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印象(二)

十八几

<h3>  接上篇《土耳其印象》(一)<br></h3><h3>  游览完沧桑沉重的以弗所古城遗址后,我们乘车前往库萨达斯(Kusadasi)两地相距仅20公里 。库萨达斯是一个优美的港口小镇,因面积小,岛型如鸟又被称为“鸟岛”。库萨达斯依岸而建,随地势起伏,下临海湾,海湾内碧海银波,景色极其壮观。库萨达斯以其美妙绝伦的海滩和休闲海滨大道最为出名,成为了爱琴海地区、土耳其乃至欧洲最具吸引力的沿海滩度假胜地。在古代,库萨达斯曾经是以弗所城中富人们的度假胜地,同时它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也是一座有名的贸易港口。</h3> <h3>库萨达斯岛有—百多家豪华酒店。我们入住的是RAMADA(库萨达斯华美达酒店)。<br></h3> <h3>这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五星级酒店,建在小岛的山坡公路边,环境悠静,设施齐全,阰邻海湾,风景很美。到达酒店已接近傍晚,大家放下行李立马奔向海边。我们下搨的酒店建在山坡上,地势较高,只能站在临海的坡道边,观赏爱琴海的碧海银波。<br></h3> <h3>  爱琴海的名字我早就熟知而向往,有时真令人浮想联翩。爱琴海是地中海东北部的一个大海湾,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因岛屿众多星罗棋布,所以又被称为“多岛海”。它是黑海沿岸国家通往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必经水域,在航运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h3><h3> 那天天气晴朗,爱琴海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平静得犹如一面明镜,倒影衬托出的海景迷人难忘。</h3> <h3>我们倚站海边,享受舒爽海风的轻拂,欣赏秀美海水拍浪,等待黄昏日落的那一刻。终于西方那一抹红霞映照天地,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慢慢的那霞辉越来越红,团友们瞬间都陶醉在天地间,拍照的,静望的,看着太阳慢慢地落入爱琴海。(图片由团友童永秀拍摄)<br></h3><h3><br></h3> <h3>浪漫的爱琴海边实在是美,不仅能观日落,也可观日出,但我们下榻的酒店在一坡道处,看不到日出,也没有享受到沙滩踏浪的快乐。由于随团旅行,一般团队在库萨达斯都只住宿一晚,所以还是留下些许遗憾。</h3> <h3>第二天早餐后我们惜别了库萨达斯,驱车前往代尼兹利参观希拉波利斯古城遗址,途中顺访了土耳其皮革店,欣赏了皮衣T台秀,我和我的3个团友受邀,也上台秀了一把。<br></h3> <h3>皮衣店的专业模特与我们互动,赢得在场团友们的阵阵掌声。<br></h3> <h3>皮衣店的专业模特带着我的团友跳起草皮舞,逗得在场的观众棒腹大笑。短暂的T台秀,给我们的行程增添了别样的快乐。<br></h3> <h3>午餐后到达希拉波利斯。古城遗址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代尼兹利省,是古希腊的圣城。<br></h3> <h3>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这个词并非出自土耳其语,而是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圣城。公元前二世纪时由帕加马王朝所建的具有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的古城。公元前129年,希拉波利斯城成为罗马帝国属地,经古罗马人的不断完善而走向繁荣的顶峰。在17世纪一场大地震中,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夷为平地,如今人们只能从断壁残垣中寻找当年古城的辉煌了。 </h3> <h3>在希拉波利斯古城遗址,除了断壁残垣之外,有一座游泳池目前依然开放营业。游客不游泳也可入内参观。这里的温泉自从公元前二世纪就用于疗养,人们来此治疗他们的疾病。据说当年这里也是埃及艳后游泳的地方。