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曾經是丁蜀中學1966~1968屆初、高中學生,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在高三學生王松年的帶領下,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組建了丁蜀中學老三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時隔五十二年,我們又歡聚在宜興盛世桃園,共同懷念曾經在宣傳隊一起度過的難忘時光。</h3><h3>短短的叄年時間,我們自創節目、自己作詞作曲,什麼相聲、快板、表演唱……,我們走村串戶、服務城鄉。在簡陋的埸地上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流汗,一起思考,一起譜寫我們人生的篇章,一起展示我們的青春年華……</h3><h3>我們不是一支普通的宣傳隊,是一支有思想、有信念、有歷史價值、有時代份量的一支隊伍,是一支催人奮進的隊伍。</h3><h3>韶華易逝,芳華永存,重溫曾經的細節,分享生命中馨香的氣息,那些溫暖,那些激情,那些感動,那些不太遙遠的回憶,似暗香盈動,繁花曼舞,仍然在我們的心中蕩漾……</h3><h3>流金校園,歲月生香,新時代、新召喚,願我們宣傳隊的同學心系當年,心態年輕,心胸寬廣,心心相印,歌聲依然嘹亮,舞步依然輕盈,身體逸然安康!</h3> <h3>第一部分:</h3><h3>《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h3> <h3>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3> <h3>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h3><h3>《老照片感慨》</h3><h3>一照沟起少年梦</h3><h3>五十年前风华茂</h3><h3>彈指挥间斑白鬓</h3><h3>今日安康幸福人</h3><h3> 何小牛</h3> <h3>翻出老照片,</h3><h3>回忆儿时景,</h3><h3>一晃五十年,</h3><h3>再聚曾可贵!</h3><h3> 邵映华</h3> <h3>战斗的岁月,革命的友谊</h3> <h3>弹指一挥间,</h3><h3>已过五十年,</h3><h3>群里再相见,</h3><h3>感慨万万千!</h3><h3> 王顺初</h3> <h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h3><h3> 毛泽东</h3><h3>1968年春,宜兴二中、丁中、和桥中学三校文艺宣传队在和桥合影</h3> <h3>我们走在大路上</h3><h3>意气风发斗志昂扬</h3><h3>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h3><h3>披荆斩棘奔向前方</h3><h3>向前进 向前进</h3><h3>革命气势不可阻挡</h3><h3>向前进 向前进</h3><h3>朝着胜利的方向</h3><h3>……</h3> <h3>古稀之年,回憶往昔。心潮澎湃,激情滿怀。不怕艰辛,不为名利。锲而不舍,永不言败。团结友爱,纯真情怀。五十二年,弹子一挥。美好时光,不能忘怀。今日重聚,¨老调重弹¨。寻找回憶,无穷品味。不忘初心,青春永驻。</h3><h3>衷心祝愿:各位队友,幸福康健,人生完美! 王松年</h3> <h3>别亦五十年</h3><h3>情似儿时梦</h3><h3>七夕相聚时</h3><h3>鬓发斑白花</h3><h3>戊戌年七月初七</h3><h3>何小牛</h3><h3>于镇江江苏大学</h3><h3><br /></h3><h3>王晓坤:曾任江苏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现任镇江市音乐学会名誉主席、江苏省钢琴学会理事、镇江市钢琴学会理事长,现还在江苏大学担任教师培训、全省教师资格考试评委、全国钢琴考级和钢琴比赛评委。他是一个孤儿,小时候我经常睡在他家里,是最好的同学之一。自68年下乡分别以来后,一直未能见面过。平时总会想到他,为缘而来,昨天我专程来到镇江,在插友吴盘林的帮助下,今天上午我们终于在他的钢琴工作室相聚了!何小牛</h3> <h3>晓坤同学好!半个世纪未见,容貌基本不变。同学们牵挂您,经常提起您,欢迎来宜兴聚聚。 李萍</h3> <h3>各位同学好!大家好!感谢小牛专程来到镇江通过派出所找到了我,终于让我与五十多年前的同学们又联系上。