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5日,我们嘉禾党校第47期科干班学员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 来到井冈山,穿上红军服、戴上五星八角帽,身上升腾起一种庄严感,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
</h3><h3><br></h3> <h3> 当天下午,培训班进行了开班仪式并授班旗。开班仪式上,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教授学识渊博,曾经在井冈山博物馆工作,为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讲解,教授讲课生动有趣,饱含深情,给原本已百倍虔诚的心灵更平添了对革命先烈和平凡井冈山人民无限的敬意。<br></h3> <h3>第二天,我们寻访了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聆听现场老师的现场教学。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医院建于1928年,最初叫“红光医院”,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这所医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木结构二层楼房,共有32件间病房,可容纳200位伤员。如今数十年风雨飘过,小井医院黑灰色的外观仿佛一直述说着曾经的腥风血雨,古朴沧桑中隐含着悲愤与忠烈。医院里,看着红军战士用过的病床、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竹片磨制的手术刀、用了又用的绷带,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岁月中艰苦卓绝的斗争情景,仿佛清晰呈现在眼前。
</h3><h3><br></h3> <h3>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一百三十多个战士永远地倒在了这里,最小的战士不过14岁……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我们静静听着革命烈士的故事,不少人默默地流下眼泪。我们庄严肃穆地绕烈士墓步行一圈,一一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白花。 <br></h3> <h3> 从小井红军烈士墓绕行至附近的小山坡,这样的一冢墓碑便映入了眼帘。碑上没有生平简介,没有墓碑悼词,只有碑后一棵苍劲挺拔的柏树,静静守护着长眠于此的英魂。如果不是刻意前来祭拜,也许没有人会想到,在这偏僻的角落,在这简单的墓碑之下,长眠的正是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老红军曾志同志。<br></h3> <h3>在大井毛泽东旧居,看到领袖当年居住的简陋房屋,破旧的生活用具,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80多年前。<br></h3> <h3>红军造币厂遗址,位于井冈山上井村。厂房门前有一个硕大的“工字银元”雕塑,门楣有萧克将军为造币厂遗址恢复所题的字“红军造币厂”。 <br></h3> <h3>红军造币厂存在前后约半年时间,是我党创办的第一个造币厂。它铸造的工字银元,是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发行最早的一种货币。红军造币厂及其工字银元,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br></h3> <h3>在茅坪八角楼,我们看到了毛委员的床上垫的是稻草,盖的是一床薄薄的线躺。吃红米南瓜度日,穿破衣烂衫御寒, 而就在这里,毛泽东写就了《井冈山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巜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br></h3> <h3>在朱毛会师旧址,我们参观了红军军官教导大队旧址,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龙江书院。现场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当时朱毛会师的场景。 <br></h3> <h3> 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我们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但我们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 <br></h3> <h3>5月8日,我们来到井岗山革命博物馆,这里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历史画面,我们在馆内一步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们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博物馆的每个细节。 <br></h3> <h3>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拾级而上,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br></h3> <h3> 这次到井冈山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洗礼。
井冈山,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我们一定要传承好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茫。
</h3><h3><br></h3> <h3>图文:李国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