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骑行京杭大运河&大河小道之旅(故城~临清)

徐徐公子

<h3>Day6·:2018年4月14日,故城县~临清市</h3> <h3>今日骑行轨迹,行者APP记录▼<br></h3> <h3>  今天雨终于停了,收拾妥当,出发!8点40左右来到运河郑口险工附近,河堤路修的不错,两边的绿化也很好,骑着很舒服。▼</h3> <h3>  向前骑了一会,路过另一座运河大桥,在河岸河岸边立有卫运河冀鲁缓冲区标志石牌▼</h3> <h3>  又向前骑行了一段路,遇到修路,高高的土堆挡住了去路,只能折返走运河大桥去运河对岸行走。</h3> <h3>  运河大桥似乎也在维修,桥头封闭,只留了很窄的通道,所以桥上没有大型车辆通过。桥的那头就是山东省了。▼</h3> <h3>大桥上远眺运河▼</h3> <h3>运河河道没有什么水,那小小的水坑应该是昨天的雨水▼</h3> <h3>空空的大桥▼</h3> <h3>看到省界指示牌,马上进入山东省▼</h3> <h3>  来到山东省武城县一侧运河大堤,这里的路还没有硬化,只是铺了一层碎石子。路面很泥泞,不时有水坑出现,骑行困难▼</h3> <h3>战车留个影▼</h3> <h3>绵延的大堤土路▼</h3> <h3>鲁西北地区还是要落后一些,交通道路交通建设的相对滞后。大堤土路▼</h3> <h3>运河边的麦田,郁郁葱葱▼</h3> <h3>运河大堤下的村庄,比较传统的房子,现在运河没有那么大的水量了,不然在个位置,还是比较危险的▼</h3> <h3>碎石路面骑起来比较颠簸,而且伤外胎▼</h3> <h3>运河边的麦田▼</h3> <h3>运河边的麦田▼</h3> <h3>今天难得一段平整柏油路▼</h3> <h3>11点钟,路过一处水闸,祝官屯水利枢纽▼</h3> <h3>祝官屯水利枢纽▼</h3> <h3>祝官屯水利枢纽▼</h3> <h3>祝官屯枢纽管理所▼</h3> <h3>过了祝官屯枢纽,骑了一会,大堤路又变成了泥泞土路▼</h3> <h3>在这坎坷的路上给战车留个影▼</h3> <h3>一处运河引水闸▼</h3> <h3>运河堤上的防汛石料▼</h3> <h3>11:30路过五里墩险工▼</h3> <h1><font color="#ed2308"><b>PS:险工。</b></font></h1><h3> 在设计运用条件下可能发生危险的堤防区段,大堤平时即靠河,经常受水流冲击,容易贴溜出险的堤段,或历史上往往发生冲刷险情的堤段。如“╳╳险工”。在险工段一般修有丁坝、堆垛、护岸等挑溜御水建筑物。为便于守险、抢护及堆放河工物料,便于抢险运输,险工段大堤堤顶应适当加宽,并采取堤背放淤或修戗加固措施。</h3> <h3>继续前行,虽然还是土路,但平整了很多,两边树木高耸,有种一线天的感觉。▼</h3> <h3>骑了几分钟,路过一处废弃的扬水站,很有年代感▼</h3> <h3>向前骑了一会,有路过了一处险工,可见历史上此段运河大堤经常出事故▼</h3> <h3>远远望去,田间矗立了很多风力发电机▼</h3> <h3>路过一处水文站▼</h3> <h3>水文站▼</h3> <h3>运河引水渠▼</h3> <h3>继续艰难前行,十分锻炼控车技术▼</h3> <h3>又一片风力发电机▼</h3> <h3>12点,在前面出现了一个横牌,上写:夏津河务局欢迎您。过了牌子就进入夏津县境内了▼</h3> <h3>渡口驿村口的交通镜,自拍一张。运河对岸是河北省清河县,也有渡口驿村,这种情况在运河两岸很常见▼</h3> <h3>  就在这,一边骑一边用手机拍照,这一个不小心,前车轮滑进路面的小泥沟,瞬间失去平衡,车子横摔在路上,幸亏及时用脚撑了一下,没摔倒,手腕被抻了一下,好险▼</h3> <h3>平复好心情,继续前行,又路过一片防汛石料堆积场▼</h3> <h3>蜿蜒的运河▼</h3> <h3>蜿蜒的运河,碧绿的麦田▼</h3> <h3>继续前行,发现一座灌溉设施,刻有建设信息:燕窝跌水,黄淮海平原开发,一九九一年建▼</h3> <h3></h3><h1><b><font color="#ed2308">PS:跌水</font></b></h1><h3> 使上游渠道(河、沟、水库、塘、排水区等)水流自由跌落到下游渠道(河、沟、水库、塘、排水区等)的落差建筑物。跌水多用于落差集中处,也常与水闸、溢流堰连接作为渠道上的退水及泄水建筑物。根据落差大小,跌水可做成单级或多级。