文革时期丁山中学文艺宣传队有太多太多值得回忆的故事,我就是从那时的中学宣传队从此一生踏上专业艺术道路的。想念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健康康,每天快快乐乐!有机会一定回来和老同学聚聚! 王晓坤</h3> <h3>近70年的生命历程中能留下特别记忆的事并不多,但在中学那非常年代里参加毛泽东文艺宣传队的几年却是让我刻骨铭心,一生不忘。我清晰地记忆着那时每一位同学可爱的容貌。清晰地记着和同学们相处的激情岁月。弹指一瞬间50多年过去了,今天仔细端详同学们发在群里不同时期的个人照片,真让我浮想联翩,慷慨万千!很期待几天后的同学相聚!再次衷心感谢小牛为这次同学聚会所做的一切努力!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王晓坤</h3> <h3>宣传队的各位老同学大家好!虽然在微信群里相见恨晚,但感觉一点也不陌生,这个已组建了52年的大家庭还是那么温馨!祝愿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常常联络为盼。[微笑][玫瑰]非常感谢各位老同学的问候!多年来大家见面很少,现在来到这个群里倍感亲切,有机会一定要聚聚,祝愿大家安康快乐! 刘洪生</h3> <h3>1967~1968這兩年,在我七十多年的人生曆程中是短暫的,可是這兩年卻是我記憶最深、最值得回憶的兩年,因為那時候,我是丁中井岡山宣傳隊中的一員。</h3><h3>1967年,隨著文化大革命的深入開展,我們十八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憑著一腔熱血,成立了井崗山宣傳隊。</h3><h3>還記得,我們集體住進了學校,投入·緊張的學習、排練。因為缺少資料,晚上我們聽著高音喇叭中的歌聲記譜、寫詞,一遍一遍寫下新歌,白天,大家聚在一起研究隊形、動作,然厲就是緊張排練……那時候我們朝氣蓬勃,豪情滿腔,因為我們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員。</h3><h3>還記得下鄉演出,我們背著道具,拎著樂器,徒步十多裡路,在鄉村的打穀場上,熱情洋溢地唱啊,跳啊,贏得陣陣掌聲,歡呼聲。演出結束,我們踏著月光,頂著繁星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後留下了一路歡歌笑語。然後學校的池塘就成了我們的大澡堂。那時候,我們自豪,我們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隊員,最艱苦的生活,在我們心裡都是那麼甜蜜,都是那麼的羅曼蒂克,難怪在農村喝著滾燙的白粥的時候,三弦都能一邊喝粥,一邊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 的語錄歌。</h3><h3>井崗山宣傳隊是一支自發的群眾組織,所以我們沒有組織機構,沒有下撥經費,有的只是一群熱情洋溢的,愛好文藝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熱血青年。宣傳隊裡的一切內外事務都需要我們自已去想到,做到。我們即是編導,又是演員,也是後勤人員。記得一次要到林埸去聯系演出,前天才開始學著騎自行車的我就大膽地和小虎兩人騎著學校裡維一一架破自行車出發了。……</h3><h3>兩年時間,我不知道我們一共排了多少節目,我不知道我們一共演出了多少埸,我不知道為了演出我們走過了多少路,我更不知道為了演出我們喊破了多少次嗓子,拉斷了多少根弦…… 但我知道,這兩年裡我們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流汗,一起苦惱,一起揮霍我們無度的青春,一起譜寫我們人生的詩篇……</h3><h3>1967-1968年,這兩年在我的一生經曆中只是短暫的一支小插曲,然而這兩年是我記憶中最深刻的兩年,因為在這兩年中,我是井崗山宣傳隊中的一員。…谢大伦</h3> <h3>谢大伦</h3> <h3>赞歌</h3><h3>五十二年前,在特殊的年代,丁中成立了一支值得骄傲的团队一一井岗山宣传队,我要为之唱首赞歌!</h3><h3>井岗山宣传队是一支不畏艰难,勇于拼博的团队。当时条件艰苦,凭着一股热情,顶酷暑,冒严寒,不怕蚊虫叮咬,肩扛手提,在宜兴各地巡迴演出。</h3><h3>井岗山宣传队是一支关系融恰,团结互组的团队,大家亲如手足,情同姊妹,哪位有困难,全方位帮助解决。</h3><h3>井岗山宣传队是一支学习进取,不断成长的团队。从创作 ,谱曲,到排节目都是自已动手。