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本书,一个人,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幽默的笔法,深邃的思想,潜入你灵魂深处,予你精神洗礼,那么这本书就一定是好书。无疑《愧对书斋—孙绍振心灵自述》就是这样一本书。</h3><h3><br></h3><h3>这本书,是孙先生的回忆录,记录了他的青春、他的激情、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的友人、他的思想,是一本散文笔法的自传,同时也记录了他的成长经历。从书中,我们读到年少的无奈,青春的激情,为父的喜悦,大师的风格等等,书中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读之受益匪浅。</h3><h3><br></h3><h3>对于出生于1936年的孙先生来说,他的成长经历必定带着时代的烙印。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孙先生平凡普通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一个智者的思想。<br></h3> <h3>作为平凡人,他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印象最深的当属他的《我和女儿》一文,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和孩子相处的乐趣,他对孩子的包容与理解,对孩子的宠爱与呵护,充满着浓浓的父女情深。</h3><h3><br></h3><h3>他在文中引用了他的老师王力先生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宗教”,等到女儿出生,他才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宗教的虔诚和疯狂。为了女儿上学的问题,他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曾想过为了女儿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换个地方工作。从这里可看出,孙先生和中国很多父母一样,愿意为孩子牺牲一切,包括荣誉地位,且这种牺牲都是心甘情愿的。</h3><h3><br></h3><h3>孙先生的平凡还体现在他的年少经历中,他的《五十年代中学生活之“最”》和《五十年代北大生活之“最”》的文章中所有的“最”,都是青春最真实的记忆,飞扬的青春里的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都成为此生挥之不去的记忆,这记忆里有你有我有他,所有的青春都一样,有梦想,有激情,有趣事,还有少年的心事。</h3><h3><br></h3><h3>读着孙先生的青春趣事,仿如看到了我们的青春,年少轻狂,怀抱理想前行。<br></h3> <h3>作为智者,孙先生用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作为读者的我们,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他多彩的一面:</h3><h3><br></h3><h3><b>第一、“叛逆”。</b></h3><h3><b><br></b></h3><h3>他的叛逆,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抗,作为文人对文学的坚守,体现了一个文人的良知与风骨。在那个“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年代,他对中国的革命诗人是充满着质疑的,对主流诗论一再把时代精神当作最根本的艺术准则是批判的,他提出真正的好诗是抒发性灵的;作为一个文人,他的叛逆体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h3><h3><br></h3><h3>关于这点,我是颇为赞同的,诗歌中如果掺杂了太多政治因素,那人文的东西就会少了很多;政治有太鲜明的时代特点,过了这段时间,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基于政治而产生的文艺作品,是否能经得起岁月的推敲呢?况且政治有时未必正确的,错误的思想指导下能出正确的东西吗?太忠于政治,诗歌往往就失去了艺术性,没有艺术性的诗歌,味同嚼蜡。</h3><h3><br></h3><h3>今天能读到这么多色彩缤纷的书,是该感谢像孙先生这样充满叛逆精神的人,能坚守文学最本质的东西,即使为此被打成右派也无怨无悔,敢于质疑传统与权威,敢于和那个时代不正确的思想作斗争,这样的精神,本就值得我们学习。</h3><h3><br></h3><h3> “人生能有几回呐喊的机遇来表现反叛激情啊。”孙先生勇敢地抓住了这样的机遇,历史总会奖赏勇敢的人,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孙先生。</h3><h3><br></h3><h3>那么,我们是否也该如此,在我们的时代,抓住属于我们的机遇,即使负重,也要义无反顾的前行。孙先生既是时代的叛逆者,也是时代的急先锋。走在时代前列,才可成就最好的自己。</h3> <h3><b>第二、自信。</b></h3><h3><br></h3><h3>孙先生在《无言成病》一文中说:“我这个人好聊天好乱吹,在朋友的赞赏的眼神中,我的智慧会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有时我自己都很惊讶,我怎么会把很普通的话讲得那么有趣。”从此话中,可看出孙先生是一个自信的人。人的自信,总是源自于自己的才学,源于文化底蕴深厚。</h3><h3><br></h3><h3>孙先生很小的时候,就为自己做不好数学作业导致挨老师的打而感到痛苦,这种痛苦,缘于对知识的不明白的羞愧,小小年纪就有如斯境界,着实令我辈汗颜。今天,有多少人会为自己的无知羞愧,有多少人会为了自己的浅薄而痛苦。</h3><h3><br></h3><h3>孙先生的心灵自述,同样是在拷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检视内心,懂得自省,我们的人生,该怎样过才更有意义?