跌水主要用砖、石或混凝土等材料建筑,必要时,某些部位的混凝土可配置少量钢筋或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br></h3> <h3>卫运河冀鲁缓冲区标志和河流水质监测断面标识牌▼</h3> <h3>11点10分左右,来到运河的一处桥附近,桥面很窄▼</h3> <h3>桥上刻有建设信息,是95年修建的▼</h3> <h3>名叫生产桥▼</h3> <h3>生产桥附近的运河河道▼</h3> <h3>生产桥附近的运河河道▼</h3> <h3>换个视角看大桥▼</h3> <h3>给战车留个影,河对岸就是清河县油坊镇▼</h3> <h1><font color="#ed2308"><b>PS:清河县。</b></font></h1><h3> 清河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东部。</h3><h3> 清河县是张姓的发源地,张姓是中国三大姓之一,张氏宗族其得姓地就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据《元和姓纂》中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张星,因姓张氏”,现在有“天下张姓出清河”一说。清河郡是张氏祖居之地,历来人多势众。从十六国北朝直至隋唐,以清河张氏最为显赫。</h3><h3> 清河也是水浒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里世代流传着诸多有关武松、武大郎、潘金莲等人物的原生态故事,其故事与传说远远超出了《水浒传》、《金瓶梅》的描写和讲述,甚至有不少故事大异于以上两部古典小说的版本。2004年在河北省燕赵历史名人评选活动中,武松与廉颇、荆轲、张飞、赵云等人并列“燕赵八英”。2006年,中国民协命名清河县为“中国武松文化之乡”。2007年,《清河县武松、武大郎的传说》,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 <h1><font color="#ed2308"><b>PS:油坊镇。</b></font> <br></h1><h3> 油坊镇原名油坊集,始建于明初,因该县北王庄村村民王充德在此开设油坊而得名。油坊镇紧靠卫运河,油坊码头是大运河上较有名气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正因为此,油坊镇得以繁华一时。</h3><h3> 在明代至民国初年,清河油坊镇码头,舟来船往,商贾云集。白天桅帆不绝,夜间渔火闪烁,运输十分繁忙,密密麻麻的帆船把煤炭、食盐、粮食、百货日杂等货物运到这里,然后再运往其它地方。</h3><h3> 油坊码头是大运河上较有名气的水陆码头,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是河北清河、威县、南宫、故城以及山东高唐、夏津、武城等地的商品集散地,被人们誉为“清河县的小上海”。也正因如此,使得油坊村发展很快,据记载到民国初期已有人口2000多人。</h3><h3> 清河县油坊码头是明末以后因运河而兴的集镇水运码头,是中国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砖砌码头,具有使用时间长(清代中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功能完备(码头设置按运输的对象区分,互不影响)的特点,它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h3><h3> 由于当地从明代开始大量生产青砖,使得这种较为坚固的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活动,油坊码头驳岸、护岸均用青砖砌筑,不仅使码头坚固耐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堤防抗击洪水的能力。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水运设施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物证,对研究运河历史、水运史具有重要价值。</h3><h3> 此外,油坊码头用青砖砌筑,按运输对象分为客运、煤运、粮运等不同类型的码头,既扩大了码头工作空间,增加了营运量,又不致拥堵,这种对码头功能与空间利用的规划设计,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研究古代水利工程历史具有重要价值。</h3><h3> 码头及险工所处的卫运河为蜿蜒型平原河流,油坊段处于凹岸位置,容易被洪水冲刷。