</h3> <h3>希拉波利斯的罗马城镇废墟便在遗址附近,古城目前还遗留有大浴场、竞技场、街道、大剧场和古坟场等残垣断壁。据说古城原来主要的建筑都排在街道的旁边,街道两侧的小巷都与街道成直角形。当我们步入古城,看到主要步行道仍保持着直角型弯道。<br></h3> <h3>希腊式建筑,罗马柱残体,古坟场里的墓陵都是用大理石块堆砌而成,雕刻精致。<br></h3> <h3>那天天空湛蓝,白云飘飘 ,大家在导游的带领下,边参观边拍照。突然我们发现远方的山顶上飘着好些个滑翔伞,慢慢地离我们越来越近。此时天空的那一幕真的好美。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棉花堡滑翔伞,也是土耳其旅行值得体验的项目。棉花堡滑翔伞可高空领略棉花堡的奇特景色。据资料介绍,土耳其除了棉花堡滑翔伞外,还可乘费特希耶滑翔伞,在厄吕代尼茲海面上空,体验高空越过独特的白色海滩,俯瞰湛蓝的海面和整片绿色的山脊。</h3> <h3>行行摄摄,不知不觉过去1个多小时,此时天空也暗淡下来,顺着坡道前行,路也变得崎岖不平,路上还不时见到游客驻足拍摄或指点着地面在讨论着什么。</h3> <h3>伊克告诉我们遗址中还有一处不可错过的地方,是一大剧场。两位导游带着我们走过一段崎岖乱石的坡道,爬上一个山坡,来到这个呈大半圆型的罗马剧场前。<br></h3> <h3>这个剧场建于二世纪,大剧场顺山势挖掘,剧院的舞台建筑和精美的浮雕仍保存完好。公元60年,这个剧场经历了一场大地震,两年之后即公元62年,Flavius开始整修这个剧场,整个维修工作一直持续到公元206年。这个剧院能容纳大约12000名观众,装饰有高大的石柱和精美的雕像。据导游介绍,每年6月份的帕姆卡莱国际歌唱节都在这个老剧院里举行。</h3> <h3>参观了罗马古剧场,我们又沿着崎岖乱石的坡道下行,远眺这古老的小亚细亚那些曾经让人们惊叹的古迹,就这样被时光蹉跎为废墟,而不远处的棉花堡,依旧绿水如镜,丘岩如雪,沐浴着众神的光辉,成为永恒的奇迹。<br></h3> <h3>顺着崎岖不平的坡道下来,不一会就到了棉花堡。棉花堡这个被称为上帝打翻牛奶瓶的地方,也是我这次土耳其之行最期待的地方之一。此地不仅有上千年的天然温泉,更有这种古怪的看似棉花一样的山丘,土耳其语为帕穆卡莱,Pamuk表示棉花,Kale表示城堡,所以Pamukkale就是棉花城堡。棉花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妙景观。帕穆卡莱在自然和文化两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作为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h3> <h3>据资料介绍,棉花堡的形成是由高达35℃的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从100米高的山上翻滚而下,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奶白色的钟乳石层层叠叠,聚结成棉花状的岩石 ,远观像大朵大朵的棉花,所以土耳其人称之为棉花堡。<br></h3> <h3>棉花堡上的温泉是不收费的,来此泡温泉的游人络绎不绝。进入浴场,一定要赤脚,以防鞋底磨损棉花堡的石灰岩。所称的棉花踩上去并不光滑,走上去有点咯脚甚至举步维艰,但为了体验这难得的脚底按摩,欣赏大自然馈赠的奇妙奇景,游人都是赤着脚,挽起裤腿,互相搀扶,小心翼翼地走进棉花堡。<br></h3> <h3>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古希腊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一位名叫安迪密恩的英俊牧羊少年与月神瑟莉妮幽会,忘记了挤羊奶,致使羊奶横溢,覆盖了整个山丘。这个故事让本来就美轮美奂的棉花堡又披上了一层浪漫的面纱。(图片由团友童永秀拍摄)</h3> <h3>棉花堡内我们还遇见两位经营摄影的土耳其人,拿着一只鹦鹉逗引游客,引诱游客拍照。</h3> <h3>土耳其人用鹦鹉逗游客(图片由团友一剪梅抓拍)</h3> <h3>  有山有水的白色棉花堡,从2千年前的希腊时代起就是温泉疗养胜地,如今更是远近驰名,成为土耳其最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据资料介绍:当地水温摄氏36度至38度之间,酸碱值6左右,泉水富含钙、镁等矿物质,可供饮用及沐浴,对于风湿、皮肤、妇科、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皆有疗效。