曾记得要排个四人二胡齐奏,没有现成的谱子,我把十二首五线谱翻成了简谱,挑来挑去,从中挑出了一首《挑起干得欢》,在多次演出中受到了好评。在排练英雄〈李文忠)时,我写了一首合唱曲,并写了一首二胡独奏的背景音乐,演出后反响很大。我们的宣传队就是靠自已不断的成长起来的。</h3><h3>宣传队就好比整体成长的摇篮。若干年后,有的队友成了各界的精英,有的当了领导,有的成了工艺大师,教授。</h3><h3>井岗山的战斗岁月,藏在了记忆深处,值得怀念!!! 王顺初</h3> <h3>王顺初在拉小提琴</h3> <h3>五十二年歲月稠,</h3><h3>兩鬢如霜欣聚首。</h3><h3>古稀之年皆童顔,</h3><h3>都是當年宣傳人。</h3><h3> 王涛</h3> <h3>李林牛</h3> <h3>高焕林</h3> <h3>李萍工作照</h3> <h3>热烈欢迎各位队员归隊加入本群,几十年不见马上都好不认识了,能有机会在小坤来看大家的时侯见亇面非常期盼,五十年弹指一挥间。想念你们。 方针</h3> <h3>方针</h3> <h3>方针</h3> <h3>是中午午休时侯了,可我怎么也睡不着,同学间互相的问候,回忆…打动着我的心眼泪在眼眶里转,实在静不下来。我们宣传队的同学个个都是俊男靓女,且才华横溢。期盼欢聚。 任锦云</h3> <h3>任锦云</h3> <h3>我们有几十年没見面了吧,其他几位女同学多少还见过一二次面。真的很想念。弹指一挥间我们都要步入老年了。当年我们是多么天真,多么的活泼。就象映华说的,普通话比赛我们都名列前茅。让我们常联系常欢聚,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活越年轻! 天天开心快乐!日日幸福安康! 吴亚亚</h3> <h3>李勤</h3> <h3>李勤</h3> <h3>光阴如箭,</h3><h3>日月如梭。</h3><h3>五十年岁月,</h3><h3>弹指一挥间。</h3><h3>今日重聚,</h3><h3>乃此生喜缘。</h3><h3>望各自珍重,</h3><h3>共祈平安!</h3><h3> 赵碧芬</h3> <h3>赵碧芬</h3> <h3>吴小虎</h3> <h3>吴小虎</h3> <h3>吴小虎</h3> <h3>邹治强</h3> <h3>女生合影</h3> <h3>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聚集在一起追忆鼎蜀中学老三届校宣传队,心情无比激动和兴奋。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年代。那激情澎湃的年代,犹如昨天,令人神往。1966---1968年是个特殊的年代,我们也是特殊的群体,我们不仅仅是同学,更是宣传队队员,是无比亲切的队友。当时宣传队里,没有经费自己想办法,</h3><h3>没有场地我们自己找 ,</h3><h3>没有乐器我们四处去借,</h3><h3>没有编导自己担纲,</h3><h3>没有稿子自己创作,</h3><h3>没有曲谱自己听录。</h3><h3>.......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我们唯独有的是热烈燃烧的激情,无私奉献 ,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这三年里我们欢乐过,迷茫过,我们笑过,哭过,我们累过,苦过.........每当回忆往事是那么的温暖,甜蜜,亲切,纯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或浓或淡留下岁月的痕迹。五十年从青年走到了老年,现今两鬓斑白,每个人都经历过曾经的温馨浪漫甜蜜,也都经过曲折迷茫痛楚,经历风风雨雨喜怒哀乐,每一个人都是了不起的,都是最棒的。</h3><h3> 感谢所有参加聚会的同学,感谢所有为聚会筹备,策划,联络的同学,</h3><h3>感谢所有支持,帮助,出资,赞助的同学。</h3><h3>愿每一个队友热爱生活,向往美好,在2026年60周年纪念时,再相聚,我们一个都不能少。 鲍文渊</h3><h3> </h3> <h3>学生时代的鲍文渊在拉小提琴</h3> <h3>蹉跎岁月五十年,久盼早日来相见,英俊少年白了头,漂亮姑娘模样变。时光流逝青山依旧,同学情谊真诚守候,时光如能倒流,我们定能重展歌喉。张淑琴</h3> <h3>儿时同学情,别亦难,见亦难,似水年华谁能拦。少时一起登台上,今再见时白发斑。但愿相见恨晚敞叙怀,重新回忆儿时情。邵映华</h3> <h3>各位老同学、老兄、大姐你们好!首先感谢你们邀请我这个小同学(小弟)参加老三届校宣队聚会。我们从学校毕业已离别半个世纪了。