为防止河岸崩塌,危及堤防和村庄安全,破坏码头正常运营,码头及险工采用青砖叠涩平砌护岸,将覆盖式平顺护岸与矶头护岸相结合,其设计符合现代护岸工程的规划原则,且一直沿用至今,体现出极高的科学价值。现油坊码头已经重新修复。</h3> <h3>油坊码头文物保护碑(网络图)▼</h3> <h3>细细的水流▼</h3> <h3>河长制公示牌▼</h3> <h3>土龙头龙头险工及水闸,位于杨庄村西南运河边▼</h3> <h3>土龙头引水闸▼</h3> <h3>水闸附近的河道▼</h3> <h3>水闸旁的附属建筑,门两边用水泥贴了两列字,很有60年代的感觉▼</h3> <h3>姜家月河险工▼</h3> <h3>曲家月河险工▼</h3> <h3></h3><h1><font color="#ed2308"><b>PS:月河</b></font></h1><h3> 月河,为减杀水力,开凿成的偃月形的河道。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天寳 中,上以三河道险束,漕运艰难,乃旁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 天寳河 。”《宋史·河渠志二》:“今若开修月河石堤,上下置牐,以时开闭,通放舟船,实为长利。”《元史·河渠志一》:“復有 程同 、 程章 二石桥阻咽水势,拟开减水月河二道,可久且便。”<br></h3> <h3>这段运河险工真是多,看来历史上水患颇多。</h3> <h3>夏津河务局与临清河务局管理段分界点,马上进入临清市境内,临清市为聊城市下辖县级市▼</h3> <h3>进入临清市,迎接我的依旧是一线天的土路,继续艰难前行▼</h3> <h3>14:20,京九铁路跨运河大桥附近▼</h3> <h3>14:30,远远地看到舍利塔,预示着马上到临清市区了,路竟然更加颠簸了。▼</h3> <h1><font color="#ed2308"><b>PS:临清市。</b></font></h1><h3> 临清是聊城市下辖县级市。<br></h3><h3> 临清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30个大城市之一,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h3><h3> 临清市境内拥有名胜古迹70余处,其中运河钞关、舍利宝塔、清真寺、鳌头矶等2组11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h3><br></h3> <h3>  临清名人辈出,唐代音乐家吕才,著名诗人谢榛、<b>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b>、学界泰斗季羡林、著名画家张彦青等,都是临清名人的杰出代表。临清的饮食文化别具风格,风味独特,以临清汤为代表的传统小吃更是融汇南北,花样繁多,远近闻名。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的济美酱园,与北京‘六必居’、保定‘槐茂’、济宁‘玉堂’并称江北‘四大酱园’。临清还是武训兴学所在地、山东快书诞生地、《金瓶梅》故事背景地,是著名的京剧之乡、轴承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和酱菜之乡。”</h3><h3> 关于金瓶梅故事背景地,全国有很多城市在争夺,但综合各种因素,还是临清比较靠谱,尤其其中地名就是临清,书中还有临清钞关的存在。</h3> <h1><b><font color="#ed2308">PS:临清武术。</font></b></h1><h3> 临清肘捶拳和临清潭腿。</h3><h3><font color="#ed2308"><b> <font color="rgb(1,1,1)"> 临清肘捶拳。</font></b></font><font color="#001010">临清肘捶是一种传统拳法,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因其能够了巧妙使用多种肘法、拳法而得名。</font><font color="#001010">临清肘捶渊源已久,创始人是晚清时期临清唐元乡瑶坡村人张东槐。据《临清县志》记载,张东槐家里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本人乐善好施,嫉恶如仇。</font><font color="#001010">“当时的村里,有两个恶霸,一个叫七阎王,一个叫八大王。这俩恶霸会点功夫,就专门欺压村里的果农。”