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藏骑行记---最美的风景在路上</h3><h3> 2018年7月23日---2018年8月12日(21天),到家时间2018年8月20日0:40</h3><h3> 大理祥云---西藏拉萨 (2070公里)</h3><h3> 西藏、北京、香港是我多年来想去的地方,今年过年圆了香港梦,随着对北京的了解,北京之旅已不再迫切,而西藏这个神秘之地,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她的向往。</h3><h3> 曾想过坐汽车、火车、飞机、自驾,骑单车去山西藏是最近几年才萌生的想法,特别是看过电影《转山》,心中就开始有了一份期待,这份期待从今年二月开始变得强烈。</h3><h3> 前年骑友王磊曾邀约群里去挑战西藏,结果无人应答,我也只是心中微微一动,并不作声,当时真的不敢挑战。今年二月初我和王磊约骑凤仪,他向我提出计划,我表示赞同,同时罗列出各种困难,共同讨论分析,一致认为可行,大致决定下来,今年七月下旬出发,从滇藏线214国道经香格里拉进德钦入芒康,并入川藏线318国道到拉萨。</h3><h3><br></h3> <h3> 从有了这个想法到跨出第一步,这期间有很多可变因素。四月初,我紫外线过敏,脸上和脖颈满是疙瘩,中西医尝试过,基本得到控制,但晒了阳光立马发作,我都不敢见人了。五月下旬有好转,一齐出去骑宾川,结果下飞天坡摔车了,手和膝盖伤了,当天支持骑回来。之后养伤一个多月,到六月下旬骑行南涧适应下。之后一直都没拉练。</h3><h3> 我承认我的弱小,我全身满是毛病:过敏体质、鼻炎、肠胃差、近视、紫外线过敏、恐高、扁平足等,任何一项,都可能成为放弃的理由。</h3> <h3> 在与家人谈论这件事时,媳妇不置可否,亲友较担心,母亲不赞成,认为我今年不顺,不宜外出,特别是这种风险极大的远门,最支持我的是小女露儿,她说有梦想就应该去实现,但要做好充分准备,西藏路途遥远,道阻且长,惟愿我坚持不懈,平安归来。</h3><h3> 带着梦想、带着祝福、带着好奇,我们出发了。第3天肠胃炎。克服困难第7天到达盐井,进入西藏境内。</h3> <h3>五月摔车</h3> <h3> 在弥渡路遇重庆骑友</h3> <h3>复旦大学骑行队,先到的合影</h3> <h3>过了香格里拉,开始下坡,这些隧道都没有灯,必须开灯小心通过,别忘了取下墨镜,不然什么都看不清。</h3> <h3> 非常有名的书松滇藏骑行驿站</h3> <h3>上书松捡到小施</h3> <h3>后边这位妹纸,最后坚持骑到拉萨,佩服。</h3> <h3>路上遇到各种方式的旅游者。自驾的川字牌照十有六七,几乎每个省的牌照都有,基本是SUV,云L的很少,路虽难走,但车速快。大卡车经常离你只有三四十公分间隔,你不能慌,双手握好车把,匀速前行。骑摩托的也不少,通常排量很大,车尾插一面小旗,在我们上坡时会竖你一个大姆指,我们也会回礼(这个时候往往我们已精疲力尽)。还有徒搭和徒步的,推两轮车的,朝圣的,遇有藏民祝福,只要用一句扎西德勒回敬即可表达所有诚意。</h3> <h3>这些留言,还是很鼓舞人心的</h3> <h3>雨中骑行,雾蒙蒙,不走隧道,多爬了十几公里。</h3> <h3>这个饼就是午饭了</h3> <h3>白马雪山垭口4292米</h3> <h3>第6天住在飞来寺</h3> <h3>难得看到梅里十三峰,有些人来几次西藏都看不到,我们非常幸运。</h3> <h3>从此进入西藏界</h3> <h3>盐井</h3> <h3>贵州骑友沙砾,从宁夏经拉萨一路骑来,令人佩服。</h3> <h3>台湾老大爷,来了第六次,止步芒康,过不了公安检查站</h3> <h3>成都摩托骑友,装备精良</h3> <h3>吃牦牛肉菌子火锅,据说菌子吃了没力气,第二天果真如此</h3> <h3> 第9天,从芒康出来,一大早就下雨,才上坡不久,顿感呼吸急促、四肢无力,骑行到这一天,所有疲劳、身体不适都集中爆发出来,推车都费力,大口喘气,感觉意识模糊,几乎晕倒,我知道这就是高原反应,停下来缓缓。给出两个方案:一回到芒康休整,待高反消除,二搭车前往下一站登巴。</h3><h3> To be or not to be?当时虽然困难,但我非常清楚,骑行如朝圣,心要真,决不可走捷径。回去又不甘心。我作出的决定是:逆命前行!含着泪,咬着牙,脸上却写满不服,慢慢蹬,终于爬到垭口,一看牌子才4376米,随后下坡到如美,依然下雨,吃过午饭,在如美住下。今天是状态最差的一天,只骑了51公里。终于度过一关。</h3><h3> 后来的行程,虽翻越了两座5千以上的雪山,咬牙挺过,都按计划正常进行。</h3><h3><br></h3> <h3>这就是芒康上来的拉乌山,当天状态差,高反明显。</h3> <h3>我们就住这,可以看到路人</h3> <h3>徒步的往前赶路</h3> <h3> 既然是骑行,就说说骑车的吧,我们从祥云出发,经214国道到芒康汇入318国道,途经虎跳峡、香格里拉、德钦、芒康、邦达、然乌、波密,八一、工布江达、松多到拉萨。骑行20天,然乌休息1天,共计21天,行程约二千零七十公里于2018年8月12日中午到达拉萨,中途从未搭车。