回想起在校与在坐的各位老同学相处的日子,感到我们宣传队是个团结友爱、充满正能量的团队。从你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还学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多元的文艺情趣,更是学到了与人为善,为人处事好方法, 使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感谢你们。在此我诚心邀请各位老同学方便的时候到郑州我家做客,游览河南美好风情。我会做好你们的向导,更会尽好我的地主之义。欢迎各位早日前往郑州。谢谢各位! 沈建平网名大龙</h3> <h3>沈建平高中的时候</h3> <h3>当石油工人的沈建平</h3> <h3>徐阳阳的结婚照</h3> <h3>翻开二季老照片,</h3><h3>儿时情景舞蹁迁,</h3><h3>半个世纪再相会,</h3><h3>祝愿大家永康健。</h3><h3> 周牛大</h3> <h3>峥嵘岁月</h3><h3>(在张渚演出时,与小虎、文渊的合影)</h3> <h3>夕阳无限好</h3><h3>只是近黄昏</h3><h3>但愿人长久</h3><h3>快乐每一天</h3><h3> 储人其</h3> <h3>陈伯松</h3> <h3>各位同学,战友,兄弟姐妺们:你们好!</h3><h3>我是张榕榕,还记得吗?今天在小牛同学创建的微信群里见到了你们,心情无比激动,万语千言不知无从说起。作打油诗一首,聊表心意。</h3><h3>斗转星移岁如棱,</h3><h3>五十二载匆匆过,</h3><h3>无限感慨怎言说,</h3><h3>唯祝众位齐福禄。</h3> <h3>牟锦祥30岁照于常州</h3> <h3>第一次聚会合影</h3> <h3>第一次聚会合影</h3> <h3>第一次聚会女生合影</h3> <h3>第二部分</h3><h3>《我们在各个领域中共同成长》</h3> <h3>方针近照</h3> <h3> 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h3> <h3>任锦云——36岁</h3> <h3>任锦云与先生王海华</h3> <h3>英姿飒爽,不减当年。</h3><h3>任锦云武术照</h3> <h3>行动手足姐妹情</h3><h3>左起李毛毛、方针、李萍、任锦云。</h3> <h3>行动手足姐妹情</h3><h3>左起任锦云、李毛毛、方针、李萍。</h3> <h3>李萍</h3> <h3>摄影是李萍的业余爱好,她的作品多次参加宜兴老年大学摄影展览展示</h3> <h3>李萍——参加公益活动</h3> <h3>看完了大伦写的宣传队感悟,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五十多年前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时候我们真是一群傻瓜,为了啥?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了捍卫伟大领袖毛主席,捍卫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唱啊,我们跳啊,什么困难都不怕!现在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老了,都是近七十岁和七十多岁的人了,现在不聚,还待何时?! 李萍</h3> <h3>李萍夫妇</h3> <h3>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涛</h3> <h3>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王涛</h3> <h3>《文脉與紫砂》</h3><h3>余秋雨先生说,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并云"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是"一种注定要长久包围我们生命的文化仪式"。这引起了我的兴趣。</h3><h3>我们常说的文化,譬如陶文化、茶文化等等,林林总总。所谓文化,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通过历史及传统的积累和沉淀,以及人文遗产和民族精神的浓缩所产生的宏观现象。</h3><h3>文脉与文化,从广义上说,都是民族传统文明进步的特征。文脉的原始材料和表征应该是文字,而文化则是人文的精神与物质相互交融的反映。