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追寻极光之旅(三):新圣女公墓,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缩影

老牛

<h3><b>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Новодевичье Кладбище),也叫新圣母修道院,始建于16世纪,也是莫斯科最老的修道院。据说,当时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因试图篡位被囚禁于此,死后就埋在修道院内。因此,有些中国人把它称为“俄罗斯的公主坟”。到19世纪,这里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先后有26000多名俄罗斯名人葬在这里。墓主人的身份,从最初的贵族到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科学家等等,他们都是对俄罗斯的历史发展,甚至对世界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所以这里是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缩影,是了解俄罗斯的一个窗口。</b></h3><h3><b> 新圣女公墓占地7.5公顷,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与维也纳中央公墓、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齐名。走在这里,没有一点阴森可怖的感觉,它似乎不只是一个公墓,而是一座精致的雕塑博物馆和一幅展示俄罗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画卷!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莫斯科市民来这里凭吊。还有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来这里接受俄罗斯传统教育。这里也是莫斯科著名的旅游景点。</b></h3> <h3>  ▲ 新圣女公墓占地7.5公顷,有26000多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长眠于此。</h3> <h3>  ▲ 不是有钱就能葬在这里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些暴发户也想附庸风雅,花钱在这儿买一块墓地。据说普金上台后将卖出的墓地全部收回,钱也不退,让那些暴发户们鸡飞蛋打,白高兴一场。</h3> <h3>▲ 我不懂俄文,大多数墓主人都不知道是谁。下面是导游给我们介绍的部分名人墓地。</h3> <h3>  ▲ 这是俄罗斯第一任总统<b><font color="#167efb">叶利钦</font></b>(1931-2007)的墓。叶利钦于2007年4月23日去世,享年76岁。他的墓非常简单,没有雕像,也没有更多的文字说明,只有一面伏盖在大地上的俄罗斯国旗雕塑,用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马赛克和巴西产的红色斑岩构成。他墓前的鲜花最少,看来,对他的是非功过,俄罗斯人民心中是有杆秤的。</h3> <h3>  ▲ 这个墓的主人是前苏联乃至全世界都非常著名的飞机设计师,<b><font color="#167efb">安德列·尼古拉耶维奇·图波列夫</font></b>(1888-1972)。他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空军中将。参与上百个军用和民用飞机型号的设计,以“图”字命名。1937年以间谍罪被捕并被送到集中营,在狱中他继续从事飞机设计。1941年卫国战争开始后,最高苏维埃将他提前释放,1955年正式恢复名誉。据说他是斯大林唯一一次向大清洗的受害者当面道歉的人。1956年他担任苏联航空工业总设计师,在他的领导下,诞生了著名的“图”系列超音速喷气客机。他一生在飞机设计上创造了78项世界纪录,被前苏联誉为”航空之父“。</h3> <h3>  ▲ 这位墓主人是喜剧大师,俄罗斯大马戏创始人,被称作俄罗斯卓别林的<b><font color="#167efb">尤里·尼古林</font></b>(1922-1997)。他1973年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82年任莫斯科马戏团团长。75岁去世时,当时的叶利钦总统在电视上宣布他的死讯,为他举行了整整两天遗体告别仪式,之后还举行了国葬。死后第二天(也有说是当天),他深爱的一只狗也死了,永远伴随着他。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可见人们对他的喜爱。</h3> <h3>  ▲ <b><font color="#167efb">别尔希·阿尼诺夫</font></b>,俄罗斯最伟大的妇产科医生,被称为生命使者。在德国法西斯围困莫斯科的日日夜夜里,他在地铁里建起简易医院,迎接了1000多个婴儿平安降生。他医术高超,不管多可怕的难产都能迎刃而解。他墓前的花最多,据说,许多他当年接生的人还常来墓前给他献花。</h3> <h3>  ▲ 戈尔巴乔夫的夫人<b><font color="#167efb">赖莎-戈尔巴乔娃</font></b>的墓地(1933-1999)。她是唯一丈夫仍健在而先入葬新圣女公墓的前第一夫人。她与戈尔巴乔夫在大学年代相恋,毕业后结婚,相依为伴从地方走到中央。赖莎1999年患白血病在德国慕尼黑一家医院去世,享年67岁。他与戈尔巴乔夫有46年的婚姻生活。她墓上优雅美丽的青铜雕像是雕塑家根据赖莎18岁时的一张照片雕刻的。这应该是个双墓,赖莎旁边这块空地,就是留给戈尔巴乔夫的未来墓穴。</h3> <h3>  ▲ 这是四星中将<font color="#167efb"><b>列别德</b></font>的墓地(1950-2002),他的一生堪称当代俄罗斯的传奇。他参加过原苏联和俄罗斯绝大部分战争和冲突,战功赫赫。他还是当年入侵阿富汗的指挥官。在导致苏联解体的1991年“8.19”事件中,他支持叶利钦。