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渭河与泾河

郑光四

<h3>  我在渭河和泾河流经的地方有十年之久,早想写写它们,却受知识欠缺所困。只能把题目限定为:我看到的渭河与泾河,这样会容易许多,又不辜负我对它们的热爱。 上学时,我开始知道这两条河流的名字,是因为“泾渭分明”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说得就是泾水与渭水汇合处,清浊分明,界限清楚不混的自然景观。用来比喻界限清楚和是非分明。<br></h3> <h3>  我第一次见到渭河是刚到部队的那天。从家乡坐了两天两夜火车的新兵,在一个叫普集镇的小站下车。离目的地还有几十里路,接站的汽车不够,笨重的大头鞋们坐车先走了,剩下我们这些穿黑棉鞋的,排起长长的队伍,向南山根进发。 清醒一下被晃荡的晕乎乎的头脑,发现这里和家乡的景色已然不同。没有了冬季平原的单调枯燥,远处一抹黛色的山脉清晰可见,大地多了些起伏,空气中总觉得氤氲,田野上还隐现着一丝绿意,处处村庄和院落也建得新奇。这些都引起队伍里叽叽喳喳的议论。走出十多里路,前方横卧着一道河流。队伍从桥上通过。宽阔的河面,平缓的流水,我被这第一次见到的大河深深吸引。从带队老兵话语中,我知道这就是渭河。<br></h3> <h3>  再看渭河是四五个月以后了。那时已在乾县外线排,我们去东线整修。来到渭河北岸的咸阳哨所,放下背包,大家欢闹着跑向渭河。堤岸边浓密的柳林,把河水映成绿色。宽阔的水面上,悬挂着我们的跨河飞线,飞线杆耸立在岸边。新兵们是想试试自己的胆量,抓住杆钉向三十多米高的杆顶上爬。陶绍全上去了,刘金平上去了,大家一个跟一个,也有的爬到半截又退下来。我仰脸羡慕的望着上面的战友,却始终没勇气走到电杆跟前。 乾县外线排的线路,除东线跨越了渭河外,南北两条线路是串连起泾河与渭河的。北线的305哨所,在泾河南边的山咀上,也叫咀子哨所。南线309哨所则在渭河南岸不远处,又叫渭河哨所。记得73年8月下旬,渭河突发洪水,冲毁了309哨所北面的过河电缆。周德明班长带我从分站赶到渭河岸边,我们放被复线接入下游的地方电缆,连夜抢通了线路。紧接着调来人员器材,架设永久线路替换下临时的被复线。施工时我们就近住在渭河北岸的军工厂----秦岭公司。这段冲毁的线路,直到二站成立后的1979年,才由一营组织渭河工程,敷设新的河底电缆。<br></h3> <h3>  真正见到泾河要晚些。从305哨所向北有一处渡口,线路就从渡口上方跨过泾河。这里的泾河狭窄曲折,河床是在厚厚黄土下面的岩石上冲出的沟槽,第一次过河恰遇洪水,河面漲得很宽,水势汹涌。两三个船工用力撑篙,船到对岸时,还是被冲向下游很远。河岸紧靠陡峭的山涯,船工常年住在渡口旁石壁上凿出的洞窟里。 305哨所驻过的王树国告诉我,75年夏天一个夜晚,他独自冒雨抢修线路,雨中泾河涨了洪水,任他在南岸怎么呼喊,对岸船工也不应答。夜间是禁止摆渡的。没办法王树国只得朝天放了两枪,船工才知解放军要过泾河抢修,破例冒险把他摆渡过河。 76年我曾在305哨所驻过七个月,每次查线都要来到泾河。我经历过泾河洪水的汹涌,也常看它清澈见底的浅流。71年兵董金山是我的班长,他住在河北面淳化县的304哨所。董班长约我到泾河见面,那时我是二班副。我俩坐在河床中裸露的白色岩石上,煞有介事地商量班里的工作。董班长认真稳重,能力不知要强我多少,我很尊重他<br></h3> <p>  泾河南面的咀子是个极小的山村,属礼泉县叱干公社,哨所四周坡梁长很多柿树,山路崎岖,柿子收获后常运不出去,只能晒成柿饼。记得二站一位干事,回礼泉老家探亲,托哨所给买点柿子。王玉海花三块钱包下一棵树,摘了满满一架子车柿子,也不知那位干事是怎么弄回家的。</p><p> 309哨所附近的渭河滩里,有大片大片的苹果园,那时苹果还是稀罕物,果子成熟时,站部的人总爱托哨所给代买,又大又圆的黄元帅存放在床头柜里,整个窑洞都飘着香味儿。</p><p> 分站前面的泔河是泾河的支流,河畔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梨树,每年都轮换着繁花似锦、枝繁叶茂、硕果飘香的季节。</p><p> 渭河与泾河馈赠给人们的是甘甜与美好。</p> <h3>  我注定与渭河泾河有缘。77年调到几百里外的平凉,我仍然没离开这两条河。平凉城区就在泾河南岸,我们维护的线路仍然串连起泾河与渭河。 平凉以上的泾河有两条支流。南支流源头在宁夏泾源,北支流源头在宁夏固原,两地都处在六盘山东麓。通常认为,泾源境内的老龙潭是泾河的主源头。两道水在平凉城西的八里桥交汇,向东流过平凉,流往泾川。泾河穿行在高原丘陵之间,河水冲开深厚的黄土,切削裸露的岩层,河道多迂回险峻。但平凉泾川间的河川却宽阔坦直。 77年7月,我和刘周雄、李文军第一次熟悉线路时,就是在平凉城西八里桥淌过的泾河。崆峒和安国两方向流过来的河水,在汇合前夹着一道山咀。从连队过来的线路,由城南绕到市区西面,再转向西北,恰好在八里桥泾河两水交汇处通过。它先越过南支流,爬上山咀,再越过北支流。