张东槐看不惯村中恶霸横行,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四处拜师学艺,并自创了一套功夫——临清肘捶。</font><font color="#001010">回乡之后,张东槐行侠仗义,利用自己独创功夫击败恶霸。消息迅速传遍了当地,许多年轻人拜在其门下,肘捶之名因此传播于整个鲁西地区。目前临清肘捶拳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font></h3><h3><font color="#001010"><b><font color="#ed2308"> <font color="rgb(1,1,1)"> 临清潭腿。</font></font></b>临清潭腿是中国北方的武术流派之一,源出于山东临清(今河北邢台临西)龙潭寺,以其独到精湛的腿功在武坛享有盛誉。潭腿讲究“拳三腿七”和“拳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套路,气势连贯,起伏转折,节奏清楚。在攻防技击方面,较强地突出了北方拳派的特点,腿法多变,回环转折进退顺畅。演练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又融内、外功于一体。</font></h3> <h1><b><font color="#ed2308">PS:临清贡砖。</font></b></h1><h3> 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所用的临清贡砖比比皆是,处处可见。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陵园营建中所用的“寿工砖”也由临清烧造。此外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德州减水坝,张秋镇荆门、阿城、七级等闸坝等处也相继发现临清贡砖,这些砖至今不碱不蚀、敲击有声,500多年的历史中,临清烧造贡砖时间之长、数量之大是中国任何地方无法比肩的。</h3><h3> 皇家营建所需贡砖在距京城迢迢几百里之遥的临清烧造,其原因有两种。一是烧造贡砖必须所具备的内部原因:首先临清当地的运河淤积土质好,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沙粘适宜,用这种土烧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再者当地的烧造工艺技术娴熟、独特。烧出的砖品种齐全、色泽纯正、形状规整。有诗云:“朱花钤印体制精,陶模范埴觚棱好。”二是促成皇家指定在临清烧造贡砖的外部原因:临清傍临运河,贡砖烧成检验后可直接装船解运京师。诗曰:“玉河秋水流涓涓,舳舻运砖如丝连”。并且当时临清是卫所重镇,屯兵拥众,又是国家储粮基地,还是商业都会,可以严格控制各地派出徭役滋事生变,满足窑工生活日用所需。由于临清傍临运河,运输方便,土质特别,水质不碱,成为当时生产贡砖的首选之地。于是在临清划地营建官窑数百座,专设“工部营缮分司督之”。至清代末,烧砖工艺延续达500多年。</h3><h3> 临清贡砖除用于北京皇宫等建筑外,广泛用于全国各地。临清贡砖生产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取得的独特经验,明清时期用此工艺生产的大青砖已被故宫等多处世界级文化遗产建筑所用。 几百年来,此砖不碱不蚀,质地仍坚硬如石,显示了临清贡砖烧制工艺的高超。临清砖开发并恢复生产后,已用于蓬莱水城和成都杜甫草堂的维修,现正扩大生产规模, 以满足全国各地古建筑的修建使用如今,临清贡砖烧制技艺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  临清舍利塔位于山东临清市大桥村,地处城北卫运河东岸,其与通州燃灯塔、杭州六和塔、扬州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h3> <h3>临清舍利塔▼</h3> <h3>临清舍利塔▼</h3> <h3>临清运河大桥,过了大桥西岸就是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河西镇,曾经是临清市城区的一部分,后划归河北省。▼</h3> <h3>  继续前行,依次经过了临清清真寺,临清钞关遗址,因为骑得有点快没有注意,过了很久才意识到,因为很有历史,简单的介绍一下。</h3> <h3>临清清真寺(网络图)▼</h3> <h3>  临清清真寺位于临清临清市区西北羊头锅街、古运河东岸,为全国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为—体,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精品。