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古巷——青果巷和盛宣怀故居

一鳴俊人

<h3>  常州离开无锡不远,高铁一站路,但是却很少去,一直感觉常州可游览的地方少。</h3><h3> 在网络上看到介绍,常州有一条老街,叫青果巷,那里出了很多名人,有末抗元名将刘师勇、明代文豪唐荆川、清代书画家钱维诚、恽鸿仪、汤贻汾,洋务运动先驱盛宣怀、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模范缙绅汪作黼、故宫博物院开创者吴瀛、剧作家吴祖光、语言学家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革命先驱瞿秋白、七君子之一史良、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等等。</h3><h3> 青果巷是常州市区保存最为完好、最负盛名的古街巷,是常州整体历史风貌的精华所在。</h3><h3> 如此好的一个老街巷,这么多名人的居住地,肯定有不少值得参观的古建筑、大宅院、精致的木雕砖雕石雕等。于是就找了个好天气奔常州一趟(这是2016年春天)。</h3><h3> 火车站出来乘了219路,到人民公园站下,从双桂坊走到晋陵中路,向南找到了青果巷。</h3> <h3>  眼前的青果巷,路面平坦宽敞,南边是平房一溜延伸过去,大多开着店,很破旧的老屋,不过远处倒是几十层的高楼。</h3> <h3>  街道边有一块石碑,刻着“常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 青果巷”,1987年就公布的。石碑上放着晒太阳的大小鞋子,有意思。</h3> <h3>  路边的一间平房,门前停着一辆崭新的小汽车,车主人肯定不会住这里。</h3> <h3>  这样的一处旧屋,墙上倒是有“常州市历史建筑”的牌子,是“曾宅 清”,还是清朝的老屋了!却不知道是曾家哪个出名的人物了,说不定是曾国藩的后代?</h3> <h3>  有两处带楼的老屋,也是斑驳的外墙,显然是有些年份的。</h3> <h3>  在一个临时停车场旁边,有一座老屋的山墙很高,应该是一处大宅院,但找找没有看到建筑的标志。</h3> <h3>  停车场前是一幢名为“长安大厦”的大楼,看到楼名的题字,就会猜到旁边的大楼是什么机关了。</h3> <h3>  高楼下相形见绌的平房老屋。</h3> <h3>  跨进老屋大门一步,只见里面是这个样子,就不走进去了。</h3> <h3>  旁边的又一处平房,两头开着水果店、彩票店。</h3> <h3>  一间卷帘门旁边的墙上,有石碑“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伯元故居 清代”,这就是晚清谴责小说家、《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的老家?</h3> <h3>  李伯元(1867-1906)——李宝嘉,名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生于同治六年,死于光绪三十二年,享年四十岁。晚清四大小说家之一。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极为少见。<h3>  李伯元生在山东,三岁时,父亲去世,由堂伯李念仔抚养。光绪十八年(1892年),念仔从山东辞官回到常州,伯元一家,同返故乡。此时,坐落在北门外青山桥畔罗武坝的祖宅,已在战乱中毁坏,于是在城内青果巷选择一处房屋居住。过了二年,伯父去世。</h3><h3>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年方三十,在学文学上有扎实根基的李伯元来到上海,创办《指南报》,以此揭露时弊,劝善惩恶。不久,改办《游戏报》,后又改为《繁华报》,并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出版《绣像小说》半月刊。他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鲁迅先生说他所办报纸"为偕嘲骂之文,记注倡优起居"。——网络资料</h3></h3> <h3>  旁边看到有夹弄,就走进去看看。</h3> <h3>  网络介绍——李伯元故居留馀堂占地2.6亩,系清代民居建筑,坐南朝北,北临青果巷,南枕南市河。东、西两侧均为民居。故居房屋可分为三路。</h3> <h3>  走到里面,看到的是这样的面貌,哪里还有什么三路四进的房子,有网络上称之为贫民窟。</h3> <h3>  这样的一位著名小说家的故居,却是如此样子。人间百余年的沧桑变化,是李伯元所想不到的。</h3> <h3>  已经到了青果巷的头了,这里是一幢两层楼房。</h3> <h3>  楼前院子的围墙上也有牌子钉着,“青果巷273号刘宅 时代1950年”,属于常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发现保护建筑的标志牌有好几种。</h3> <h3>  这还是解放后的建筑,也就是65年样子,已经苍老到如此地步。</h3> <h3>  窗楣上还是有点当年的装饰,下面的铝合金窗应该是后来改的。</h3> <h3>  前面那段路还是叫青果巷,但是已是高楼林立,完全不存在什么历史文化街区的韵味了。</h3> <h3>  在十字路口向北去,沿着公园路走不远,找到了盛宣怀故居。</h3> <h3>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祖籍江阴,出生于中国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h3><h3>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h3><h3>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h3> <h3>  盛宣怀故居原在盛家湾(盛宣怀出生地)、青果巷及鲜鱼巷各有一处,位于盛家湾和鲜鱼巷的故居均已在城市建设中拆除,今仅存位于钟楼区公园路大马园巷18号的青果巷故居。