<br></h3><h3> 棉花堡有一处供游人泡脚的泉水沟,水是流动的,流量也很大,坐在石块上,将脚放进去,双脚受到泉水冲刷,感觉很舒服。(图片由团友踏雪无痕拍摄)</h3> <h3>天渐渐阴沉下来,棉花堡更显得有些神秘,但游客还在不断地涌入。我们的集合时间已到,大家在一起拍了几张合影,就从棉花堡出来,陆续走向停车场,导游准备带我们到山下路边水池附近远观棉花堡。但是我们刚上车不一会,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并伴有雷电。大家惊呼导游的时间安排太棒了,我们走出棉花堡时,有成群接队的游客与我们逆向而行,他们可就惨了。我们幸运地躲过了一场大雨,远观棉花堡的计划临时取消(图片由团友拍摄)</h3> <h3>第二天早餐后,导游带我们来到棉花堡山脚下,远观棉花堡。只见一池清水映衬着蓝天白云,一群白鹅划水嘻戏,那白色的棉花堡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白,更是耀眼夺目。由于还要赶路程去孔亚,短暂停留了半个小时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奇妙的棉花堡。<br></h3> <h3>途中我们在一大型土耳其餐厅用中餐,品尝了正宗的土耳其羊肉饭和烤饼,味道还不错哦。<br></h3> <h3>我就餐的位置邻近烤饼操作间,见好几位厨师正在忙碌做饼,于是好奇地跑过去观看。后厨年长师傅见我观望,友好地朝我招手,还让徒弟向我展示刚出炉的大长烤饼。中餐后我们乘车前往孔亚。</h3> <h3>孔亚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2至13世纪曾为塞尔柱的首都,是土耳其传统的宗教文化中 心。梅乌拉那*杰拉莱丁*鲁米(Mevlana Celaleddin-Rumi)创立了在西方以进行旋舞祈祷而知名的苏菲(Sufi)教团。梅乌拉那博物馆使用鲜艳的绿颜色的瓷砖,是孔亚最有名的建筑。 </h3> <h3>伊克导游给我们介绍:杰拉莱丁·鲁米,世界上最伟大的神秘主义哲学家之一,1207年生于阿富汗,他的家庭在迫近的蒙古侵略军威胁下逃到了麦加,之后又到了Rum苏丹国,1228年来到孔亚KONYA。他的诗歌和宗教著作属于伊斯兰世界最受喜爱和尊敬的作品。鲁米后来被他的信徒们称作梅乌拉那(意为我们的导师)。(图片由领队提供)<br></h3> <h3>当进入梅乌拉那陵墓时,女性要用头巾包裹着头,门口有专门为游客准备的头巾(也可用自带的纱巾)和鞋套,所有人进去都必须套上鞋套。</h3> <h3>梅乌拉那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清真寺,里面有梅夫拉那的墓以及他家人的墓,土耳其人对梅夫拉那很尊重,清真寺里有很多朝拜的人,每个来寺里朝拜的人都面带虔诚,穿过院子,脱鞋或穿鞋套进入寺内。入门处的大碗,是收集四月的雨水,祭祀後,把头浸泡在大碗内,据说有医疗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四月碗”。馆内还陈列着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可兰经,还有穆哈穆德的几缕胡须。<br></h3> <h3>旋转舞,是回教支派-梅乌拉那派宗教仪式, 鲁米创造的旋转修行法,通过歌谣和旋转,寻找与安拉(真主)间的神秘结合,以爱为最高教义精神,宣扬容忍、谅解,通过修行,能从日常生活的痛苦、焦虑中解脱出来。舞者全部为男性,穿着白长袍,戴着咖啡色高帽子,右手向上,左手向下半垂,头向右侧,就像上了发条的陀螺般不停旋转。他们相信万物无时无刻都在旋转,便利用自己的旋转达到与神的沟通及接触。<br></h3> <h3>参观了梅夫拉纳博物馆后,我们乘车离开孔亚,前往土耳其名城卡帕多奇亚。途中我们还观赏到美丽的日落景象。尽管是走了一天的行程,还是乘座在行驶的大巴车上,团友们仍然情绪高昂,纷纷倚靠在车窗前欣赏拍摄美丽的落日和多彩的余晖。<br></h3> <h3>临近傍晚到达卡帕多奇亚,下榻DINLER酒店,我们将在这里住宿两个晚上 ,全程唯一住宿两晚的酒店。此时,我们关心的不是住宿,而是第二天能否乘座热气球。在踏上土耳其国土后,我们就一直关注乘座热气球的信息。