后来曾分别与叶利钦和普京竞选总统,成为风云人物。2002年他仅52岁时死于一场空难。</h3> <h3>  ▲ 这是我们年轻时最熟悉的“苏修”头子,当时我们称之为“黑光头”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b><font color="#167efb">赫鲁晓夫</font></b>(1894-1971)的墓地。他的墓碑独具特色,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地组合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置于黑白框架之中。墓碑的设计者是赫鲁晓夫生前痛批过的前苏联最有名的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而请此人设计墓碑正是赫鲁晓夫本人的生前遗愿。对于墓碑的设计,我想可以诠释为对赫鲁晓夫这个争议人物毁誉参半、功过交织的寓意。</h3> <h3>  ▲ 这是前苏联外交部长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b><font color="#167efb">葛罗米柯</font></b>(1909-1989)的墓地。墓碑上葛罗米柯的头部浮雕像,被刻成阴阳两副面孔,两副面孔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据说雕像表现了葛罗米柯两面人性格和随机应变的机智。他在前苏联绝大多数时间从事外交工作,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得罗波夫等不同的政治时期都能保住地位,并得到重用。</h3> <h3>  ▲ 穿甲弹设计师<b><font color="#167efb">拉夫里洛维奇</font></b>的墓。他的墓碑很有特点,由于他设计的穿甲弹,可以穿透100厘米厚的钢板,雕塑家就将他的墓碑设计成一块厚度为100厘米的弯曲钢板形状,三个弹孔,则形象地表明他研制的炮弹之巨大威力。</h3> <h3>  ▲ 二战期间著名播音员<b><font color="#167efb">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font></b>(1914-1983)的墓。他是前苏联著名的金话筒,从1931年起担任播音员。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他的声音通过电波鼓舞了无数苏联士兵的士气,是德军的最怕和最恨。</h3> <h3>  ▲ 这是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font color="#167efb"><b>斐奥德·夏里亚宾</b></font>的墓。斐奥德·夏里亚宾被称为世界级的低音歌王。他的歌声曾让托尔斯泰感动得流下了热泪,高尔基把他的成就比喻为“俄罗斯艺术中的普希金时代”。我们熟悉的《伏尔加船夫曲》就是他的原唱,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歌曲。但他生前一直受到迫害而不得不流亡国外,1938年在法国病逝,葬在巴黎一公墓。1956年,前苏联恢复其“人民演员”称号,1984年在新圣女公墓举行了骨灰重新安葬仪式。他是俄罗斯伟大画家列宾的好友,墓上的雕像就是按照列宾为他所作的画雕刻的。</h3> <h3>  ▲ 这是斯大林第二任妻子<b><font color="#167efb">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font></b>(1901-1932)的墓地,她和斯大林一样也是格鲁吉亚人,比斯大林小20岁。 阿利卢耶娃是斯大林老战友的女儿,与斯大林结婚后,担任过列宁办公室的秘书,与性格强硬粗暴的斯大林格格不入,婚姻并不幸福。1932年11月9日,两人一起参加庆祝十月革命的晚会时发生了激烈争吵,她中途退场,回到卧室后举枪自杀,时年31岁。不过,民间的版本说她被斯大林枪杀,这至今仍是悬案。他们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在回忆录中,对其母亲的死解释为“半是个人原因,半是政治原因”。</h3> <h3>  ▲ 这个墓地的主人从墓碑上的雕塑就能看出来。他就是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font color="#167efb"><b>奥斯特洛夫斯基</b></font>。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1936年在莫斯科病逝。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刻,被雕塑家定格在墓碑上:表情安详,两眼凝视着远方,手下还有一摞书稿,墓碑下面是陪伴他一生的军帽和马刀。</h3> <h3>  ▲ 前苏联著名作家<b><font color="#167efb">法捷耶夫</font></b>的墓地,他是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新生代”重要代表人物,曾长期担任苏联作协领导,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毁灭》和《青年近卫军》。这两本书我都看过,非常不错。1956年3月13日,他开枪自杀身亡。根据披露的史料,“死前写给苏共中央的信”证实,他在长期担任作协主要领导期间,执行极左的文化路线,参与了对许多文化人的迫害,悔恨交加,遂以死谢罪。墓碑顶上的雕像是法捷耶夫头像,下面的浮雕表现的是《青年近卫军》中几位共青团员临刑前宁死不屈的场景。</h3> <h3>  ▲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b><font color="#167efb">契诃夫</font></b>的墓地。他的《变色龙》和《套中人》两部作品,是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h3> <h3>  ▲ 这是<b><font color="#167efb">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font></b>的墓地。