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育”看教育

瑞芳子

<h3>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h3><h3><br></h3> <h3>  蒸的煮的,荤的素的,冷的热的,软的硬的等进行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不偏食的习惯!</h3> <h3>  饭前饭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吃饭前,自己摆放餐具、餐垫;餐前开展感恩活动,唱感恩歌感谢每一餐的美味;饭毕,表达感谢“我吃饱了,谢谢”;吃饭时,努力地吃光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饭后自己收拾垃圾,不留下任何残渣……</h3> <h3>  有机构开展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营养知识教育的儿童,营养行为和营养知识都明显超过未接受过此方面教育的孩子,他们对于营养的了解都更为全面。虽然饮食习惯只有些许的改变,但是从调查中了解到,孩子对于营养态度的积极性都有所增加,渴望能够了解每天接触的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益处。<br></h3> <h3>  很多人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来自家庭。不要总抱怨你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挑食、偏食,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肯多花一点心思、多费一点点时间,多变换一点花样给孩子做餐饭,这个问题迟早不是问题,“食育”真谛,就是一个孕育爱的过程,一个收获爱的过程!<br></h3><h3> </h3> <h3> 饮食对于成人和孩子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处理儿童饮食上,学校和家长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衡量准则,更应从多方面考虑营养搭配。为了使孩子能够得到正确的营养知识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和学校应该相互配合,做到“两手抓”。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爱吃什么给什么,看着孩子日渐肥胖的身躯,自以为是给孩子补充了足量的营养,殊不知这样的育儿方法往往造成“体壮多病”。因此,家长应该及时改正错误的饮食习惯,多阅读有关营养的相关书籍,掌握有关营养的知识,从根本上走出饮食误区!<br></h3> <h3>  通过故事教育孩子 幼儿教育专家认为,用故事教育孩子效果非常好。在吃饭之间,可以为孩子讲一个关于蔬菜、食物、营养方面的故事,教育幼儿不挑食,好好吃饭。<br></h3> <h3>  节假日带孩子去野外认识农作物,让他们明白农作物的成长,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br></h3> <h3>  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h3><h3> 这是一个基本点,有些专家认为,从儿童会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所有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 在饮食中培养艺术想像力。</h3><h3> 儿童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那么家长和幼教人员则应在“食育”过程中,把桌上餐“艺术化”地做一一介绍。比如,一道加入了海带的排骨汤,其海带丝就像扎在姑娘头上的黑丝带等。儿童对此有兴趣之后,对每一种饮食都会做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 在饮食中培养其人生观。</h3><h3> 在向儿童介绍各种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时,便可结合介绍这些物的制作需要付出的劳动。当然,让他们参加食物的制作,更会加深对有劳动才有收获的体会。</h3><h3> 再有,有的儿童在吃鱼时,怕被刺喉,或者对食物的某种颜色及形状望而生畏,家长便可以“勇敢面对现实”予以鼓励。不过,让他们知道,集中精力,认真慢吃,多多锻炼才行。</h3><h3> 在饮食过程中,以多种食物为由头,培养激发儿童的正确人生观,也是“食育”的重要内容。<br></h3> <h3> 让我们以活泼易懂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健康康的成长!<br></h3>

营养

食育

孩子

儿童

饮食习惯

饮食

教育

家长

食物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