</h3><h3> 临清清真寺原有3座,其中顺河清真寺因疏浚卫运河,于1968年拆除无存。现存的东礼拜寺和北礼拜寺均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礼拜寺亦称洪家寺,规模较大并保存完整。其整个建筑系占地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由前殿、后殿、抱夏等组成勾连搭式结构。主要建筑由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甬道,牌坊门、望月楼,沐浴房,南、北讲经堂,南、北角楼,正殿,后殿,影壁,后门等殿、堂、楼、阁86间。始建年代无考,据该寺的石刻碑文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重修”,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h3><h3><br></h3> <h3>  东礼拜寺与北寺遥相呼应,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建筑有大门、二门、穿厅,正殿、对厅、南、北讲经堂、沐浴室等组成。正殿为宫殿式造型,殿顶呈凸字形四角飞檐,门为落地格扇。殿内松木地板,悬阿文经字匾六块,水彩各形阿文通天木柱八根。尤为珍贵的是殿内至至今保存30副绵纸壁画,为国内同类建筑中仅见。</h3><h3><br></h3> <h3> 临清清真寺地处元代会通河与卫河交汇处,建筑规模宏大,几近宫殿。山门、东讲堂雕梁,挂落上平雕、圆雕、透雕颇具徽派风格,建筑构件吻、走兽、仙人、套兽脊块、瓦当等,又尊伊斯兰教无偶像崇拜,全部嬗变为花卉纹饰。壁画、圆光、匾额、瓦联等,既有《古兰经》箴言,又融汉文化《论语》、《中庸》、《易经》精髓,书体既有汉文化的楷体、行书,又有穆斯林库法体、波斯体,质朴相融,相得益彰,体现了临清几百年间回汉民族两种文化碰撞融合的丰富文化内涵。</h3> <h3>临清清真寺(网络图)▼</h3> <h3><font color="#ed2308"><b>  临清运河钞关遗址</b></font>位于临清市城区,是明清两代运河之上八大钞关中设关最早、闭关最晚、延续历史最长、贡献最大的课税署衙,也是大运河上唯一现存的钞关遗址。</h3><h3> 钞关是明清时期,政府在内河航线上设立的征收船税的机构,直接隶属于户部,户部在各地设立“户部榷税分司”管理收税事宜。明朝称纸币为钞,最初征收的是纸币--大明通行宝钞,故称钞关。后来也征收铜钱和银两,但钞关的名称未变。明宣德四年(1429),明政府沿运河择“商贾舟车之会”,设钞关十一处,临清钞关为其中之一。</h3><h3> 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明宣德十年(1435)升为“户部榷税分司”,是明清两代朝廷派驻临清督理运河关税的直属公署,以御史或郡佐督理榷税,分季解京,以充内帑,下设德州、魏家湾、尖冢等五处分关。机构完备、税则严密,榷税丰盈,万历六年(1578)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钞关延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撤。</h3> <h3>临清钞关(网络图)▼</h3> <h3>临清钞关(网络图)▼</h3> <h3>临清钞关(网络图)▼</h3> <h3>  向前不远就是京杭运河与卫河的交汇处,在此运河暂时向东转向,京杭运河会通河段开始。卫河继续向南,卫河也是隋唐京杭大运河的故道。</h3> <h3>临清京杭运河与卫河交汇处(临清枢纽)卫星图▼</h3> <h1><font color="#ed2308"><b>PS:临清枢纽。</b></font></h1><h3> 临清枢纽联通会通河与卫河、南运河。卫河(南运河)既是水源河道,也是航运河道。会通河与卫河在临清衔接,构成了京航大运河的重要水运连通中心 临清枢纽,自元代开始兴建,明代不断完善,沿至清末。</h3><h3> 在会通河与卫河、南运河汇合处,由于地形高差原因,船只至此出入运河十分不便。会通河以汶水为源,水量往往不足,而卫河(南运河)水量大,两河的水文特性差异较大,两条运河之间水位不能平顺衔接。通过临清枢组闸坝的设置,改善了水流条件,并且会通河的北端得到卫河水量补充,十分有利于航运的畅通。