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行(四)——藏民家访

张振东

<h3>按照当地规定,所有的旅行团结束时必须进行一次藏民家访,一是为了了解后藏文化,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藏民推销藏银配饰<br></h3> <h3>我们这次家访的是位于318国道南侧的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年木乡罗林村,是由政府全资捐建的集体搬迁村,并开辟为藏文化民俗村,免费对进藏游客开放;全村36户,287人,因为村民世代农奴,原来叫“奴林村”,后改为罗林村。<br></h3> <h3>请大家记住这个地址:日喀则市年木乡人民政府,邮编:857000,联系人:土旦旺久,联系电话:13889024449,大家有不穿的衣服可以邮寄到那里,不要裙子和短袖短裤,他们那里常年气温比较低,不需要这些,而且只支持中国邮政!切记</h3> <h3>车刚停下,村委会院子里走出一位貌美的藏族姑娘,捧了几条白色的哈达逐一为下车的我们奉上,微笑着双手合十用“扎西德勒”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也按导游事先的吩咐,回了“扎西德勒xiu”;这位姑娘名叫次仁娜姆,今年22岁,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br></h3> <h3>一排排的房子错落有致,屋顶四周的经幡和正中间的五星红旗交相呼应,似乎告诉着人们,是党的好政策使他们过上了好日子</h3> <h3>娜姆引领着我们向村子中间一排院落走去,边走边介绍,也回答我们的疑问。<br></h3> <h3>娜姆家院墙外</h3> <h3>她家的牛粪,冬天用来取暖的,在当地,谁家的牛粪越多,说明谁家越富裕</h3> <h3>娜姆很高兴的向大家介绍,这是政府免费帮他们装的自来水,她们再也不用挑水吃了,还可以洗澡</h3> <h3>院子一层是牲畜的活动及圈养场所,二层是主人的生活区<br></h3> <h3>院子里的格桑花格外显眼</h3> <h3>次仁娜姆的小侄子萝卜扎西在好奇的张望</h3> <h3>清洁环保的太阳灶,可以用来烧水,熬酥油茶</h3> <h3>晾晒的奶酪</h3> <h3>如今的藏区已不是当年“厕所随身带”的生活方式了,这些年在政府的倡导下,家家户户都建了厕所</h3> <h3>这个屋子是她家的火堂,相当于咱们的厨房,居中一个顶着烟囱的炉子,烧水、做饭、取暖,多功能合一,炉顶上放着松油和供游客和家人食用的糍粑;<br></h3> <h3>她家内客厅,白天用来招呼客人,晚上睡觉的地方,类似于沙发的东西他们叫坐床,白天坐人,晚上睡觉,这里是没有双人床滴</h3> <h3>安排大家坐定,次仁娜姆就开始向客人介绍起来,她们这个村子是从珠峰附近的大山里集体搬迁出来的,属于后藏地区,政府特地挑选了她们几个做导游,必须长得漂亮,普通话标准,最关键的是脸皮得厚,做导游一个月可以挣1500块钱,关键的是她不用去铲牛粪了,她挣的钱除了补贴家里的零用之外剩下的捐给附近的寺庙,她们这里现在还实行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制,她大妈妈和她小妈妈姊妹俩嫁给她现在的父亲,她大妈妈已经去了天葬台(去世了),小妈妈已经五十岁了,听不懂汉语,只能听懂扎西德勒,她有三个哥哥,大哥去了附近的扎什伦布寺当喇嘛,二哥和三哥共同娶了她现在的嫂子,生了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自己出去玩了,剩下的老三就是刚进门看见的那个萝卜扎西</h3> <h3>四周墙壁上雕刻辉煌的壁画,都是娜姆的在扎什伦布寺当喇嘛的大哥花了三年时间画出来的,随意想象、亲手绘制,有的图案像野兽、飞鸟,有的像鲜花、植物,皆细致入微,活灵活现;<br></h3> <h3>在藏族人心中,牛头,是一种平安的象征,有镇宅之说。放在家中,可保全家的平安,在牛的角上,再挂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寓意平安吉祥。<br></h3> <h3>墙上“供奉”着各届国家领导人的头像,她们认为,是国家的好政策让她们过上了好日子</h3> <h3>在村口等待迎接旅行团的卓玛们</h3> <h3>短暂的几天行程结束了,其实,这次去西藏的初衷是为了欣赏西藏的大好河山,但是去了以后才发现,好看的风景千篇一律,淳朴的民俗万里挑一。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西藏:“始于颜值,陷于才华, 忠于人品,痴于肉体, 迷于声音,醉于深情。” 西藏——我还会再来看你的……一定会的<br></h3> <h3>一次旅行的结束,最棒的是事后用朋友来计量,而不是里程,感谢这次路途中认识的几位朋友们几天的陪伴,期待下次再聚<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