在旅途中休息时,遇到一群中国东北的游客告诉我们,为了乘座热气球他们临时调整行程,在卡帕多奇亚等候了3天才坐上热气球。 (图片来自有关资料)</h3> <h3>  去土耳其乘坐热气球是很多人心中的梦,古老的飞行方式满足了人类插上翅膀的原始憧憬。但是热气球飞行事故的消息也不绝于耳。据媒体报道:2017年3月14日,在卡帕多基亚发生热气球事故。数个热气球于14日早上起飞,但飞行途中遭遇强风,多个热气球紧急迫降,其中3个热气球在着陆时与地面发生强烈撞击,造成人员受伤,多数为骨折。热气球曾被国际航空联合会列为“最安全的飞行器”。但随着土耳其和埃及热气球坠落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对热气球的安全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导游伊克告诉我们,自从上述热气球事故发生后,土耳其官方发布了停飞禁令,对全部从事热气球飞行的旅游公司进行整顿。并规定飞行前需由官方根据天气和风速状况,发布飞行或禁飞的通知,旅游公司只有在飞行的前一天晚上接到允许飞行的通知,才可在第二天早上飞行。那天晚饭后伊克带来了好消息,能飞!凌晨4点出发。大家都好兴奋,期待着第二天的飞行。</h3> <h3>乘座热气球是自费项目,我们团除1名团友没有报名外,其他20名都报名乘座。第二天凌晨4点半,热气球公司来酒店接我们,大家分乘两辆小型车赶赴热气球营地,天才朦朦亮,营地上已是热闹非凡。有很多热气球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有的给热气球充气(大功率的排风扇猛吹)、有的在点火、还有不少热气球已火光闪烁立在地面,场面壮观。<br></h3> <h3>我们来到临近一个放倒在地面的酷似降落伞状的物体旁,拍下了热气球升空前的场景。先充气,慢慢地热气球袋鼓起。<br></h3> <h3>几位工人站在一套设备前给热气球点火。</h3> <h3>随着火焰的增强,原倾斜在地面的热气球慢慢地从地面竖立起来。<br></h3> <h3>热气球按乘座人数,有大小之分,我们团队选了一个20人的大热气球。在场地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20位团友登上了用藤条编制密实的吊篮里,这个长方型吊篮面积并不大,为了保待平衡被分隔成5块小空间,中间是飞行员驾驶操纵的地方,两边分成四个小格,每格各搭乘5人,空间有点挤。在整个乘座过程中,其升空、飞行、降落都十分平稳。(图片由领队拍摄)</h3> <h3>飞行员上来以后,时而拉着上方火焰处的操作杆,时而又拉着一根很粗的绿色绳,热气球在他的操纵下缓缓滑行,此时,天空也慢慢亮了起来。气球慢慢升起,很平稳,只是框内20个人还是有点拥挤。在飞行的过程中,掌控气球的飞行员还是会不停地打火,拉绳,飞行员手里的火焰引擎就是方向盘、油门和刹车。</h3> <h3>热气球升空的时候,要求大家都蹲下,拉紧框内的绳子把手,升空成功后,就可以站起来观景了。<br></h3> <h3>随着热气球缓缓升起,我们看到前方的天空中也升起了不少的热气球,而且越来越多,大的小的,远的近的,五颜六色,色彩缤纷 ……。去土耳其之前,我看过很多的土耳其热气球的照片,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满天漂浮的五彩斑斓的热气球,掠过彷佛是外星球的大地。尽管有人说,一生必去乘坐一次热气球可能有点夸张,但是,真正在空中体验飞越土耳其卡帕多奇亚的时候,比想像的要震撼。</h3> <h3>  乘热气球在空中俯瞰卡帕多奇亚的地貌简直是太美了。热气球徐徐升空,地面汽车和人越来越小,村庄和山丘越来越远……,我俯瞰大地,有高高在上的感觉,真有点心旷神怡。热气球由低而高飞行,从空中俯瞰地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蔚为壮观的地貌奇观,真要赞叹这宇宙的鬼斧神工,制造出如此美妙独特的奇景,既给人一饱眼福又让人感慨万分。</h3><h3> 在去土耳其之前,我就见有资料介绍卡帕多奇亚是星球大战的拍摄地,像月球表面一样的地表是最大的特色,乘坐热气球俯瞰这神奇的地貌相当的壮观。真可谓百闻不如一见呀。</h3> <h3>热气球载着我们,飞过了田野村庄,又浮过山谷怪石,卡帕多奇亚的地貌美景尽收眼底,神奇和惊叹一直围绕着我们。 </h3> <h3>当热气球缓缓地飞到了一定高度后,便在一定的范围内时而低时而高地飞行,还时不时地慢慢旋转,让你有机会从不同的视角方位,欣赏地面和空中的美景。