他是俄国19世纪前半叶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他的著作《钦差大臣》、《死魂灵》被翻译成中文,传入我国。左翼作家联盟还将《钦差大臣》搬上了话剧舞台。鲁迅先生称赞果戈里为写实派的开山鼻祖。2009年是果戈里诞辰200周年,全俄上下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墓地也进行了重建。</h3> <h3>  ▲ 这是公墓里唯一的商人墓地,埋葬着<b><font color="#167efb">帕·米·特列季亚科夫</font></b>和<font color="#167efb"><b>谢·米·特列季亚科夫</b></font>两兄弟。他们被称为俄罗斯的”油画之父“。他们并不是画家,而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的油画收藏家、画家们的赞助和保护人。他们于1856年创办了全俄最著名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1892年特列季亚科夫将他所有收藏品2500幅精品油画捐献给国家,这个画廊收藏了10万件作品,十月革命后成为国家最大的美术博物馆。</h3> <h3>  ▲ 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女英雄<b><font color="#167efb">卓娅</font></b>的墓地。卓娅就像中国的刘胡兰一样家喻户晓,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苏联卫国战争时期,18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德国法西斯手中。卓娅塑像的表情和姿势,是她被德军绞死时的真实情景。1942年2月16日,苏联政府追授她苏联英雄称号。据说当年斯大林得知卓娅牺牲的消息后极为震怒,曾给苏军前线指挥下令:对绞死卓娅的那支德军部队官兵,战斗中一律格杀不论,不接受投降。</h3> <h3>  ▲ 在卓娅墓地对面,是卓娅的弟弟<b><font color="#167efb">舒拉</font></b>和母亲的墓。舒拉是在姐姐牺牲后进入坦克学校学习,毕业后以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在卫国战争胜利前夕牺牲在前线。获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有照片的是舒拉的墓。旁边红色的是卓娅和舒拉的母亲,<font color="#167efb"><b>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b></font>的墓。她是一位小学教师,她写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当年曾影响了无数中国的年轻人。</h3> <h3>  ▲ 新圣女公墓中还安葬有三名中国人,就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王明和他的夫人及女儿。上面这个是<b><font color="#167efb">王明</font></b>(1904-1974)的墓,墓碑上面是王明的半身雕像。雕像下面用俄文刻着:“王明同志 中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1904.4.9—1974.3.27)“。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1925年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早期曾担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先后犯了左倾和右倾路线错误。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1956年举家赴苏。自60年代起,撰写发表了许多攻击毛泽东、歪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书籍和文章。1974年在苏病逝,终年70岁。他墓前的鲜花还不少,除了他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给他送花外,据说他家乡政府也要给他送花。</h3> <h3>  ▲ 在王明墓地的斜对面是他妻子<b><font color="#167efb">孟庆树</font></b>和大女儿<b><font color="#167efb">王芳妮</font></b>的墓地。据说孟庆树与王明感情不好,她1983年去世后没有与王明合葬。王明与孟庆树的女儿王芳妮生长在苏联,不会中文,从未回过祖国。1985年1月27日王芳妮病逝,时年53岁,死后与生母孟庆树合葬一起。</h3> <h3><font color="#ed2308"><b>相关美篇:</b></font></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19rg7f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绚丽的北极光---献给2018年的新年礼物</a><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ivg941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俄罗斯,追寻极光之旅(二):红场与克里姆林宫</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i73y8r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俄罗斯,追寻极光之旅(一):新年前的莫斯科</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