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不抗倒,跟株高和品种的关系大吗?专家:不能一概而论!

汤威

<h3>玉米抗不抗倒有四看</h3> <h3>一看根系发达不发达,根系发达的抗倒能力就强,相反抗倒能力差;</h3> <h3><br>二看茎基部节间长短,茎基部节间越短的,抗倒能力越强,相反,抗倒能力越差;</h3> <h3><br>三看茎秆的硬度和韧性,用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简单,玉米生长到中后期,用手将玉米秸秆慢慢拉到45度,将手拿开,秸秆马上弹回,证明硬度和韧性好,没得说,此品种抗倒能力强,相反,抗倒能力差;</h3> <h3><br>四、不要看株高的高低,要看穗位的高低。玉米知识:株高与穗位有个比,叫做“三比一”即三米的株高,穗位在一米上了,没得说抗倒能力非常强;当然,株高三米,穗位一米零五、一米一,有问题吗?我告诉大家,一点问题都没有。<br></h3> <h3>玉米的两个高产标准</h3> <h3>农业农村部专家研究,玉米有两个高产标准:生长整齐度越高,产量越高、增产潜力越大;株高越高,产量越高、增产潜力越大。为此,玉米越高,抗倒能力越差,是不对的。</h3> <h3>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br><br>01<br>种植密度过大<br>*<br>合理的密度才会有合理的产量!<br>很多农民播种时播种量加大,有些品种密度一米4棵最佳,往往播到一米5棵甚至更多。<br><br>每一种玉米品种都有它最合理的种植密度,常见品种的种植密度如3800--4000、4000-4400,甚至到5500,这都是根据品种审定公告上厂家推荐的合理密度,超过或低于这个密度都不行。<br><br>低于合理密度,同样水肥条件下,玉米单株个头肯定大,但总体产量上不去。而种植密度过大危害更大,和小麦一样,种植密度过大,很多农民都常说“光长个子,不长肉”,水肥跟不上,通风透光差,极易倒伏反而造成减产或抗病性降低。所以说“合理密植才是关键”!<br><br>为什么农民明知道密度大不好但每年还是种的密度大呢?<br><br>原因:天气干旱,保苗为主的心理。<br><br>常言道:“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特别是“镰刀弯”玉米产区,玉米播种期往往天气干旱,雨水不足,而拔节后期雨水过大。播种期都是抢墒播种,或人工浇水造墒播种。就怕天旱出不好苗,播种量故意加大。现在都是机械化单粒播种,机播手也怕出不好苗,怕担责任,也建议播多种子。而现在的玉米品种发芽率都很高,墒情好的情况下发芽率都很高。等玉米出齐苗,农民又没精力和时间间苗了,又或者不舍得间苗,最后照成种植密度过大。<br></h3> <h3>玉米秃尖空杆严重<br><br><br>密度过大,通风透光足,照成玉米植株生长空间缩小,同样水肥条件下极易竞相往上生长,争夺更多的阳光,照成徒长,茎秆纤细,叶片薄而窄,气生根少,根系不发达,后期造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穗位往往偏高,极易倒伏,即使没有倒伏,往往造成玉米棒秃尖严重,甚至空杆,棒穗短小。最终产量也不会太高。<br></h3> <h3>02<br>施肥不合理,氮肥过量<br>*<br>目前玉米施肥“种肥同播”、“一炮轰”很常见,都知道玉米是喜氮作物,往往施用氮肥过大。农民朋友为省时省工还都是采用“一炮轰”的方式施肥。<br><br>这种施肥方式极易造成氮肥玉米前期氮肥过量。而市场上化肥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好的控释肥还相对好点,能在玉米不同时期,根据吸收氮肥量的不同做到合理有效释放。而劣质的控释肥往往做不到真正控释,苗期氮肥释放过多,后期脱肥。而且劣质化肥含氮量大,磷钾肥少,特别是钾肥偏少。玉米虽是喜氮作物,但钾肥对玉米的作用除了对产量有益以外,对玉米茎秆韧性增强有很大作用。玉米缺钾往往造成玉米茎秆纤细,韧性不足,玉米极易倒伏。玉米缺磷造成根系不发达,霸王根少,抓地不牢固,营养水分吸收不足,也容易倒伏。<br><br>氮肥偏大的危害更大,众所周知“氮促生长、磷促根,钾膨果”。氮肥过量极易造成玉米徒长,特别是玉米苗期,本该蹲苗,让茎秆粗壮的时期,因为氮肥过大,雨水充足的情况下,生长过快,造成玉米茎秆节间增长,植株过高,加大倒伏风险。<br><br>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是控制玉米株高的基础。科学的玉米施肥最好能做到分量多次依据玉米不同时期需肥量合理施肥。当然现在省工省时是趋势,即使要“一炮轰”尽量选择正规名牌大厂的控释肥。<br>*<br>03<br>玉米品种缺陷<br>*<br>现阶段没有完美的玉米品种(即高产,又抗病,抗倒、抗旱、抗涝,耐密植,脱水快、易机收的品种)<br><br>目前市场上高产玉米品种很多都是高秆品种(因为有高大和健壮的身体,才有高产的保证,没高度就没有产量),这些品种虽然产量很高,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发生倒伏。有些高杆高产品种在合理种植密度情况下抗倒伏能力也挺强,但农民目前的种植习惯往往向高密度发展,所以抗倒性再好的玉米品种一旦超过合理密度也很容易倒伏。<br><br>矮秆的玉米品种就一定抗倒吗?不一定!<br><br>玉米抗不抗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穗位高度”。<br>有些品种生长高度确实不高,但是它的穗位并不一定低,有的穗位高度能达到1.5米以上,甚至更高。同样容易倒伏,特别是玉米到中后期,玉米的重心全在棒穗上,穗位越高,越容易倒伏,所以“控制穗位高度是控旺关键”,矮秆的玉米品种不一定就不倒。只降低株高,不降穗位是误区。<br><br>综上所述,玉米抗不抗倒,跟株高的关系还真不是很大,也不能全怪品种。归结为三个主要因素:密度大、施肥不合理,再就是品种缺陷。所以,农民朋友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不要再纠结株高了。要合理种植、施肥合理,控制穗位高度,就能够很好地避免倒伏。<br><br>总而言之,北青340不化控的玉米,根系发达三层霸王根,茎基节间短,茎杆弹性强,株型紧凑通风透光好,穗位合理拥有黄金比例,是农民抗倒丰收的极佳选择!<br><br>(摘自种业商务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