过河后的线路就沿这条北支流溯河向上,到安国公社附近,才离开泾河,一路扎向北面的山里,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的地界。 瓦窑坡是河北岸沟口里的小村,线路就从这沟口离开泾河,向北进山的。村子旁边有我们的哨所,管理着向北进入固原的线路。战士们采买生活用品,要到泾河南面的安国公社。几百米宽的河床上,布满了各色卵石,大的有西瓜那样,可见这里发起洪水十分吓人。从六盘山冲来的石块,经年代久远的碰撞打磨已变得圆滑可爱,我们常在河滩里捡形状各异的石头。平时河中的流水很清澈,踩着河床上的卵石就可以通过<br></h3> <p>  平凉到天水的线路,从华亭以西翻过关山,在北道阜跨越的渭河。这段关山是泾河与渭河的分水岭。东坡的水流经华亭,再向东北注入泾河。西坡的水流经庄浪,再曲折地经葫芦河向南汇入渭河。北道阜是天水县所在地,也是陇海铁路经过天水的车站名称。</p><p> 天水及以西都属渭河的上游了,河水自渭源县源头出发,流经陇西、武山、甘谷等县域。在上游沿途接受了秦祁、榜沙、散渡、葫芦、藉河等十来条较大的支流。到天水县附近时,渭河已呈现出气势雄浑的大河景象。</p><p> 我们维护的武山甘谷一带的国防线路,与渭河多有交集,我巡线经过这里,会时常见到。这里的渭河川谷,罕有草木,河水在一派黄土上静静流淌,与它经过的陇中高原浑然一色,放眼远望,显得空旷寂寥。</p> <h3>  天水至宝鸡之间,有千里渭河上罕见的险要峡谷,河水切开秦陇间的崇山峻岭,形成沿途绝岩峭立的石峡。著名的宝鸡峡就在其中。陇海铁路在渭河北岸的高山悬崖间穿行,一百多公里路段中竟有百余处隧道。那时我常坐火车往返天水宝鸡,见这峭壁隧道奇观,凝结着当年建设者多么强大的智慧和创造力,令人由衷赞叹。这条连接西北广大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br></h3> <p>  渭河之上的另一创举,是著名的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河流水位被筑坝提高,渭河之水经条条干渠引上旱塬,浇灌着下游方圆几百里的近三百万亩农田。</p><p> 渭北村庄多有以龙取名。连队驻地叫龙王山,706站旁边是龙岩寺,巡线路上有以龙脊、龙背、龙潭为名的村庄。人们世代企盼着神龙带来风调雨顺、引来生命之水。每当我看到那跨沟越涧凌空飞架的渡槽、穿行在山间田野大大小小的渠道。我总想这不就是人们盼望中的神龙吗?这新中国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巨龙,引来渭河之水,浇灌这肥沃的土地,让几百里旱原年年五谷丰登。</p> <h3>  我一直以为泾河渭河是姊妹河的,后来知道了泾河是渭河的第一支流。但我心里仍然把它们看成姊妹河。渭河与泾河在千里行程中,接纳了数不清的源流,才成就了它们的坚韧不拔、宏大宽广,浩浩荡荡。 渭河泾河流淌着,造就了八百里秦川等广阔肥田沃土的山川。渭河泾河流淌着,滋养了天水、平凉、宝鸡、咸阳、渭南等城市和数以百计的县域城镇。 尤其滋润了西安这座伟大的历史名城。 中华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几代鼎盛王朝曾在古长安地区建都。历史和今天,这里都以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享誉世界。</h3> <h3>  渭河与泾河流过的这片土地是丰饶的。历朝宫殿陵寝遗址、历代文物古迹遗存,在这里比比皆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就座落在渭河流域的北洛河之上,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华文明之源头。出土于渭河南岸的秦始皇兵马俑,为我们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留存下来的英雄群塑,它们是从泾渭上游走下来的秦人的子孙,它向世人炫耀着统一中华的辉煌武功。<br></h3> <h3>  渭河与泾河流过的这片土地是深厚的。它养育的人民坚韧耿直,淳朴勤劳。去年我在微信中看到了几张合影,他们是我在部队时的老领导,是从小在泾渭之间黄土地上长大的陕西乡党。仔细辨认端祥着他们,我不禁哑然失笑。照片中他们虽年届古稀、满头华发,但仍透射着一股年轻时的强健、执拗和无畏。试想由这样人组成的军队,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困难和敌人?<br></h3> <h3>  渭河泾河在秦陇大地上并排走过,它们穿行在高原间,流淌在平川上。不惧险阻,不辞迂回,终于走到一起。它们还要汇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往无前地向东奔流。 <br></h3> <h3>2018/08/2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