</h3><h3>紫砂文化是我国陶瓷文化范畴中独特的一页。从它开始至今的不太漫长的岁月里,它的源起,它的植根,除了受民族陶瓷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它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文个性和成熟的文脉潜流。这种潜流,对周围的其文学、文化现象有吸附力,而能成为陶瓷文化的基因之一。</h3><h3>得天独厚的材料、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和富有人文特点的制作工艺,把紫砂工艺带到了人们的面前,具有这种属性的紫砂陶器的代表是紫砂壶。史料记载,从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大批的文人参与,厚实的文化土壤和在民间的生命力延续了几百年,其文字记载也与时俱进。一个陶瓷门类产生的这种具有文化特征的现象和文脉衍生的积累是值得回顾和归纳的。</h3><h3>当我们今天看到紫砂的文化现象日益繁荣的时候,努力探讨并打造文化紫砂的新的征程在向我们走来,我们将传统的文脉与紫砂现象作些探索和研究是有益的。</h3><h3>有了特殊的材料,又有了与之相匹配的工艺,紫砂壶自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发展逐为世人公认,而紫砂壶成为茶具之首是它的宜茶性,直到今天。仍然是紫砂壶的立身之本。明代饮茶方式的变革,从而使紫砂壶兴盛起来,并出现了大批文人参与改良,文学及文化的特征加上禅学与佛理对其的影响,成为既是茶器又是文化现象的载体,与中国文脉出现了联系,并受文脉的影响至今。</h3><h3>从3000年前的《诗经》开始,文学的现象应是文脉的起源,因它的材料是文字记载并传承衍生的。文学的开始是以思想、哲学、教育、社会活动登场的,我们今天读孔子、老子,都是感觉到他们让自己的思想这里说服人、感染人,这些先秦诸子都以文学的手段形成了对文脉的培育。而这种文学的形式通过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发展孕育成了中国文脉的最基本的基调。到庄子、孟子到屈原,文脉又有了新的变化,出入于文字内外,游弋于山河之间,蔚成气象。秦以后统一了文字,赋予了文脉新的生命。从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脉贯通。北宋的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皆精通,成为中国文脉一个代表性的形象。可贵的是他与宜兴结缘了,在宜兴有他许多美丽而生动的传说。秋雨先生说,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念,传说与神话虽然虚无缥缈,却对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历久不衰的"文化基因"。关于紫砂"富贵土"的传说就很生动有趣。从此紫砂器的独特工艺沾上了文脉的因子。当然此时还有梅尧臣、欧阳修、米芾等大家,又与紫砂器以诗咏茶而有了联系。苏东坡的《买田阳羡》,欧阳修的"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米芾的"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为原始初创阶段的并不是当今概念的紫砂壶留下了许多生动的赞誉。这是文人的文脉在传承的过程中的支撑和奠基。从此以后,文人对紫砂发生了兴趣,元代时紫砂壶上已用铭刻装饰,至明代,更成为文人墨客所青睐。明人周高起著的《阳羡茗壶系》一书,这是中国陶瓷文明数千年中第一部专门种类的著作,而且是属于紫砂。紫砂与文脉贴近了。</h3><h3>中国的文化千变万化,中国的文人层出不穷,然却有一个共同的载体。这就是书法。书法的起源以及走过漫长的岁月,是中国文脉的重要体征之一。这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元。书法与紫砂结缘迄今已有数百年,至当今,更熔铸了紫砂的文化气息,成为紫砂艺术不可缺的重要特征。</h3><h3>明代从时大彬开始,壶上铭文已十分流行,竹刀陶刻,书法颇有晋唐之风。到董其昌已在壶上见到阳文篆印。天启年间,陈仲美从景德镇来宜兴制作紫砂壶,将瓷器中的塑器技术制作以龙、竹等用在花货产品上,尤为可喜,书法、金石、绘画、雕塑已为紫砂壶锦上添花。