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久以来就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为母亲做件什么事情,让她开心让她快乐,让她的笑容如灿烂的春花长久地盛开在她苍老的面庞上,永远都不凋零,永远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h3><h3> 年龄越大,这种愿望越强烈。曾经想母亲一辈子过着朴素的生活,没穿过什么奢华的漂亮衣服,便给她买了许多新衣服,见到新衣服,母亲显然是高兴的,一边往身上比划,一边笑呵呵地看着我说:“这得花多少钱呀,这些衣服,半辈子都穿不坏呢!”我就笑她老土,现在的衣服都是嫌弃样子不新了,就淘汰不穿了,哪有穿坏的。这些衣服你就换着穿吧,遇见合适的,我再给你买。”母亲连连摆手,红着脸说:“可别买了,够穿很多年了。”</h3><h3><br></h3> <h3> 再见到母亲时,看见她身上依然穿着旧衣服。便问她为何不穿那些新衣服,母亲说,她一个老太婆整天呆在家里,穿那么好的衣服干啥,岂不是糟蹋东西。等到参加什么重要的场合再穿新衣服。结果,一年到头了,母亲也没有几个重要的场合要参加,那些衣服也就成了柜子里新新的旧衣服。</h3><h3> 母亲是个普通人,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小县城里,没吃过什么真正的珍馐美味。春节时,我送她一些海参。哪知她根本不懂得怎样烹调,海参没泡开,里边的肠子也没掏就炒着吃了。也许这事怪我没和她交代清楚,她从前都没见过这种东西,自然不懂得烹调海参的要领。</h3><h3> 一次,回娘家给她买了几斤红肠。哈尔滨的红肠全国都有名,更主要的这红肠吃起来方便,用刀切成片装在盘子里端上桌就可以吃了。母亲很喜欢吃,连夸这红肠好吃,香着呢!我告诉她,喜欢吃,下回回来时再买。</h3><h3><br></h3> <h3> 几天后,我与她通电话,问她在忙什么?她说她在煮红肠。我一听就懵住了,怎么煮红肠,送她的红肠是熟的,何必再煮?细问才知,那红肠她没舍得吃,一直留着。结果红肠皮儿上长了细细的小白毛,她舍不得扔就在锅里重新煮过再吃。我听后一时无语,心里酸酸的不知该和她说些什么。</h3><h3> 母亲年轻时,家里日子过得苦。那时几乎每月的粮食都吃不到月底,每月的最后几天,我们全家人都要喝粥度日。等到后来生活逐渐好转,母亲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节俭到了吝啬的程度。劝了多少回她都不改。</h3><h3><br></h3> <h3> 母亲曾和我叨咕,某街坊邻里的老太太居然用起了手机,言语中有羡慕也有不屑。我便表示,如果她喜欢,我可以买个手机送给她用。母亲脸色一变,连连摆手说:“千万别买,我整天坐在炕头上,用不着那玩意,再说家里有固定电话,买那玩意也是闲着,还浪费钱。”我听后便笑了,我知道她的真实想法,用了手机还得交手机费,她才舍不得呢!后来,她还是用上了手机,每月的话费,我早提前给她交完了。</h3><h3> 母亲身体状况还不错。每月都有固定的退休金,头几年退休金的数额并不大,但足够她用了。可她用的很少,都攒起来了,家里的基本开销都是用父亲的退休金。这几年,每年的退休金都有上调。原想,这回母亲花钱该大方点了,可母亲依然和从前一样小抠,嘴里还总说,自己年岁大了,要留点钱,以防万一。有个病灾的不挂搭儿女。</h3><h3> 她这样,我自然是看不惯的。于是每次去探望她时,都留些零用钱给她。她呢自然是推托,然后很高兴的收下,用这些钱换煤气或是买些生活用品。</h3><h3><br></h3> <h3> 为母亲做了这么多似乎很全面,很周到。事实上,我心里很清楚这些都不是母亲最需要的。我所做的这些,会让她有种快乐的感觉但绝对不是幸福的感觉。而我要为她做的那件事正是让她感觉到幸福的事情。</h3><h3> 今年的母亲节原本打算回家和她一起过的。但在母亲节的前一天我接到了上海一家杂志社的邀请函,邀请我去参加他们那儿举办的作品研讨会,研讨会很有名,每年举办一次,邀请的都是全国最优秀的作者。在这几天里,我要把手头的作品整理好,去参加会议。自然不能回老家陪母亲过节了。</h3><h3> 当我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母亲时,母亲的声音异常亲切。她连说,上海是个好地方,她这辈子都没去过那地方,要我好好替她看看。更主要的是机会难得,母亲要求我一定好好学习。母亲的语气充满欣慰,我在电话的这头似乎看见了她满脸的笑容。更主要的是她说话的声音,比以往动听美妙多了。在那一刻,我终于知道母亲最需要什么了。但丁曾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在那样的时刻,我也是异常幸福的,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平常且充满爱心的母亲才会养育出我这样的女儿。</h3><h3> 母亲的声音,母亲的身影,母亲的目光就这样长久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明白温暖和幸福的源头出自哪里!</h3><h3> </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 尤秀玲,1969年生人,女。黑龙江巴彦人,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哈尔滨商务专修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职《企业文化》杂志记者;《人才周刊》报社编辑;《新农村》杂志主任,副总编。199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出版散文诗集《生存的感言》、小小说集《两百里地的阴晴雨雪》。有中短篇小说、小小说发表转载于《中国铁路文艺》、《飞天》、《作品》、《北方文学》、《章回小说》、《小说月刊》、《当代小说》、《中外文艺》、《精短小说》、《天池》、《金山》、《参花》、《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