这时上空已升起了好几十个热气球,星星点点,五颜六色,把天空妆扮得格外漂亮。随着阵阵啧啧的赞叹声,大家频频地按下手中的相机和拍摄器材的快门,定格、记录下这壮美无比的画面。有点遗憾的是那天是阴天,天空能见度不是太好,我们也没有看到日出的美景。<br></h3> <h3>不知不觉在空中飞了近1个小时,热气球开始缓缓降落 ,我见远处开过来一辆拖车,拖车上有两位工人,热气球飞行员在这两位工人的配合下,将我们乘座的吊篮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平板拖车上,然后载着热气球和我们来到一片空旷地带。</h3> <h3>着陆后,只见这里已为我们准备好了庆功的香槟酒。这时大家意犹未尽、流连忘返,鼓掌欢呼,向热气球飞行员表示谢意和致敬。导游还告诉我们,我们的热气球飞行高度达到400米,大家都惊呼:“哇塞”!我们在空中感觉不高呀。</h3> <h3>我们的飞行员打开香槟酒,庆贺飞行成功。热气球旅游公司还给我们每个人颁发了成功飞行的证书。</h3> <h3>大家围在一起高举香槟酒杯,庆贺这次热气球空中飞行圆满成功,气氛非常热烈。<br></h3> <p class="ql-block">  经历过这次卡帕多奇亚热气球的飞行,真正体会到号称是世界上乘坐热气球最美的地方就是卡帕多奇亚,就是这么独具魅力、这么摄人心魄。难怪有很多人会说,到了土耳其不到卡帕多奇亚、到了卡帕多奇亚如果不乘坐热气球就会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 在卡帕多奇亚乘座热气球的飞行,的确很值。但我还是想告诫还没乘座过热气球的朋友们,在卡帕多奇亚地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热气球公司,乘坐热气球飞行是自费项目,需要选择一些比较大、有资质、口碑好的热气球公司,并且不要忘记询问他们价格里是不是包括了保险费。毕竟生命安全比尝鲜更重要。(图片由团友一剪梅提供)</p> <h3>我在现场还拍到了工人们收纳热气球的场景。</h3> <h3>尽管早上起了个大早,但大家没有一丝倦意,在乘车返回酒店的路上,仍然精神亢奋、谈笑风生。这次空中难忘的体验和视觉盛宴,让大家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我们在酒店用完早餐后,乘车前往格雷梅国家公园。<br></h3> <h3>据资料介绍卡帕多奇亚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焕发着摄人魂魄的美,令无数旅行者魂牵梦绕,这里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h3> <h3>格雷梅国家公园也称格雷梅露天博物馆,是围绕着格雷梅镇周边的一大片区域,公园内的石林以壮观的火山岩群、古老的岩穴教堂和洞穴式住房闻名于世,是卡帕多奇亚最典型的景观之一。</h3> <h3>这里除了”月球地貌”般的自然景观,真正令人感叹的还有“洞穴教堂“,这里的教堂内仍保留那些年代久远,而装饰精美的壁画,同样令人叫绝。尽管有些已斑驳模糊,但少数还保留着当年艳丽的色彩。“洞穴教堂“内不允许拍照。<br></h3> <h3>这里有岩层被风雨侵蚀形成各种颜色的圆锥形和蘑菇形岩石、有岩洞的峡谷等壮观的超现实风景,现在它已经成为土耳其最著名、游客最多的旅游胜地之一。<br></h3> <h3>导游伊克介绍:公元初始,罗马帝国对于新宗教的兴起感到恐惧,采取极端镇压的方式想要遏阻这股信仰的力量。为躲避来自政治的迫害,教徒们遁入卡帕多奇亚复杂庞大的地下城,以及隐密的山中岩洞里,继续寻求他们与上帝的荣光。从那时起,安那托利亚成为基督教重要的信仰中心,僧侣与隐士吸引大批追随者,修道院与教堂随之在各地被兴建起来。而大规模在此挖掘洞穴则始于公元9世纪。</h3> <h3>据资料介绍:这种地貌的形成起源于几百万年前三座火山喷发,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钙化、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易于受腐蚀。之后,较耐腐蚀的玄武质火岩覆盖了松软的风化层,随着时光的推移,玄武质岩石碎裂,变得疏松,将松软的风化岩重又暴露出来,渐渐地,除了玄武岩象伞一样遮着起来的地方外,雨水把风化岩石侵蚀出一条条沟壑,形成了陡峭的神奇景观。