</h3><h3>至清代中期,紫砂壶步入宫廷,因清代喜好富丽堂皇,将汉民族的精华与满人的传统,尽制繁俗之器,将嵌金、描金、模印、刻划、彩绘、泥绘、金属裹包、珐琅釉等不同技法用于紫砂之装饰,紫砂壶文脉附身,尽显风流。造型以曼生十八式为代表的壶式出现,紫砂壶才又回到质朴、清新的风格。曼生是书画篆刻文人艺术家,为紫砂壶艺及紫砂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h3><h3>历史的脚步跨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大量文化高士继续对紫砂给予关注,郭沫若、秦牧、老舍、巴金、流沙河、艾青以及唐云、亚明、张仃、高庄、郑可、刘海粟、吴冠中、谢稚柳、程十发、华三川、富华、韩美林、冯其庸、冯骥才等众多文化艺术界的大家都给予了关心和亲身参与紫砂的设计制作和装饰,开创了紫砂文化的新时代。紫砂业内的不少名人其实也是饱学之士,顾景舟大师文学功底很厚,一手好书法。徐秀棠、潘春芳、李昌鸿等名家也是文化功底很深,作品也尽显文化气息,十分可贵。改革开放以后,紫砂已进入国礼行列,其浓郁的中华文化特征和与文脉相连的品质使紫砂艺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时机。以至从1976年1981年,1988年1993年,2005年至今都是紫砂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天的紫砂行业赢得了真正的繁荣,师承有序,百花齐放,文脉相连。在造型设计、制作装饰上,汲取了工艺美术中各种工艺手段之精华,追求文化特征,努力打造文化的紫砂,将传统的文化内涵集中地体现文人雅文化,壶的工艺、壶的造型、壶的装饰,壶名、壶铭、壶印,组成了丰富的艺术文化体征,赋予广大欣赏把玩者以健康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紫砂壶所构成的艺术体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孕育了崭新的陶瓷文化的文脉。</h3><h3>一件好的陶瓷作品,一件赏心悦目的紫砂器,是每位艺人的见地、修养、胸襟、创意、技艺、文化内涵的再现。也是承接文脉的通途,紫砂文化通过自身的辉煌,对中国陶瓷文化作出了实质性的推动。古代的伟大和当今的伟大,通过对文脉的重塑,将会创造未来。当然更期盼中国文脉的崭新未来。 王濤</h3><h3> </h3><h3> </h3> <h3>旅行家王涛</h3> <h3>紫砂艺术大师王涛</h3> <h3>王涛時任宜興工藝美術陶瓷厰厰長。<br /></h3> <h3>书法家王涛</h3> <h3>李勤近照</h3> <h3>李勤近照</h3> <h3>李勤近照</h3> <h3>李勤艺术照</h3> <h3>李勤艺术照</h3> <h3>李勤近照</h3> <h3>赵碧芬</h3> <h3>赵碧芬与先生合影</h3> <h3>赵碧芬一家</h3> <h3>吴亚亚艺术照</h3> <h3>吴亚亚艺术照</h3> <h3>吴亚亚艺术照</h3> <h3>吴亚亚艺术照</h3> <h3>邵映华近照</h3> <h3>邵映华艺术照</h3> <h3>邵映华</h3> <h3>父女情深——邵映华</h3> <h3>张淑琴</h3> <h3>张淑琴</h3> <h3>张淑琴艺术照</h3> <h3>张淑琴</h3> <h3>张淑琴</h3> <h3>张淑琴</h3> <h3>何小牛与王晓坤相会在江苏大学晓坤教授工作室</h3> <h3>镇江市音乐协会主席</h3><h3>钢琴大师——王晓坤</h3> <h3>王晓坤近照</h3> <h3>王晓坤</h3> <h3>王晓坤冬泳</h3> <h3>王晓坤泳照</h3> <h3>王晓坤——学生演出活动(长江钢琴大师独奏音乐会)</h3> <h3>鲍文渊</h3> <h3>鲍文渊</h3> <h3>鲍文渊祖孙美照</h3> <h3>音乐世家——鲍文渊带孙儿观看音乐节目,潜移默化地引导孙辈热爱音乐艺术。</h3> <h3>鲍文渊爱孙在彈钢琴</h3> <h3>鲍文渊</h3> <h3>《共叙友情、共创契机、共铸辉煌、共享未来》</h3><h3>宜兴市丁蜀中学老三届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同学联谊会主持词</h3><h3>尊敬的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h3><h3> 多情帘燕独徘徊。鬓发花白又归来。期盼已久的丁中老三届宣传队同学联谊会,在王松年、李萍、邵映华、方针、任锦云、何小牛等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在宜兴盛世桃园酒店隆重举行了!