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8月14日-8月20日在重庆举办。<br></h3> <h3>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和200多名科技辅导员,以及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青少年和科技教育工作者代表参加。
今年有幸我的科技辅导员项目作品进入国家决赛,需要去现场答辩。
8月9日我就踏上了行程,先到库尔勒一家广告公司把自已的想法,想要得到的效果和设计师进行了有效沟通。12日带上作品和设计好的展板,怀揣着期待、向往、学习赶往山水之城——重庆!
来到盛大的重庆国际会览中心,创新大赛的LOGO会旗和飘扬的“创新.体验.成长”的彩旗如同我心一般,随风、随梦想澎湃地迎风飘扬。安排有序的报道、注册和贴心的志愿者让我们处处感受到国家级赛式的严谨和周到。 紧张的布展在14日结束,15日时间上安排的不那么紧凑,这是为一些布展出现问题的参赛选手们提供了一些修正的时间和机会。之后举行了参赛全体辅导员会议和“十佳科技辅导员”综合测评,在提交作品时我也申报了“十佳科技辅导员”,当时想着参赛机会难得,可以见到更多的评委专家,有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测评,感到自己离“十佳科技辅导员”的距离还有很远,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不过,这也是激励自己不断学习、需要成长的一个起点和机会。</h3> <h3> 16日,大赛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和致欢迎辞。之后由80后北京大学国际数学中心教授许晨阳做演讲。他是重庆本土的科学家,许晨阳教授作了题为《 “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数学世界的魅力”》的精彩演讲,分享了他走上数学研究之路的心路历程和感悟,展现了数学理论的奇妙和科学研究的内在价值。
开幕式参赛代表队报到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学生代表以及国际参赛学生依次登场亮相,用他们的青春和活力展示了对科技创新的热爱。
大赛同期还将举办“中国-东盟青少年创新大赛”、“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夏令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专题展览、2018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年会等丰富多彩的展示。<br></h3> <h3> 下午,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的2018科学教育国际论坛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卢森堡、泰国、突尼斯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专家学者、优秀中小学校长、科技教师参加论坛,围绕“面向未来的科技教育”主题,交流研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科技教育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龚克教授、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前任主席David Crowther教授、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教授和芬兰于韦斯莱大学Pekka Koskinen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浅议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STEM教育的挑战与回报”、 “科技教育的科学与技术”、“黄金时段学习:培养主动学习的要素”的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是主办单位落实中国科协党组关于推进国际化,打造科技人文国际交流平台的具体举措。也是提升科技辅导员专业素养,推动我国和国际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br></h3> <h3> 听完了精彩的论坛,我们快速赶往在N4展厅的科技教育资源展,在这里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在这里我看到了各种开展STEAM课程的软硬件资源,和已经开展科技教育很成熟的学校展示,参观了解这些,让我对我校的科技教育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深层次的认识。<br></h3> <h3> 接下来的一天,便是紧张的封闭问辩时间。问辩中每个专家的评判角度不同,但他们对于科学的严谨性、求真性都非常注重,还有在方案中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是他们非常关注的。评审委员会主任王乃彦院士亲临现场,他现场运用数据统计的方式验证湖南一位老师的作品数据,我想他老人家的意图是要告诉我们要以求真、求实的态度来研学,这也让我的触动很大。八位评审专家都非常赞叹于我的勇气和作品的选题,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br></h3> <h3> 18日的公开展示,来自各个省市的科技工作者、校领导、科技工作爱好者等都来参观、学习,一遍一遍的与对我作品感兴趣的人们讲述,我一点也没有厌烦,反而非常兴奋,是因为遇到懂我的人吗?认识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杨志根教授,他准备为我们牵手新疆天文台为我校学生做科普支撑,认识了广州非常有科技情怀的刘燕环老师,她为自已喜爱的地质探究,每个假期走一个地方,不畏辛苦……<br></h3> <h3> 下午的科技工作坊也是内容丰富多彩,我走进了伊娃老师主讲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科技活动工作坊中,伊娃老师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我们授课,为我们日后开展创客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为了挤出时间参加第二场工作坊,我和吴娜老师在别人吃饭时间参加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四位美女老师带来的“STEM课程的有效评价”。在这里我第一次制作航模、试飞,听评了这几位老师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体系并和他们一起探讨了校本课程的严谨性、可实施性的保障措施,对于他们的团队我非常的羡慕,因为他们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更重要的是每人各怀绝技,我想这样的团队才会在事业上越走越远!<br></h3> <h3> 19日,参观了重庆的科技馆,在这里可以看到重庆的科技工作开展的非常扎实而且非常亲民,孩子们在玩中学习科技知识、增长视野!最激动人心的是下午的闭幕式颁奖典礼了。各个奖项一一颁发,我校的科技实践获得二等奖,我撰写的科技方案获得三等奖。
随后一天,撤展,离会。至此,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下帷幕。
重庆之行,时间仓促,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好好欣赏这座美丽之城、智慧之城,没有吃一次重庆火锅。😜
能参加全国青科技创新大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探索,求真求实,要比别人更努力才会有更多机会。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各位领导、同事,各级科协部门,愿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越办越好!愿日后我和我的学生们每年都能拿到中国科协万钢主席签字的奖状!😊😊😊<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