庙小学、南什字吕祖庙小学、西关驾房庙小学、南关泰山庙小学等,数年之间全县新办学校70多所。到1937年,全县有乡村师范一所,高级学校男女各两所,初级小学九所,村办学校101所,教职员2381人,学生4645人。全县在国外留学毕业生9人,大学毕业生15人,专科学校毕业36人,各类专业毕业生472人,之后这些人成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基础力量。
鉴于王老先生热心办学,造福桑梓,功在国家,当时的直隶总督奏请清廷,吕封奉直大夫。皇帝诏曰:“风化于一,学校宜崇;人才出自诸生,师儒是重”,并赐予“宣勤桑梓”匾额一块。<br></h3> <h3>
勇于担当 热心公益
王振铎老先生除了兴办教育,还利用自己的威望协助当时的政府办了好多有益的事情。清朝变法以后,地方上乱匪日多,民不聊生,王老先生协助知州,拿出自己的家产办起团练,率丁勇保卫地方得以平安。剿匪时亲自步入虎穴恩威兼施,晓于大义,劝匪徒归顺。土匪孙端生(绰号端头),受招后非常义气,成为王老先生十分得力的助手。赤脚寺人张在德、吴分彩城里人等四十余人深感王老先生教诲有方,足智多谋,联名送来。“深在从乐”匾额一块。民国初年县衙武装队队长任世珍,延续了王老先生的办法为世人所称道。
清末民初,我县水利事业逐渐发展,境内渠道常为分水起争执,河南上游百户区(怀来)我县惠民区出现争斗。王老先生知道后,发生械斗的事我不能不管,就会同有名绅士靳泰(柳巷人)出面斡旋,合理分水。后来相继修理几条分渠,操办起水务局。从此,桑干河北岸西起朝阳寺东至高庙将旱田改为水田。老百姓为感谢王老先生,为其制作“调和水利”大匾送来。
民国十一年冬(公元1922年)奉大总统黎元洪追赐褒词:
“昌黎著华国文章,望隆北斗;士元为儒林冠冕,名重南州。兼而有之,不可及也。尔直隶涿鹿王振铎,乡评夙惬,闿泽旁昭,居孔门德行之科允矣。首选峙鲁国灵光之殿,巍然独尊。范文正规定订义庄,无同姓异性之区别;苏明允纂修族谱,序大宗小宗之源流。火举同功,门承通德,如此行谊,宜予褒扬。于戏!闻伯夷之风,廉顽立懦;散伏波之粟,收族敬宗。畀以楔题,光乃矩德。”随文颂赐“以永令誉”金匾一块,以资表彰。
<br></h3> <h3>教子有方 人才辈出
王老先生非常注重子女教育,先生胞弟振钧聪明好学,清顺天学院文庠(古代的乡学),27岁早逝,先生承担起了哺养和培养其子女的责任,两位侄子纪瑞和纪泽成人后弃学从商,其弟遗孀守节17年,后奉旨入节孝祠。
先生育有四子,长子王纪昌(兴周1890年-1963年)、次子纪尊、
三子纪鸿、四子纪斌,学成后分别任教张宣怀涿,皆能克尽职守,
荣获褒奖。
王纪昌,表字兴周,号新州。世居涿鹿城里仓门口。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由部选从九品考入直隶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历充本县、怀安警务长。1909年,省民政长报请内务部,赏给蓝翎五品顶戴。卒于1963年4月清明节日,终年七十三岁。
民国初年,王老先生应聘宣化道立乙种工业学校,任国文教员。授课四载,成绩卓著,赢得道台之嘉奖。省立第四女子师范校长刘景南(字寿昌,清末举人)钦慕其名,转聘该校执教。1922年秋逢雨,下课步出教室,不慎滑倒在地,右膝骨粉碎,长期疗养,愈后扶杖而行,从此赋闲归里。家门不幸,恶运接踵而至,先生长女夭折闺中,继而任教张师附小年方二十七岁六弟急病暴殁。先生痛思未定,翌年发妻病逝离去。先生一介寒儒焉能受此连续冲击,精神压抑,自不待言,家计生活,更感拮据。他为一家生计帮人清理账册,田赋,誊抄册籍,以微薄之酬维持老母与子女数口之家,其情其景,亲朋寄予无限同情。芦沟桥事变,涿鹿沦陷初期,身处特定环境,出就伪县署庶务科长之职,就职后非常内疚,干了几个月就辞职了,后应聘于县工商联,改作组织和文字工作。先生勇于自拔,不泯良知诚可贵也。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涿鹿解放。先生与城镇人民一道,会同工商联,迎接子弟兵,欢呼祖国复兴,精神无比振奋。为维修惠民渠道,献策献计,早出晚归,花甲之年,奔波涿鹿之野,急公好义,深为乡里所推崇。一九四六年,我军张宣战略转移,先生隐居家中,对国民党之进驻不屑一顾。一九四八年,我县重获解放,先生继续供职工商联,为恢复工商业,繁荣经济,力尽绵薄。他应邀参加党召集的各界人士座谈会,心情万分激动,坦率陈辞,向党交心,衷心拥护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