</h3><h3> 出席联谊会有我们宣传队的28位同学。</h3><h3> 在此我提议,希望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次联谊会筹备工作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对这次活动的精心筹备和组织,谢谢你们!</h3><h3> 同时我提議:对已故的姚川林、徐伯庆兩位同學致以深切的哀悼,默哀1分钟。(默哀毕)。</h3><h3> 五十二年的别离,五十二年的牵挂,给了我们相约相聚足够的理由。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幸福满怀,激情洋溢;曾记得,我们埋头苦读修人生。我们曾一起渴求知识、增长智慧、憧憬未来、放飞梦想;看今朝,两鬓白发,身体健壮,精神抖擞,我们乐享人生最快年华。</h3><h3>五十二年的分别,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终于相聚了!让我们尽情分享这来之不易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吧。</h3><h3>一、下面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的老队长王松年同学讲话!……</h3><h3>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间,我们已经分别了五十二个春秋。我们宣传队的同学们都不容易,没有一个不优秀。我们当中不少人上了大学,有的当上了大型企业的书记、厂长;有的当上了职业医师;有的转行当了干部、公务员、企业家。</h3><h3> 回顾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如今,五十二年的翘首企盼,终于化成了今天的欢声笑语,汇成了你我的心潮澎湃。就让我们打开珍藏五十二年的记忆,用美好的心情令青春时光倒流五十二年,重温我们当年无拘无束畅谈的工作经历,事业之路,幸福生活与美满家庭。</h3><h3>二、下面有请我们的各位同学用23分钟时间,简述各自的工作经历及目前的情况。</h3><h3> 人生不能没有回忆,过去,我们以青春和激情,弹奏出一个个高亢的音符,书写出一曲曲华彩乐章,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老师。明天,我们还有很多梦想等待实现,还有很多诺言等待兑现,这注定了我们晚年生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让我们大家相互借鉴、相互激励、携手前行,在人生绚丽的舞台上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会议就这么过去了,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的发言还没有説完,要想把自己人生经历与同学们诉说,让成功的喜悦与大家分享。</h3><h3>三、下面让我们举杯畅饮,边吃边谈,同时放歌高唱,欢聚一堂。</h3><h3>四、结束语</h3><h3>在这短暂欢聚的时刻,我们洒下的是笑语,倾诉的是衷肠,珍藏的是友谊,淡忘的是忧伤,收获的是梦想,放飞的是希望!</h3><h3>时光可以带走青春芳华,却带不走浓厚的同窗情谊。这次聚会,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开端,正如我们聚会的主题所题:"共叙友情、共创契机、共铸辉煌、共享未来"。</h3><h3>这次聚会后,同学们又将回到各自的家庭和發揮余熱的崗位,享受人生最快乐的年龄时段,但无论如何,请大家记住:"我们永远是同学!"以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加强联系,多加交往,喜事欢乐之事,告诉一声,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上,有什么不顺了,打个电话,能帮的帮一把,哪怕安慰一声,把真诚的友谊变成一种實在的給力。</h3><h3>好,联谊会就要结束了,在此,让我们衷心祝愿各位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祝愿同学们家庭幸福!心想事成!祝愿大家老年生活永远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