该建筑由盛宣怀的父亲盛康与堂兄盛宇怀合资建造于1867年,建成后由两家共住,盛宣怀回常州考取举人时曾住于此处。原有七进院落,大门设于青果巷北侧,各厅堂均为硬山造砖木结构建筑。其中前四进在兴建长安大厦时拆除,大门亦改在西侧的大马园巷,现存大厅五间、花厅四间和楼屋两间,大厅北侧尚存有内花园和黄石假山。现为二十多户居住的大杂院,建筑已长期失修,且存在严重的私自搭建等损坏现象。</h3> <h3>  现在的故居找不到大门,只有公园路上的一扇小门进出,且现为二十多户居住的大杂院,建筑已长期失修,且存在严重的私自搭建等损坏现象。</h3> <h3>  不过,墙上确实有“盛宣怀故居”的石碑</h3> <h3>  从1983年的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到2006年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只是状态未变。</h3> <h3>  右边即南部的围墙上,开着一个门洞,装了一扇铁门,显然是现代的而不是盛宣怀时期的式样。</h3> <h3>  于是想到就进去看看,从石碑左边的门洞进去。遇到一位老大妈(也是六七十岁了),问了一声,可以看看吗?说是随便看吧,就再跨进一步。</h3> <h3>  看到一个小院,面对着的屋子,是落地的长窗,从屋脊的式样看,很可能是从前的老屋的样子。然而左边右边这样的带窗的墙,不像是盛宣怀这样的家庭所居住的宅院的原来格局。</h3> <h3>  接着看到的是一条走廊,右边应该原来是一个大院子,左边是一座厅堂的结构式样,但是已经改建成部分钢窗了。</h3> <h3>  对面是杂乱无序的搭建房,而搭建房后面,依然看得出一间颇有古风的厅堂样子,上面的屋脊依稀有些装饰。</h3> <h3>  紧靠着厅堂的走廊前也是一间搭建房,瓦楞板做的屋顶。主人养的花,给破旧不堪的院子带来许些生气。</h3> <h3>  再向里走进去些,走廊的柱子已经包在搭建房的墙角中,右边还看得出厅堂原来的木墙结构,在下部有卍字花纹木雕,上部的窗看样子还是原来的式样。</h3> <h3>  在走廊柱子上,钉着一块门牌——大马园巷18-22,这该是盛宣怀故居的门牌了?</h3> <h3>  抬头望着廊庑的顶部,看到上面的网砖还是比较整齐,似乎整修过的样子。</h3> <h3>  木质门窗的木头也没有开裂腐烂的现象。应该说着厅堂总体结构还是比较好的状态。</h3> <h3>  在一个门口向室内张望,居然就是一户人家的起居室,有冰箱、水槽,也有小桌等,还有楼梯通到楼上,一般大户人家的主厅堂都比较宽敞高大,要在室内各搭建出一个楼板作为二层,是完全可能的,看到的吊顶就是搭建的二层地板下面了。</h3> <h3>  没有再去打扰其他的人家室内,就走出了故居。</h3> <h3>  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报道,还是2012年6月6日的消息,是天津大学校长等人在常州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参观盛宣怀故居的情况。其中有如下一段文字:<h3>  盛宣怀故居坐落于常州市大马园巷,处于城市建设变迁之中。XXX(就是校长)在与常州市的领导XX的会面中表示,代表团此次到访常州饱含寻根之意,天津大学愿意提供史料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常州市共同做好盛宣怀故居的保护工作。</h3><h3>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堂,与交通大学一样,都是盛宣怀创办的,所以有寻根之意。然而,至今也有4年了(指2016年),对照第一张照片,面貌依旧。</h3></h3> <h3>  离开盛宣怀故居,看到屋前倒是绿树成荫,花红草青的好风景。</h3> <h3>  如果不是刻意去寻找,一般游人怎么会想到这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名人的故居?</h3> <h3>  与这破旧的故居相对照的,是街道对面的一家豪华KTV。</h3> <h3>  盛宣怀创办的交通大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建了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这是校区的东大门。</h3> <h3>  在东大门内的北侧,有一道影壁,壁前就是盛宣怀的塑像。</h3> <h3>  塑像的盛宣怀,端坐在椅子上,目光正视前方,手中拿着的一本册子,应该是向当时的朝廷上奏的奏本,而影壁上面的文字,就是奏本的全文,其主要内容就是创办北洋大学堂及南洋公学。</h3> <h3>  这是影壁上的前半段文字,其中红线划出的“筹款议建南洋公学如津学之制”,就是创办南洋公学的奏本文字。</h3> <p>  盛宣怀在交大校园里的历史建筑受到了校方的重视,这是新修复不久的盛宅,现在为校友之家。</p> <h3>  无锡的学前街上,也有一座清朝名人故居,那就是薛福成故居。薛福成做到湖南按察使,即省级司法领导。而盛宣怀官至邮传部尚书,就是部长了。薛福成故居在六七十年代也是居住了居民、办过学校的,后来统统搬迁了,故居得以修复,现在已是无锡名人故居中的一个主要景点。</h3><h3>  距2016年常州寻找盛宣怀故居已有两年了,但愿故居已经修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