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八年,王老先生连续当选县人大代表。一九五三年,经同窗吕复先生推荐,兼任河北省文史馆馆员,为搜集文史资料,拾遗补缺,咨询服务,竭尽全力。一九五五年,以人大代表资格,当选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任副县长实职。为我县民主人士参政担负领导工作开创范例。先生分管文教卫生,为恢复师范学校,新建涿鹿中学,亲临现场,具体指导。这一时期在县委的领导下他先后主持筹建了矾山中学、倒拉嘴中学、保岱中学、东小庄中学。对保护文物古迹,态度尤为积极,曾陪同党政领导登临清凉寺、龙王堂实地考察,请款修葺。亲书清凉寺《万松亭序》门匾,使年久失修的游览胜地旧貌重换新颜,这些成果在文革中毁于一旦。一九五五年,瘟神——炭疽病侵袭保岱地区,先生及时申报县委,率领医疗队前往,封锁疫区,昼夜扑灭,险情解除,人民安全得到保障,农业生产赖以发展,上级通令表扬,先生始释重负。
一九五五年隆冬,承县委之议,先生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涿鹿县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先生深切领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广泛联系工商各界暨爱国知识分子,团结于中国共产党周围,参与县政,开展活动。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取得党的信任,多次出席省政协会议,坦白之襟怀,谦逊之风度,为与会者所称道。一九六三年因病逝世,县政府首长主持治丧事宜,召开会追悼,默哀致词。殡葬仪礼花圈达百五十余。先生之一生,历史作出见证,党给正确结论。身后哀荣备至,先生可以瞑目矣。家属遵遗嘱,将生前藏书、书画赠送文化馆存览,乡里与文教界人士诸多赞叹。
纪尊(1893-1943),—毕业于保定师范,学习音乐。毕业后先后从教于沙城西堡、西八里、涿鹿县男高、女高,成为涿鹿各学校的首任音乐教员。手风琴脚踏风琴皆通,当时城内八所学校,东西南北关,两个工友抬着琴,穿行于东南西北大街也是当时一道亮丽的风景。后任税务局会计,税卡分卡卡长。
纪鸿(1896-1942),毕业于单复级及自治讲习所。先后从教于高庙村小学第四女师书记长,察哈尔省张家口第八小学教员。纪斌(1904-1930),毕业于省第一师范(张家口),毕业后留校任教,英年早逝<br></h3> <h3>王维本(1915-1997),先生长孙,毕业于察哈尔省宣化职业学校化学科,后考入天津大学。日本侵华后,中途辍学,回本县城任教。抗战胜利后弃笔从戎,供职察北公署,是柴树藩、李汉部下。解放战争期间返回涿鹿与王国富(老革命)合办涿鹿唯一的供销合作社,为解放区筹措粮食物资。国民党占领涿鹿后,合作社销毁,逃往南山躲避,二次解放后重操旧业。后任县城中心校校长(前实小),1952年涿鹿中学建成后任国文教员。1953年抽调文教局筹办东小庄中学。后任大堡中学教育主任,后因为教学成绩显著调任函校主任。落实政策后调县农机公司,1982年离休,1987年任县政协委员,参与县文教史料的编纂。</h3><h3>王家的第四代、第五代有二十多人,任职于各个地方,各个学校的教师岗位上。</h3><h3>纵观王家的百年家族史,就是半部涿鹿教育史。从王振铎废书院、废私塾、办新学,到长子纪昌筹建涿鹿中学,恢复涿鹿师范,到长孙唯本,筹建东小庄中学,到第四代任职各个学校,他的家族为涿鹿的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做出了特殊贡献。</h3><h3>百年来,尤其是解放以后,教育战线也和其他战线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县已是一个教育大县,截至到现在县内已有高级中学三所、职业学校一所、实验中学一所、普通中学四所。全县幼儿教育,小学遍布涿鹿各个乡镇,在校生达到近六万余人,仅2016年走进大学学生已达2000余人,2017年我县高考成绩居全市第四名。</h3><h3>如今涿鹿的学子有的担任各国各地的党、政、军及各个政府部门的领导,有的成了各个大学、科研部门的领军人物,也有奋战在各个系统、各个领域的学子为复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努力工作。在此,我们向开拓我县现代教育的先辈们,向各时期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们致敬,感谢那些常年奋战在各个学校的教师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向他们致敬。</h3><h3> 涿鹿城关镇 薛春孝</h3><h3> 电话:1500333561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