</h3><h3> 临清枢纽由分水坝、节制闸构成,即在会通河与两河的交汇处设置分水坝,称“鳌头矶”,会通河至此分成南北两道与卫河(南运河)连接。位于鳌头矶两侧南北水道上的会通闸、临清闸,主要控制运河水量和维持运口水深。当会通河来水微弱时,闭会通闸,临清闸积水,通过开板闸和新开闸引卫河补水,积水到定深度,才可以开闸过船。临清枢纽同时具有港口的功能,北上和南下船只在此调整后,顺利通行。</h3><h3>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会通河建成。4年后兴建会通闸,又3年后,建临清闸,临清枢纽初步形成。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陈境自整头矶南开渠通卫河,在临清城西南七里建板闸,形成联系会通河和南运河的月河,经过这样的改造后,水道纵比降减小,改善了临清港的水道条件。宣德七年(1432年)板闸改建为石闸。明天顺(1457- 1464年 )间临清闸废,至弘治二年(1490年)白昂重修时, 将闸南移百余丈(约300余米)。</h3><h3> 临清枢组现在仍基本保持原状,河道线路未发生明显变化,鳌头矶、北道、南道都仍留存。北道上的海清闸、会通闸及南道上的砖闸(新开闸)保存至今。</h3> <h3>河边一处险工▼</h3> <h3>京杭运河与卫河交汇处</h3> <h3>临清文化中心,修建有张自忠将军纪念馆▼</h3> <h3>在城区找了家宾馆,收拾洗漱休息了一会,完了出去溜达一下,觅觅食。</h3> <h3>街边食品摊▼</h3> <h3>吃完饭又溜达了一会,天色渐暗,回宾馆休息。<br></h3> <h3>手在几天的骑行之后,已经开始泾渭分明了▼</h3> <h1><font color="#ed2308"><b>PS:临清运河“铁窗户”的传说</b></font></h1><h3> 说起运河铁窗户,临清人基本上都能讲上几句与此相关的传闻轶事。</h3><h3> 京杭大运河临清段,三元阁至避雨亭这一段河道,即临清人所说的南湾子,此段是一C形水道,水流湍急,滚沙无常,水患频仍。传说大禹治水时,在此河段留下一泉眼,泉水成潭,久旱不枯。</h3><h3> 后来有一条修炼多年的蛟鱼,相中了此处,以泉眼为府,常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吞噬行人牲畜,刷岸溃堤。这条蛟鱼成为沿岸百姓和船家的重要祸患,为除蛟鱼人们想尽了办法,但始终没有根除此患。</h3><h3> 听老人们讲,大清嘉庆年间,大宁寺来了一位挂单高僧,算出六月初一蛟鱼幻化成人形来大寺街游玩。当蛟鱼刚走进大寺山门,等待多时的高僧,抛起铁钵,兜头罩下,只听轰的一声,一条水柱冲天而起,仅地上留下片腥臭的黑水(这就是造成大宁寺山门口,常年积有水洼的缘故),众人一片哗溃。</h3><h3> 高僧手拿铁钵神情凝重地自语道:“唉、百年不遇的机缘错过了,临清的不幸,运河的不幸呀”。这时游人和众商铺的伙计掌柜们都凑过来了。高僧简单的对大家讲了,蛟鱼、水患、欲擒、受伤、逃走的经过。继续说道:“此孽障这次伤的不轻,它需七七四十九天,卧河底泉眼中吐纳疗伤,如果这期间能把他降伏,是最佳时机”。听说高僧有方法除蛟鱼治水患,众商家纷纷进言,“为造福临清百姓,我们大家愿出钱,出力。“阿弥托佛,我佛慈悲,有好生之德。我们用大铁窗户把它封在河底泉眼里,这样即不伤它性命,又能束缚住它”。好、好,这样好,大家附和着。</h3><h3> 一时间,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临清城。大寺街布店的刘四爷联合众商铺,捐款捐物。大寺街铁匠铺的张家、王家、毕家也都自愿出工。铁匠铺在众商户的资助下用了三天时间,打造了个丈余见方的铁栅栏窗户,三条挠勾铁链。六月初六这天,大宁寺山门口前聚集了无数看热闹的人。众人抬着铁窗户、铁挠勾链,顺大寺往西,经银锭巷、大宁巷,钉子街,炭厂街各路口,穿过了避雨亭,直奔南湾子。</h3><h3> 正午时分。高僧一手举铁窗户,一手拖着挠勾链,下水了。高僧潜到河底,定睛一看,泉眼向外突突地翻涌着水流,只见丈余长的一条蛟鱼,卧在里面。高僧不迟疑的把挠勾抛向蛟鱼,蛟鱼在泉眼里上下翻腾,越翻腾挠勾链缠的越紧,使蛟鱼动弹不得。这时高僧快速把铁窗户钉向泉眼口,丈八长的挠勾链的这一头,固定在了铁窗户上了,在蛟鱼的翻腾拉扯下铁窗户已牢牢地固定在了河底泉眼上。</h3><h3> 自从高僧用铁窗户关住了鲛鱼后,临清南湾子运河段,再没有发生过重大水患。始至今日,运河临清段已多年干枯,唯独铁窗户处形成了一个偌大水面的潭坑,旱季农民用数台抽水机,在潭坑抽水浇地,从没抽干过,从而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