我们是得过且过,还是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b>有才学的自信才是自信,没有才学的自信则变成了自大</b>;我们是该做个自信的人,还是做个自大的人,如何才能做个自信的人?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h3><h3><br></h3><h3>从孙先生的叙述中,你可以发现他掌握知识的速度很快,似乎一学就会,这种云淡风轻的叙述背后是他的投入与勤奋。学习的人都知道,学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想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必是付出超出常人的精力与时间。所以要想获得自信,也必要经历常人所不能及之苦,坚忍、刻苦、执著,方可成就我们想要的自信。<br></h3> <h3><b>第三、冷静。</b></h3><h3><br></h3><h3>从文中可看出,即使在大批大判的年代,孙先生也没有从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不顺从那个时代的走向,而是自己有冷静的思考,思考文学艺术的走向。走过了那段伤痕岁月,经历了大批大判后的有良知的文人都会对那段岁月有冷静的思考。在新时期关于朦胧诗的大讨论中,他依然用自己冷静地思考得出的结论去引领人们对新文学的思考,他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发表,使他成为朦胧诗“黑旋风式的悍将”。</h3><h3><br></h3><h3>当现实浮华,我们能否在浮华的社会中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来,思考人生,从容地做着自己喜欢而有意义的事,这是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思考。<br></h3> <h3><b>第四、创新。</b></h3><h3><br></h3><h3>敢于打破旧制度,才能创造新制度。有时人要敢于出格,也要允许出格,唯其如此,才不会限制人的思维发展。如果大家都走在同一条轨道上,人往往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个性的人,如何能有所创造。</h3><h3><br></h3><h3>孙先生的创新,体现在为文上。如他的《美女危险论》一文,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可能会想到“红颜祸水”,想到美女蛇,但孙先生一反常人之意立意,写出了新意。</h3><h3><br></h3><h3>他所说的美女危险,是针对美女而言,女孩因为美,会招来各种各样男性的追求,更为甚者还死缠烂打,能否经得起这些男人的攻势,女孩是要守住底线的。作美女不容易,你要能抵制男人的甜言蜜语,要经受得住四面倾慕的目光的包围;青春期的女孩,弄不清多情公子和花花公子的区别,往往会被鲜花和掌声弄得失去了智商,甚至人格;美女因为周围太多男人围着,有时会造成误会,甚至产生悲剧;因此美女比普通的女孩更容易面临危险。这样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也更吸引人。</h3><h3><br></h3><h3>不光是在创作上,于我们而言,工作生活都可创新,没必要一成不变地下去,有创新,才有激情,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生活才会有滋有味。<br></h3> <h3><b>第五、悲悯。</b></h3><h3><br></h3><h3>孙先生的悲悯之心体现在他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批判,他的两篇炮轰文章,振聋发聩。</h3><h3><br></h3><h3>在《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一文中,他认为现今的高考体制牺牲了整整一代人,他们“没有童年和少年,青春的欢乐被考试的痛苦、打击、恐惧、焦虑所淹没,父母的爱心变成了残忍,温情脉脉的关怀变成了猫对老鼠的监督,时间之长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总和。”“上亿家庭的命运都要由这张考卷来决定。”对孩子的爱与关心引起了他的忧虑。他还认为,“语文课变成了一本正经地钻牛角尖、伤天害理的文字游戏。”从他的措词中,你可以感受到他的愤怒,对现行高考体制对孩子的戗害是深恶痛决的,所以改革高考体制,对后代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h3><h3><br></h3><h3>而在《炮轰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文中,他对母语被排挤掉,英语雄踞课程表的王位是非常不满的。大学对英语四六级的考试的过度重视,使大学生成天围着英语转,那么对专业的学习投入就少,这是违背大学教育的规律的;而且因为英语,扼杀了很多学生的才华,毁掉了很多学生的梦想,这样的中国式英语教育就是一场闹剧。</h3><h3><br></h3><h3>孙先生这两篇炮轰文章,都是基于人的角度出发来写,他希望中国教育能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能还孩子童年少年的快乐,能让大学生们在专业领域上精益求精,更希望我们的教育体制能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优秀人才。</h3><h3><br></h3><h3>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想想: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还是仅仅为了考试?如何让我们的教学关注学生的未来,让学生一生受益,这是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br></h3> <h3>通读全书,感受先生情怀,于我辈有所裨益,足矣。书中幽默的语言,常令我忍俊不禁;即使自嘲,也是妙趣横生;语言混搭的效果,常使我会心一笑。这样的书,读着读着就变成一种享受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