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絮语

石头

<h3>   从地理位置上看桂林在上海以南1400多公里,纬度也低了6度,所以我始终认为广西的夏天肯定会比上海热上很多很多。</h3><h3> 这是在广西临桂度过的第一个夏季,昨天已是处暑节气,再过一天就出伏了,我曾经臆测杜撰的那种热浪翻滚的炎炎夏日已成泡影,即使是在伏里一早出去晨练,清凉的风徐徐吹来瞬间拂走了晨醒后的倦怠,夕阳西下不久空气中的热浪很快就会在晚风中退去,偶尔也会遇上闷热的傍晚,但是入夜不久山边的凉风就稀释了暑热的余威。正午时分的阳光依旧可以用炽热来形容,但与上海的太阳相比还是稍逊一筹。广西夏日里频繁的降雨浇灭了刚要升腾起的气温,四周大片的湖塘水系有效地调控着盛夏的环境,平日里常说的“战高温,斗酷暑”对山水桂林而言似乎有点言过其实,这里没有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的人流,没有比肩接踵的高楼大厦和狭窄街道两边喷着热流的空调主机,因此也就不会有大城市中的热岛效应,只有青山绿水和空旷的视野可供人们的视觉与思绪信马由缰自由驰骋。</h3><h3> 难道这个设想中令人望而生畏的夏天就如此悠哉游哉地过去了,真是不可思议。</h3> <h3>  要知道在上海过夏天是需要点“勇气”的,不会忘记伏天里没有一丝风时的焦躁心绪,炎炎烈日下走在柏油路上倍受炙烤的痛苦记忆,也曾记得每每要踏出空调房时的犹豫和无奈,还有在地铁车厢的人群中挤作一团时的无助与失落。总之在上海过夏天决不是一种享受,说是对意志的考验也实不为过。当然,如今已进入随时可以享受空调带来慰籍的年代,不管室外如何热浪灼人,只要一跨入室内就可以瞬间与炎热挥手作别。</h3> <h3>  时光回溯,我依然清晰记得小时候过夏天的情景,那些夏夜里蒲扇摇到手酸仍难以入睡的日子。穿着塑料底布鞋走在可以烤熟鸡蛋的路面上被灼烫着的脚心。肉挨肉地挤进空气浑浊的公交车里汗流浃背的上班族们,出门一天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几家人挤在一个厨房里做饭,五六个煤球炉散发的热量瞬间使温度飙升得像桑拿房一样火热。那时拥有电风扇的肯定是富庶之家,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扇不离手,上学的书包里大人总会提醒不要忘记带上折扇。夏天里男人们回到家都习惯赤着膊进进出出,全然不顾儒雅与风度。晚饭后人们会在家门口的人行道上浇上两盆水降温,然后拿个小板凳和邻居们坐在浇过水的地方摇着纸扇乘凉,直到眼皮打架了才回到依旧烘热的屋里休息。此外,还有那只在夏日里才能听到的此起彼伏的木屐踢踏作响的声音……,这就是上海曾经的夏日,虽已年代久远却很难从我的记忆中抹去。</h3> <h3>  常常想和儿孙们说说这些上海的夏日往事,但他们肯定没兴趣听你絮叨这些再也不会重演的旧闻,只有当三两好友品茗闲聊,谈兴渐浓时才会在不经意间提起这些上海夏日里老掉牙的故事,于是感慨那时夏天的艰辛与不易,进而赞叹如今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享受,以至于友人调侃道:“唉,你有点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