</h3><h3> 云南境内的骑友很少,到书松驿站也就汇集了十人,从芒康进入318国道骑友开始增多,每天都会遇到二十几人,他们都是从成都出发的,路边店主说,今年骑行的少很多,一五年每天都有一两百人,原因除了今年雨水多,似乎这股热潮已经减退。在弥渡遇到重庆骑友,从四川骑到瑞丽,虎跳峡遇到复旦大学车队八九人,其中两人进藏,妹纸坚持到了拉萨,相当不错。上书松坡遇到小施(在读研),四进西藏,前几次坐车,这次来练练腿。在书松住在有名的滇藏驿站,女主人格桑经营的客栈,完全就是个骑友之家,温馨、舒适,最主要是有着浓厚的骑行文化,骑友可以在墙壁、柱子、木板、扶手、楼梯等上面写留言、感言、豪言壮语什么都行,我在304房间写的是“最美的风景就是----马上就走”。这一天集结了黑龙江、辽宁、复旦、广东、广西、山东、宁夏、云南的骑友共十人。次日与我们上白马雪山老路的是宁夏行者王兴(大二),同行几天,让人开心。</h3> <h3>318线有名的教授分店</h3> <h3>到荣许兵站教授分店遇到骑轻便车的牛人,令我汗颜。翻过安久拉山碰到一对父子,从楚雄出发20天,一路搭帐篷煮饭,比我艰苦多了。工布江达又遇一对父子,骑双人单车从香格里拉骑了17天,儿子十三岁要上六年级,对他来说这次骑行是成长路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h3> <h3>骑辆轻便车,同样挑战川藏线</h3> <h3>骑行文化很浓</h3> <h3>我也留言了</h3> <h3>这一段,看似不陡,但最费力。</h3> <h3>这就是骑行全程最高海拔,又高又冷</h3> <h3>有名的邦达广场</h3> <h3>爬过业拉山,马上就下72拐了</h3> <h3>我有恐高,不敢往前挪了</h3> <h3>第13天,遇到楚雄父子,住帐篷,煮饭吃,不简单</h3> <h3>然乌风景好不住</h3> <h3>过了这里,就好走多了</h3> <h3>广西推车牛人朱华贵,风餐露宿,预计8月底到拉萨。</h3> <h3>通麦大桥,雄伟壮观</h3> <h3>四川阿坝朝圣者,虔诚</h3> <h3>十步一磕头</h3> <h3>林拉高速,不收费</h3> <h3>从香格里拉骑出来17天的双人单车</h3> <h3>中流砥柱</h3> <h3>松多</h3> <h3>米拉山,最后一座雪山了</h3> <h3>墨竹工卡</h3> <h3>这次骑行,共翻越四千米以上雪山8座,其中五千米以上的两座。沿途全是风景,根本没有风景区一说,雪山、河流、蓝天、白云、草甸、湖泊、牛羊.....既有波澜壮阔、也有恬静安祥,既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有平缓轻柔的小溪,一幅幅是你只有在手机或电脑上才能看到的画面,有些景我甚至怀疑身在梦中,都把自己美哭了,遇到骑友,互相说一声加油,自驾车游人的一声声鼓励,摩托车手竖起的一个个大姆指,藏族小朋友的一句祝福......至今萦绕在我脑海中,回荡在我耳边。</h3><h3> 每天骑行结束吃饭洗漱完毕,第一件事是发朋友圈,报平安的同时也分享路上见闻。感谢与我一路同行的王大神,共同翻越了那么多大山,同吃同住二十几个日日夜夜,一路的执着与信念,也算是共过生死的弟兄了。家人朋友们真的让你们担心了,如今我已安全到家,感谢一直的关注和鼓励。</h3><h3><br></h3><h3> </h3> <h3> 骑行就如朝圣,想想一路的风景 ,一路的汗水和艰辛,穿越落石区的惊险,到达拉萨时平静的心情,想想下坡的紧张,上坡精疲力尽的踩踏,眼里含着泪的咬牙坚持,遇到困难时的不改初心,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执着的信念,发自心底的一声呐喊,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与决绝之心......这一切,对于一个骑行者来说此生了无遗憾。</h3><h3> 这一切,难道不是我们生活的缩影吗,生活中总不会一帆风顺,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小路,有上坡也有下坡,有沟壑险滩,也有荆棘丛生,甚至找不到路的方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会迷失自己,阴雨连绵,看不到阳光......</h3><h3> 只要不放弃,总会迎来转机,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里穿行而不改初心。我不想过三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的生活,我只想活得简单而真实,有梦想就去实现,最好的风景在路上,趁我们还活着。</h3><h3> 扎西德勒!</h3><h3> 杨福昌</h3><h3> 2018、8、2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