<br></h3> <h3>鸽子谷(Pigeon Valley)是一个自然奇景,也位于卡帕多奇亚。在一个峡谷地两旁的白色岩壁上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鸽子洞,远古时人们在这样的地形中生活,联系起来十分不便,鸽子算是这里最早的“无线传输”工具了,同时也是营养及肥料的来源。鸽子谷这样规模的鸽子洞是卡帕多奇亚地区绝无仅有的。<br></h3> <h3>当天我们还顺访了当地的地毯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这些当地制作精致,色彩绚丽,品种繁多的土耳其民间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有团友还选购了地毯和陶器。<br></h3> <h3>工人正在用手工编织地毯</h3> <h3>手工用羊毛编织的《双马图》</h3> <h3>制陶工人正在制作泥陶</h3> <h3>制陶工人正在手绘青花瓷盘</h3> <h3>制陶工人用手工绘制瓷砖</h3> <h3>展示厅内展示的各种精美的陶器</h3> <h3>卡帕多奇亚短暂而丰富的行程结束了,第二天我们乘大巴车前往安卡拉。在路途的一个服务区休息时,遇上一大巴车载着执行任务的土耳其警察,也停车在此休息。听说我们来自中国,他们友好热情地与我们握手交谈,并拍照合影。<br></h3> <h3>离开服务区,继续前往安卡拉。途中我隔窗眺望,被远方一片粉红色的水域所吸引,便向伊克导游寻问,导游也很费解,经英文地导讲解才知是盐湖,名为图兹湖。太美了!太美了!全车人都惊呼。我们的国内领队说,她来过多次都不知这里还有这么美的盐湖,真是意外收获。于是,领队与地导商议后,大巴车立马找地方调头,直奔盐湖……。<br></h3> <h3>  据资料介绍图兹湖是土耳其天然盐湖,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海拔925米,在安卡拉西南50公里处,是土耳其也是内陆最大的咸水湖、土耳其的第二大湖。 远看图兹湖,湖水不多,只看到一眼望不尽的粉红色。据英文导游介绍,这粉红色的盐是缘自于藻类沉积,盐湖呈现粉红色,很美,夕阳下又是紫色的。</h3> <h3>图兹湖面积与水深随季节变换而变化,正常情景下,图兹湖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湖水的含盐量高达30%,土耳其全国70%以上的食用盐都出自这里。</h3> <h3>图兹湖湖面波平如镜,粉色的盐带与蓝天接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美丽的粉红色钻石,镶嵌披散在天地间。<br></h3> <h3>  盐湖虽美,但我们还要进行下面的行程,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所以,只是拍了些照片便匆匆惜别,乘车前往安卡拉。</h3><h3> 安卡拉(Ankara),土耳其的首都和第二大城市,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的中心,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北部。有东西行的铁路干线通全国主要城市和港口,另有公路多条通向各方。航空港保持国内外的航空联系。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塞,素有“土耳其的心脏”之称。</h3><h3> 安卡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现代化大都市,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前,安卡拉不过是个小城,而到2009年已发展为约有500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仅次于经济中心、古都伊斯坦布尔。 </h3><h3><br></h3> <h3>土耳其国父纪念馆位于安卡拉市,为了纪念土耳其共和国创始人凯末尔而建。土耳其国父纪念馆是一座茶色石建筑物,墙上刻有凯末尔劝勉民众的文字,内殿有一个黑色大理石墓碑,显得庄重肃穆。 </h3> <h3>凯末尔生于1881年,本名为马斯坦法.凯末尔(Mustafa Kemal)。他是一个军人,领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後土耳其的反政府运动。凯末尔最为人所知是他在一战杰出的军事能力,同时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崩解,他带领土耳其国民运动,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独立政府,并打败当时协约国所带领的同盟军,解放了国家,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1920年召开“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建立临时政府。1922年废除君主制度。1923年10月发表共和国宣言,并迁都到安卡拉,就任土耳其第一任总统。以后土耳其的宗教和政治开始分离,例如废止了依据回教教典制定的诸多权利等,使土耳其朝向现代化、独立化迈进,并且将国内的政治做了一番改革。<br></h3> <h3>Ataturk是1934年国会赠给凯末尔的尊称,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Ataturk”一姓,在土耳其“Ata”就是父亲,“Ataturk”(阿塔土克)有“土耳其人之父”的意思。凯末尔于1938年11月10日逝世,享年57岁。 </h3><h3><br></h3> <h3>我们在参观的时候,看见成群结队的学生身着校服来这里参观;不少的大学生身着学士服、职业服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或拍毕业照。他们对其国父充满了崇敬的心情。当他们看到我们的时候,又非常友好地向我们招手致意。<br></h3> <h3>有一群身着硕士服的学生正在拍毕业纪念照,见我和我的团友拿着相机走过来,他们立马站在一起伸出大拇指并摆出PS,见此状我立马拍下这一精彩瞬间。<br></h3> <h3>这群学生听说我们来自中国,热情地邀请我们与他们合影。还有女学生把她们的硕士服脱下让我们穿上与她们合影。<br></h3><h3>(图片由团友史晓燕提供和拍摄)</h3> <h3>在我们准备离开国父纪念馆时,只见换岗卫兵整齐地列队向哨位走去,那威武有力的队列与步伐吸引了众多游客观看或拍照。</h3> <h3>纪念馆内的卫兵高大帅气,游客可与他合影。</h3> <h3>没去土耳其之前,我想像这个国家一定与它名字一样,土得灰头土面,土得俗里俗气……。然而,当我踏上它的土地,轻轻撩开它的面纱时,我惊叹它还真是土,甚至是土得掉渣,但土得是那么悠久而厚重。它在土中秀着灵气和神奇,它在土中露出奇妙和瑰丽。行走在它那山地间,让你惊叹而陶醉。穿越在它的街头和道路,总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乐趣和惊喜。这就是土耳其,它是既土而又神奇。这一路走来,我是边走边记,才能有清晰的认知,尤其是记忆中的东西,否则一定会混乱失忆。 <br></h3> <h3>当晚我们下榻在安卡拉市区一临街的酒店内,黄昏时分,还临窗拍下了美丽的夕阳。</h3> <h3>安卡拉是我们土国游的最后一站,乘车返回伊斯坦布尔沿路的风景依然很美……。我们将在这里乘机飞往希腊。(伊斯坦布尔出到再返回,逆时针走了一个环线)。<br></h3> <h3>土耳其短暂的游程,沿途所见所闻,完全颠覆了我原有的印象。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个伊斯兰大国应有的开放胸怀,当世界上还有太多的遵循或是一定程度上遵循原教义的穆斯林国家,土耳其是其间最具开放和包容共存的穆斯林国。这无所谓国家的富足与否,而在于它博大的胸襟。去了其他的穆斯林国家,甚至是巨富的国家,我感受到的仍然是紧张和封闭、不解和困惑。可是在土耳其,我看到的更多是亲切和微笑、包容和理解,友善和热情。从人文的角度看是如此的协调和惬意。</h3><h3><br></h3> <h3>土耳其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让我陶醉难忘。有人说它是一个浪漫的国度,有人说它是一个神奇的星月之国,而当我踏上这片土地,实实在在走过,我的内心有种感受,那就是没去过但值得去的地方,那一定有土耳其。<br></h3> <h3>(本文图片、视频除注明外,由十八几和吴海红拍摄)<br></h3>